評論 > 存照 > 正文

中共陰影籠罩下的海外中文媒體 [和外媒中文部]

—一位媒體評論家揭示了西方媒體公司為進入中國市場所付出的代價

網際網路公司雅虎和谷歌都為進入中國市場而對中國官方的網路審查作出妥協。試圖打入中國市場的國際媒體大亨默多克最近將星空衛視的控股權讓出,顯示其進入中國的努力受挫後,做出了策略調整。默多克的新聞集團1993年收購香港星空傳媒(star TV)1的多數股權,1994年將BBC世界頻道撤出星空,以迎合中共政府。此舉招致廣泛批評,但這種對中國官方新聞箝制的妥協似乎並沒有換來所希望的商機。

泛民族主義

中國新聞控制和國家壟斷媒體市場令西方媒體公司以市場導向為主、迎合受眾需求的商業發展策略無法奏效,但似乎並沒有阻止諸如BBC這樣的西方媒體試圖通過商業管道進入中國市場。諸如BBC中文和德國之聲中文這類海外華文媒體在對華報導中還不可避免地受到另外一個因素的影響,那就是不斷增強的泛中國民族主義或泛愛國主義。

這種跨國界的泛民族主義主要表現為在中國經濟勢力不斷增強,特別是在西方金融危機後的大背景下,海外華人增加了對中國國家的認同乃至忠誠,增強了對中國必然發展和強大的信心。2008年北京奧運前後支持和反對西藏抗議引發的網路民族主義高漲,顯示了針對西方的中國民族主義往往伴隨著西方反華陰謀論,以及西方媒體妖魔化中國的陰謀論。

這種泛民族主義會干擾新聞從業人員在對華報導中的判斷,甚至妨礙新聞機構發揮其應有的職能,即促進資訊自由,報導真相,以及恪守獨立、公正和誠實的新聞原則。2008年德國之聲中文部的張丹紅言論風波即為突出的一例。

在北京奧運召開前夕,德國之聲中文部副主任張丹紅在德國電視採訪中說,中國使4億人脫貧,說明「中國共產黨比世界上任何一支政治力量在實踐人權宣言第三條方面的貢獻都要大」;對於中國當局封鎖自由西藏以及法輪功網站的問題,她說「在德國也不能打開兒童色情或者極右翼黨派的網站」(引自仲維光的文章)。

張丹紅的言論引起中國異議人士和德國政界的強烈批評,德國之聲在輿論的壓力下停止張丹紅在德國之聲中文部的職務。德國之聲關於中國的中文報導是否屢屢表現出中國民族主義傾向,並喪失客觀中立,曾經在德國之聲中文部記者中間展開激烈的辯論。

商業邏輯

除了政治傾向因素外,西方華文媒體對中國的報導還受到內部商業化壓力的干擾。長期以來,西方新聞機構受到商業化壓力,使真正的新聞報導不斷受到擠壓。金融危機發生後,這種趨勢變得更加明顯,BBC的世界廣播也不能倖免。

BBC世界廣播在2011年的經費將被裁減1/4。2005年BBC世界廣播已經裁減了10種語言廣播,節約了1200萬英鎊經費。今年因為資金短缺和英鎊大幅貶值,BBC世界廣播需要進一步裁減770萬英鎊。

新聞機構的經費壓力和商業運作導致新聞報導被當作針對中國市場的產品。當點擊數和收聽率成了經理業績的主要標準,甚至成為部門是否在裁員中能夠存留的標準時,爭取中國當局解除網路封鎖和對短波的干擾就關係到對華廣播從業者生存和晉升的機會。BBC世界廣播的管理層為BBC中文網和其他語種制定了一年內網路用戶翻番、手機用戶增長4倍的硬目標。

自我審查傾向

BBC中文網面對內有點擊壓力,外有中國封堵的局面,為了擴大點擊量,在人力資源不足的情況下,抽調寶貴資源成立了中國當局能夠容忍的非時政網頁,以此在中國尋找合作夥伴,向中國網站提供文化娛樂及其它花邊消息,以此增加BBC中文網的點擊量。據內部人員透露,該網頁為避免激怒中國當局,採取了刪除訪談中敏感內容的作法。在德國的水利專家王維洛2006年曾經對自己在採訪中批評中國當局的部分被刪節表示過不滿。

另外BBC中文網還撤銷了長期以來深受聽眾和讀者歡迎,但為中國當局仇視的對中國時政的深度分析節目——中國叢談。這種自我審查淡化了對敏感政治話題的報導和分析,一定程度上迴避了政治異議和法輪功等敏感話題。

為了開拓中國市場,讓中國當局解除網路封鎖,BBC的高管和編輯成了產品推銷員,頻頻前往中國搞公關和促銷。與此同時,中國宣傳和媒體官員包括海外使館的官員,被當作中國消費者的合法代表,成了新聞機構的座上賓,對海外對華媒體的報導施加影響。在中國當局嚴厲打壓新聞自由、封鎖網路的同時,BBC主管人員頻頻參加中國官方的各種對外宣傳活動,如2009年北京世界媒體峰會和中國官方主辦的其他傳媒宣傳活動,成為中國對外宣傳和公關的點綴。

而中國有關部門的主管和駐外使館官員也利用合作乃至發放採訪簽證作誘餌,試圖對BBC中文網報導方向施加影響。最明顯的一例是流亡藏人投訴BBC中文網私自改動對西藏流亡精神領袖達賴喇嘛的採訪,以迎合中國的新聞審查。

BBC「改邪歸正」?

BBC 英國廣播電台去年採訪達賴喇嘛,引述達賴喇嘛的話說,西藏問題是「中國的內政」(「Chinese issue」),並以此為網路文章的標題。當時,連向來喜歡做民族主義煽情報導的中國《環球時報》都從BBC報導中發現,達賴喇嘛並沒有作此表態,並提出質疑。宣揚同西方反華宣傳抗衡的民族主義網站 Anti-CNN甚至發文讚揚BBC「改邪歸正」。BBC中文網編輯自己也表白說,BBC中文網報導謹慎,把採訪達賴喇嘛的敏感節目送給中國使館官員過目並徵求意見,贏得使館的讚許。

中共政府當局依仗國家經濟實力增強,不僅壟斷國內輿論,限制新聞自由,而且還用經濟利誘,影響海外新聞媒體,試圖挑戰民主和自由的普世價值。海外媒體,特別是海外華文媒體在試圖進入中國市場的時候,內有創造業績的經濟壓力,外有中國官方的網路封堵和新聞控制,很容易在一貫恪守的新聞報導原則上做出讓步,以換取中國當局准入和解除封鎖。

注釋

1. 尼克•克拉克,「默多克出讓在華電視頻道控股權」,獨立報,2010年8月10日,http://www.independent.co.uk/news /business/news/murdoch-cedes-control-of-chinese-tv-channels- 2048034.html。^

2. 文婧,「仲維光:張丹紅被停播合乎言論自由」, 大紀元, 2008年9月14日,http://epochtimes.com/gb/8/9/14/n2262723.htm。^

3. 在BBC面臨縮減的同時,普通員工面臨大量裁員,養老基金出現巨額虧空,養老金福利被大幅削減,但BBC高管卻想方設法不斷為自己加薪,用公款為自己額外設立巨額養老基金。BBC的總裁的工資從20年前為普通員工的10倍增加到現在的30-40倍。BBC副總裁的養老金名列英國公營機構榜首(Jenni Russell:This is the BBC, ruled by greed at the top,The Sunday Times, 2010年8月1日)。而這些醜聞恰恰發生在經常報導中國官員腐敗的BBC內部,這不僅破壞了員工對BBC領導層的信心,也進一步削弱了對公款贊助BBC 的社會支持。

4. 陳世榮,「達賴喇嘛說西藏問題是『中國問題』」,BBC新聞,2009年8月10日,http://news.bbc.co.uk/2/hi/asia- pacific/8194138.stm。這篇文章引述達賴喇嘛的話說,「中共政府認為我們的問題(編者註:西藏問題)是內政問題。我們也這麼認為。」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據中國人權網站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0/1123/1855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