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生態 > 正文

空氣污染 大陸人難逃肺癌殺手「七年之癢」

—中國城市居民關注「灰霾」現象

作者:

入冬以來,中國多個城市又開始出現灰霾天氣。灰霾天氣對人體的危害到底有多大,什麼叫做pm2.5 ?這是中國城市居民近來十分關注的話題。

廣州氣象專家吳兌經過多年研究發現,灰霾與肺癌有著「七年之癢」,即出現灰霾嚴重的年份後,相隔七年就會出現肺癌高發期。

空氣中的PM2.5吸入人體後,經過人體的循環系統,最終會進入血液,乃至肺泡。「灰霾將取代吸菸,成為肺癌致病頭號殺手」,吳兌說,肺癌死亡率從上世紀60年代至今上升了許多,但同時和肺癌密切相關的吸菸率卻在下降。問題究竟出在哪?專家們發現,天空的能見度在急劇下降,灰霾天數急劇增加,由此可以推測,是不是肺癌死亡率和灰霾天氣有一定的關係?吳兌所在的科研團隊做了一個估算,把上個世紀60年代至今的氣溶膠消光曲線圖和肺癌死亡率的曲線圖同時標出,判斷氣溶膠濃度增加之後7~8年,肺癌死亡率就會上升。 另有專家指出以PM2.5濃度為代表的「超細灰塵」污染,已經取代了早期以二氧化硫、氮氧化物、PM10粗粒子為代表的一次污染階段,南京等地早已相繼進入了更加複雜的大氣複合污染時代。可空氣中這些「超細灰塵」,肉眼根本看不到,它們是誰?又是從哪裡來的呢?經過研究,北京大學唐孝炎院士發現,PM2.5主要來自機動車尾氣塵、燃油塵、硫酸鹽、餐飲油煙塵、建築水泥塵、煤煙塵和硝酸鹽等。
這些污染物在空氣中不是簡單疊加,而是彼此之間不斷進行化學、物理反應,使得污染變得十分複雜。唐孝炎研究發現,PM2.5中有機物、硫酸根粒子、硝酸根粒子等均屬二次氣溶膠。「二次氣溶膠『貢獻』超過50%,是PM2.5的主要組成成分」。

中國民間環保組織也可以關注灰霾問題

11月15日,民間環保組織「綠家園」在每月一次的記者沙龍上邀請了70多位記者和環境保護方面的熱心人士,一起探討今年深秋和初冬的北京的大氣污染和環境問題。綠家園還邀請了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Steve Andrews(安雪峰)先生,他從美國民間如何推動空氣品質監測標準的提高,加州、洛杉磯與北京在空氣品質監測方面的比較等方面做了解析。從2007年期,安雪峰先生就致力於北京空氣問題的研究,曾經在《環境科學快報》,《中國環境論壇》,《華爾街日報》,《遠東經濟評論》等報刊雜誌上發表研究中國空氣的文章。《科學》、《自然》《紐約時報》,《明鏡》,《華盛頓郵報》等也在2008和2009年引用他的研究結果。他現在著重研究美國和中國對PM2.5 的不同監管規定。

從今年10月底開始,北京連續多天的灰霾天氣,引發了公眾對北京市環保局公布的空氣品質監測數據的質疑。美國大使館公布的獨立監測的數據,激發了公眾對政府公信力的問責。一時間,PM10和PM2.5這兩個技術性的名詞成為媒體報導中的關鍵詞。各路專家在媒體採訪中表述了很多觀點,支持和反對把 PM2.5列為強制性監測指標的都有。而公眾的情緒在媒體的牽動下,由質疑憤怒轉為困惑,還有一部人試圖尋找更科學更理性的分析途徑。這期記者沙龍為前來的媒體記者和有關人士起到了解疑和拋磚引玉的作用。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法廣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1/1205/227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