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國大陸最大食品公司歐洲大收購 歐盟極度不安

中國最大食品公司的董事長很是直言不諱。光明食品(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宗南周日在布魯塞爾市中心喜來登酒店(Sheraton)用餐時對兩名顧問說,我們需要收購一家排名前三的歐洲食品公司。

王宗南是計劃收購歐洲公司的中國商界領袖之一。在中共政府的鼓勵下,未來幾年他們的勃勃雄心可能會重塑全球貿易和投資流,而這種雄心已經開始令歐盟(European Union)感到不安。

圖表:中國企業在歐洲的最大規模投資據世界銀行(World Bank)的數據,截至2009年底,全球最大出口國中國的國記憶體款累計達2.7萬億美元,2020年前有可能再增長六倍。專家們預計未來10年中資企業的海外併購案會大幅增長。北京3月份批准的一項五年規劃呼籲建立國際銷售網絡和品牌。

據倫敦顧問公司Dealogic的數據,2003年至2005年,中資企業在歐洲企業的總投資額還只有8.53億美元,2008年至2010年飆升至了439億美元。併購潮使中資企業獲得了118家歐洲企業的控制權。

在最新的一樁交易中,中國個人電腦生產商聯想集團上周同意收購德國電腦和消費電子公司Medion AG的37%股權,並將公開買進更多的股權,以獲得該公司控制權。

儘管一些併購交易被大肆報導,比如去年浙江吉利控股集團從福特汽車公司(Ford Motor Co.)手中收購了沃爾沃(Volvo)汽車業務,但中資企業也暗地裡獲得了100多家較小歐洲企業的控制權,從捷克菸草公司、荷蘭製藥公司到英國木材廠商等不一而足。併購正在變得越來越頻繁。

紐約顧問公司Rhodium Group的研究主管哈內曼(Thilo Hanemann)預計,從現在到2020年,中資企業將在海外投資逾一萬億美元,並且說除眾所周知的對自然資源的興趣之外,中資企業還越來越多地在成熟市場尋找機會。

這就使歐盟成為焦點。歐洲從汽車到玻璃等各類產品的製造商和銷售商成千上萬(這個由27國家組成的市場是全球經濟產量最大的市場),歐洲已經悄無生息地成為中資企業併購的首選目標。2009年政府對3,000家大型中資企業的一項調查顯示,有三分之一的企業說他們已經在歐盟國家有投資,而有 28%的企業說在美國有投資。

很大程度上說,中資企業的投資在歐洲被當作是一種資本來源而受到歡迎,但在一些地方卻引發了不安。歐盟負責工業事務的專員塔亞尼(Antonio Tajani)和西班牙、義大利和法國等歐盟南部國家的一些官員說,他們擔心中資企業收購歐洲企業是為了搶走他們的技術。

中資商界領袖說他們青睞歐洲的一個理由是:與美國不同,歐盟監管機構對收購歐盟企業的外來資金沒有發言權。而在美國,美國海外投資委員會(Committee on Foreign Investment)能夠以國家安全為由,阻止涉及到外國直接投資的併購交易。

哈內曼說,(歐洲)有上千家富有吸引力的企業,與美國和其他經濟體相比,歐洲對國家安全問題的敏感性較低。

事實證明,幾年前達成的一項收購交易是一樁坎坷的聯姻。中資企業錢江集團從Gruppo Merloni手中收購了義大利摩托車廠商貝納利(Benelli)。由於銷量不斷下滑,中方管理層後來安排義大利工人只有部分時間工作。

據越野摩托車雜誌「Motocross Action」報導,錢江集團在中國的一位管理人士說,貝納利的業務受損是因為義大利官僚風氣盛行,需要獲得各種許可的複雜制度以及混亂無序的商業過程。

錢江未能使貝納利盈利,至少2009年是這樣。貝納利那年虧損了350萬歐元。錢江在同一年說,將會向貝納利再投入2,600萬美元。貝納利2010年的業績結果尚不得而知。

據知情人士說,貝納利首席執行長馬可尼(Pierluigi Marconi)去年夏天辭職,以示抗議。他對摩托車雜誌AMCN說,公司作出改變要花時間,但市場不會等你,向中國人解釋這點一直很難。

馬可尼未回復置評請求,錢江公司的代表拒絕置評。

中國投資是歐洲激烈爭論的對象,人們對其到底是正面還是負面有分歧。歐盟工業事務專員塔亞尼特別注意到了中國的貿易和投資威力,和很多人一樣,他也擔心歐洲的技術會被中國奪去。他希望歐盟能夠獲得阻止區內投資交易的權力,並建議歐盟成立類似於美國的外國投資委員會的機構。

塔亞尼說,給房子防火的時間應在它失火前,我們想確定我們知道是誰在歐洲投資以及為什麼投資。

塔亞尼去年秋天公開對一項敏感的中國在歐併購交易提出了反對。義大利光纖電纜廠商Prysmian SpA達成了以10億美元收購一家荷蘭競爭對手的協議。這家義大利公司的高管們開香檳舉杯歡慶。但在一周後,突然冒出來一家中國公司說能支付13億美元收購那家荷蘭公司。

Prysmian SpA的營銷總監卡魯索(Lorenzo Caruso)說,我們感到震驚。

Prysmian SpA公司懷疑中國投標商天津鑫茂科技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只有在中共政府的幫助下才有能力開出這個收購價,於是它採取了反攻。公司管理層聘用了一家遊說公司,接受媒體採訪公開自己的懷疑,並向布魯塞爾的歐盟委員會提出申訴。

塔亞尼及其他歐盟官僚機構的人士之所以感到擔心,是因為這家名為Draka Holding NV的荷蘭公司有一家子公司為多個西方軍隊提供光纖電纜,其中包括美國海軍。他們揚言要阻止中國公司的收購,儘管不清楚他們如何能阻止,因為荷蘭政府並不反對,歐盟也沒有一個可以對事關國家安全的收購交易進行審查的委員會。

無論怎樣,鑫茂科技承受的壓力都太大了。該公司放棄了收購荷蘭公司的計劃,稱原因是獲得中共政府批准的時機有問題。

食品行業看起來可能沒有光纖電纜行業那麼有戰略意義,但中共政府已將食品行業列為中國公司應獲取技術和提高效率的一個領域。上海光明食品集團去年的營收相當於70億美元,它希望在2015年之前能翻一番。

國金證券(Sinolink Securities)駐上海的食品飲料分析師陳鋼說,除了通過併購,沒有太多方式達到這個目標。他說,光明食品希望收購公司並保留原管理團隊,因為它沒有多少管理國際企業的經驗。

為了在歐洲做生意,光明食品向郭育芳求助,後者是鹿特丹的一名顧問,他說自己有約100家希望在西歐收購企業的中國客戶。

郭育芳說,為了吸引賣家,中國公司聲稱他們有大量資本用於投資,能為產品提供更大的消費市場,並會放手讓本地管理層獨立開展工作。

郭育芳的父母是中國農村教師,他在25年前以碩士畢業生身份來到歐洲,並留下來學習法律。供職於幾家大型會計師事務所後,他開始經營自己的公司,提供從稅務審計到翻譯等各類服務。

這家名為卓邁諮詢集團(Jomec)的公司其主營業務是併購和企業融資。郭育芳說,他的工作牽涉到路演,帶領中國商務代表團到歐洲各地參訪,並把他們介紹給證券交易所、私募股權公司和風險投資公司。

他還說,我是中國人,所以僅憑察言觀色我就能知道中國人的真實意思,這是一種感覺。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華爾街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1/0608/207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