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俄羅斯石油輸出戰略的真實目的何在?

俄羅斯最近與中國達成的石油管道修建協議引發廣泛矚目。有能源安全問題專家認為,這個計劃只是俄羅斯雄心勃勃的能源戰略的一個部份:它正在試圖全方位興建新的石油輸出基礎設施;而這樣的戰略將會對東歐、中歐,以至美國形成政策和經濟方面的影響。
俄羅斯最近與中國達成的石油管道修建協議引發廣泛矚目。有能源安全問題專家認為,這個計劃只是俄羅斯雄心勃勃的能源戰略的一個部份:它正在試圖全方位興建新的石油輸出基礎設施;而這樣的戰略將會對東歐、中歐,以至美國形成政策和經濟方面的影響。

當沙烏地阿拉伯因受石油輸出國組織 (OPEC)規定製約而削減石油產量時,俄羅斯在過去一年成為世界最大的石油生產國,而它看上去也在積極拓展其石油出口能力。卡內基和平基金會的能源問題專家阿德南.瓦坦塞維爾(Adnan Vatansever)則對俄羅斯的出口擴張策略提出了疑問。

他對美國之音說:「看起來它在(出口) 能力方面的擴張與其石油產能擴張的預期並不一致。從各方面,包括俄羅斯自己和國際能源署等方面,所作的預測看,它們都沒有預期俄羅斯將會在產能方面有所提高。 因此便引發這樣一個疑問:俄羅斯為什麼在沒有相當需求的情況下,把那麼大的精力投注在新的輸出計劃上。」

*出於戰略考慮*

瓦坦塞維爾在他撰寫的一篇報告中(Carnegie Papers: Russia's Oil Exports - Economic Rationale Versus Strategic Gains)嘗試探尋俄羅斯石油輸出戰略的真實目的。他認為,俄羅斯這樣做並沒有顯而易見的經濟利益。

瓦坦塞維爾說:「從經濟利益看,一些項目在一定程度上還算合理。但問題在於,如果從整體看,也就是縱覽所有的輸油管道計劃時,你會看到它們在經濟效益方面並沒有什麼意義。因為這將會導致輸出能力的過度擴張。」

瓦坦塞維爾指出,從長遠看,那些管道項目的利用率偏低,這樣就意味著更高的輸油成本;此外,俄羅斯的石油生產成本原本就高於OPEC的平均水平,加之生產正轉向更難開發的地區,因此未來會將俄羅斯的石油部門置於艱難境地。

瓦坦塞維爾說,一些具體項目還是具有經濟上的效益,尤其是俄羅斯計劃鋪設通往中國的輸油管道。但是,他說,這個管道計劃對於近、中期的可供輸送的石油而言過於龐大,這就需要將部份通過西伯利亞西部地區的石油轉向通往中國的管道,進而會對俄羅斯輸往西方的石油產生影響。

卡內基和平基金會的能源安全專家瓦坦塞維爾認為,俄羅斯這樣做,看起來更多地是出於戰略上的考慮。

他說:「這些項目,尤其是不久將會運行的通往中國的東西伯利亞管道......從長遠意義上看,這將會有助於俄羅斯與中國建立起能源戰略合作夥伴關係。」

俄羅斯也在對其波羅的海地區的輸油管道系統進行擴張。瓦坦塞維爾說,它這樣做將會減少對目前傳輸途經國家的依賴,也將增強它西向輸油的操縱能力。

*影響國際能源政治*

俄羅斯正在就兩條新的輸油管道項目與保加利亞、希臘和土耳其等國進行談判。瓦坦塞維爾說,其中經由土耳其的管道將會加強兩國在能源戰略方面的合作關係。

另一方面,從長遠看,通往黑海地區的輸油潛能將大多來自產能迅速增長的哈薩克斯坦,而不是俄羅斯。瓦坦塞維爾認為,俄羅斯的管道計劃將會令其公司在未來操控來自哈薩克斯坦的部份石油輸送。

瓦坦塞維爾說,俄羅斯的石油輸出戰略將會對國際能源政治造成重大影響:隨著俄羅斯將其資源導向新地區的能力不斷增強,東部和中部歐洲,以及當前的輸油中轉國都將感到頭痛。

此外,瓦坦塞維爾預計美國或許也將會從俄羅斯進口更多的原油。他並不認為這將會導致美國過於依賴俄羅斯能源,但他告誡,那將會經由美國的歐洲盟友,間接對美國利益造成重大影響。

就此,瓦坦塞維爾建議,華盛頓方面應當積極採取應對措施,包括就俄羅斯和裏海地區的石油生產和出口趨勢建立起一個信息分享系統,為不斷增長的哈薩克斯坦原油供應尋求穩定輸出線路提供支持,以及幫助東歐加強石油供應安全等。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美國之音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1/0103/191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