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地球童年遭遇小行星不斷轟炸

作者:

地球童年期曾遭受無數次來自天際的狂轟濫炸。這種轟炸可以造成無數次生物大毀滅。今天,要在地球上找到這種轟炸的痕跡很難。但是,兩位美國科學家卻在沉積岩發現了它們存在過的證據。

地球誕生初年遭遇的這種劇變。有點像聖經上描述的洪水滔天,劫後餘生那樣子。然而地球碰上這種遭遇只能怪她的姊妹星:土星和木星。41億年前,這兩顆行星的軌道發生了明顯的改變。

這種事,對茫茫宇宙運行的行星不算是大事,可是產生的效應很大很大。它們的軌道改變造成的直接後果就是,把雲團一般的、無數顆巨大的、直徑達幾十至一百多里的小行星撒播到太陽系其它行星。我們年輕的地球首當其衝。今天還能清晰地看見當初小行星轟炸後在月亮南極留下的巨大隕石坑艾特肯盆地,月球上這個最大的隕石坑直徑長達2500公里。遺憾的是,在地球上,由於地球板塊移動、侵蝕,太空大轟炸的痕跡被一筆勾銷了。

不過,也就是有了月球做參照,天文學家終於對地球有多少大型的隕石坑做出了比較可信的評估。他們認為,我們的地球應該有40多個直徑長達1000公里以上的隕石坑,以及上千顆直徑多達300多公里以上的隕石坑。科學家把這次宇宙大轟炸稱之為「遲到的轟炸」,這指的是它發生在地球和太陽系形成四億六千萬年以後。

直到目前,科學家以為這一「遲到的轟炸」在距今38億年的時候完全結束。然而,4月26日在『自然』科學雜誌發表的科學家兩項研究卻顯示,轟炸持續的時間遠比早先認為的更持久。他們的結論是,最後一次小行星突如其來的撞擊地球發生在距今十八億五千萬年的時候。

美國普渡大學的兩位科研人員找到了最後一次小行星大轟炸留下的地理遺蹟。他們是在埋藏在古沉積岩中的矽酸鹽融化之後形成的微型球狀物上找到的。根據他們的論述,當小行星的直徑超過10公里的時候,這些球狀物就會在地球表面覆蓋整整一層。因此,即使隕星坑無影無蹤,人類也都有可能在這種古沉積岩中找到遺蹟。

研究人員特別通過模型設計展示出這些球狀物的厚度與小行星的大小成比例,它們大小在0.6到40厘米之間。根據科學家的計算,他們所研究的12個沉積層,距今分別在34億7千萬年和18億5千萬年,都來自天際墜落的龐大的小行星,小行星的直徑分別在17公里到70公里之間。當時,這些火流星以不可思議的天文速度撞向地球,速度大約在每小時68000公里到97000公里之間。我們可以試想一下這種高速撞擊的可怕後果。做一個簡單的比較吧,那顆據指在白堊紀終結時期涉嫌造成恐龍滅絕,造成地球上三分之二生物毀滅的小行星,你猜它的直徑有多大?它的直徑才只有9到14公里。

對美國博爾德研究所博德克領導的研究小組來說,這一「遲到的冰雹」可能是圍繞火星和木星的小行星帶擴展時引起的。這一小行星帶今天已經「絕滅」了,也好,我們可以放心地呼吸了。

 

責任編輯: 於飛  來源:rfi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2/0502/244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