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新聞 > 正文

美國性解放苦果:每年20到25萬人染病

  二戰後出生的美國青年,由於對越南戰爭的反感,對美國現行制度失去信心,對傳統的價值觀念產生懷疑。他們用「性解放」來表示對現實的不滿。某些哲學思想對這種潮流有一定影響。例如,馬斯洛鼓吹「自我滿足」,認為「人要不斷滿足自己的內在需要」,才能取得成就和發展,「為別人而生活是騙人的鬼話」。

  對待兩性關係問題,採取極為輕率的態度的青年認為,建立家庭、生兒育女所需要承擔的責任會妨礙「自我發展」。因此,他們根本反對結婚,既不願盡丈夫和妻子的義務,也不願承擔撫育子女的責任。於是,結婚一度受到所謂「激進派」嘲笑,被認為是保守行為。

  以滿足個人慾望出發的「性解放」思想不僅對別人不利,也害了自己。貪圖一時歡樂的不負責行為最終使生活更加乏味、空虛。朝三暮四的結果是誰對誰也沒有真正的感情,當然更談不到家庭的溫暖。越來越多的人對露水夫妻的生活方式感到厭倦,討厭沒有愛情的兩性關係。紐約有一位作家說:「一醒來,都想不起旁邊睡的是誰,這太可怕了。」

  「性解放」的另一個惡果是性病蔓延。七十年代發現的一種皰疹就是通過兩性關係傳播的。據統計,美國現在這種病的新發病者,每年都有20萬到25萬人。其嚴重程度使那些想成為臨時夫妻的人,也不得不先了解一下對方是否染上了性病。

  輕率的兩性關係更嚴重的後果是產生了一系列社會問題。據統計,沒有結婚的青少年所生的孩子,從1970年的19.9萬人增加到1980年的 27.1萬人。未婚母親往往因為過早生孩子而沒有機會繼續受教育,也找不到較好的工作,因此大都比較貧困,這就影響到對子女的教育,而她們的女兒很可能重走母親的老路。

  進入八十年代以來,許多美國人主張,男女在同居之前應有一個戀愛階段。據美國衛生統計中心報導,1982年的離婚人數20年來第一次下降。在比較年輕的離婚者中,60%到70%在離婚後不到5年又重新結婚了。1978年的民意測驗反映,有23%的男女不願結婚;4年以後再次對他們測驗,只有 15%的人不想結婚了。

  今天,美國學生中的兩性關係仍很隨便,但是比較七十年代已經有所好轉。1983年,25%的美國中學生與異性發生過關係,1971年,這種現象占 40%。美國西北大學學生健康服務部主任說:「現在的大學生作風比過去嚴肅。學生中的性病減少了,許多女生不滿足做一夜夫妻,而希望能建立起更長久的感情。」

責任編輯: 於飛  來源:青年參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2/0505/245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