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薄熙來去留 重慶模式和中國未來有關

《法蘭克福匯報》(2月23日)分析說,由於警局長王立軍被"休假式治療","西南大都市重慶目前正處於有關意識形態、陰謀、政治和犯罪的猜測中心。"

"然而,這個話題關係到'重慶模式'的未來,該模式是市委書記薄熙來近年來建立的,它在中國的制度下本來就不該有,是替代的意識形態,制度下的制度,雖然總是盡力援引國家主席胡錦濤制定的'科學發展觀'理論,同時卻強調作出了自己的'研究'。薄熙來力圖進入政治局常委會,而圍繞他昔日警察局長的驚險劇,恰恰發生在秋季換屆前的種種交易進入激烈階段的時刻。通過對不受歡迎的競爭者周圍的人加以逮捕並指控腐敗,來進行一場權力鬥爭,在中國不是第一次了。」

作者認為,網際網路上有200多萬條評語對此事件發表看法和傳聞,"……一個奇怪的反常現象是,審查當局這一次不同尋常地很少刪除。"

文章說,重慶衛視 "讓人一點都感受不到重慶周圍正在咆哮的風暴","反覆向觀眾灌輸重慶模式的主要內容。" "這些內容是全中國都涉及的題目,中央政府在薄熙來就職前就確定重慶為試驗區,嘗試能為社會接受的城市化新辦法。……

"但是薄熙來懂得比其他人投入更大的決心、更大的投資進行革新,同時在宣傳上與沒有具體定義的'紅文化'相連,他自稱對紅文化有發明權。這種大量引用毛語錄的文化,目的是要重建黨的道德信譽。這一信譽由於黨推行資本主義導致社會不平衡,也在以往的追隨者中失去。……"

作者認為,"可以設想,黨內有些同事每天都為這種事所迫,他們會怎樣想。薄熙來宣稱的進步不是共產黨在全中國的進步,而是黨在重慶的進步。這是一個區別,會讓許多人不安的。在所有實質問題之外,重慶模式尤其是與中國慣常的交流形式迥然相異。黨和國家一般是在所有鬥爭已經內部解決,產生了團結統一的表象後,才會向外界透露一點。儘管日益談論'黨內民主',但沒有比'拉幫結派'更大的禁忌了。因此,對外寧願遮掩和淡化衝突、差異或者自己的想法,將其小心掩藏,強調共同之處和共識。 "

該報指出:"這個模式對外發現許多擁護者,多位政治局委員在訪問該市時表示認可,老左派加以讚揚,據說薄熙來在這個城市受到歡迎。可是國家主席胡錦濤、總理溫家寶及其可能的接班人李克強沒有表態。大學以及為政府諮詢的知識分子分裂成不同的陣營。自由主義取向的知識分子批評說,通過巨大的國家投資資助的唯意志行動無論經濟上還是社會上都不可持續,它不是依靠法制,而是在玩弄一個意識形態,喚起老百姓對文革時代的痛苦回憶。"

責任編輯: 王篤若  來源:DW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2/0226/237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