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央企紛紛轉讓地產業務 預示房地產已窮途末路?

  房地產行業素有「金九銀十」的說法,而今年由於受「限購令」以及信貸緊縮的影響,房地產「金九」預期基本落空。由於近期國內房地產市場不景氣,地產個股股價在大盤的弱勢下也逐步下行。根據中國房地產上市企業前50強公開數據統計得出,50家上市房企在過去的一個月時間內,由於股價下跌,市值縮水總計超過1800億元。

     這個信息似乎告訴我們,國內房地產業已是窮途末路,下一步將會出現開發商紛紛退出房地產市場的高潮。近期內,至少有11家全國知名企業宣布將全部或者部分地產業務剝離。這些企業絕大部分為上市公司,來自鋼鐵、貿易、紡織、建築、鋼鐵等行業,這和2006年前後,各種行業紛紛進入房地產領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2010年3月,在國資委發布78家央企「清退令」後,各家企業遮遮掩掩,不願退出。而今天,房地產市場的持續調控恰似一針「催化劑」,迫讓越來越多的非主營房地產央企打起了退堂鼓,紛紛轉讓旗下地產業務。8月29日,華潤集團發布轉讓旗下北京新城廣場房地產有限公司股權和債權的公告,這是進入 8月以來,第6例央企在產權交易所掛牌轉讓房地產業務。

  不僅是央企轉讓旗下房地產業務,非國資類項目也現頻頻拋售。根據北京產權交易所8月份發布的周項目綜述,房地產項目均位居成交和掛牌金額前列,近兩周,在北交所掛牌的非國資類項目中,房地產項目也占到50%。看來盈利狀況不佳使得部分開發商唯恐拋之不及的。

  這幾年,每當房地產市場轉差,就會有很多關於開發商資金鍊斷裂的關注和擔憂。一個存在於資本市場的共識是,行業分化越來越嚴重。由於銷售和融資的整體性壓力,以及後續的還款壓力等,目前開發商的資金狀況是短期償債能力處於向下趨勢中,該指標比2010年差,這其中大的開發商目前並不是很缺錢,但絕大多數中小開發商資金捉襟見肘。

  對此,業界分析人士直言,「中國房地產昏暗時代已經來臨」。例如近期中央政府管理部門與一些地方政府就實施「限購令」細則加緊磋商,有消息稱將有接近20個城市同意自9月起實施「限購令」。作為此輪「准限購」目標的河北省廊坊市,近日甚至下達一項通知,要求停止一切關於房地產項目的宣傳活動,戶外廣告、電視、報紙、廣播等一切媒介都須停止房地產宣傳。

  迫於市場形勢,很多開發商已在悄然調整價格。但業界普遍擔心的是,此輪調整和2008年完全不同,彼時可以用價格換得銷量。而現在,受「限購令」的制約,市場上有購買力的客戶群越來越少,降價的效果也越來越差。今年年初,有些開發商銷售情況還不錯,大多是因為市場的慣性。然而,現在房地產市場的冰點很快就要到來,更多的開發商將陷入泥潭而不能自拔。

  由於房地產業進入低潮,近來關於「銀行和開發商誰先死」的問題在坊間炒得沸沸揚揚。隨著「限購令」在二三線城市的實施,似乎形勢已經變得十分明朗。然而,不管房地產市場如何變化,「要死肯定是銀行先死,開發商後死」的觀點也不攻自破。觀察家表示,銀行出現了問題,政府會兜著,而開發商出現了問題,政府肯定是不會去挽救的。

  如果形勢進一步惡化,不排除銀行會為收回開發商貸款而採取更嚴厲的措施。這也許給人的感覺是釜底抽薪。當開發商紛紛倒下或退出市場時,銀行雖然不會受到非常強烈的影響,但他們的日子也不會好過。呆帳壞帳在所難免,儘管各家銀行通過它的抵押物能夠回收一定的資金,但畢竟還是會有所損失的。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和訊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1/0928/220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