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大型晚會黑幕重重:企業報200萬 政府給800萬

近幾個月以來,劉興(化名)沒有往年那麼忙碌,這名曾參與過亞運會、奧運會等諸多大賽開閉幕式的策劃人對於這種「半休整」的狀態非常享受,「這當然是好事,給市場一點時間,市場的終還是要歸於市場的手段來調節。」

她所說的好事是指中宣部、財政部、文化部、審計署、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本月聯合發出通知,要求制止豪華鋪張、提倡節儉辦晚會。

一台晚會,究竟可以「省下」多少錢?第十屆中國藝術節(下稱「十藝節」)開幕式給出的答案是:5000多萬元。近日,「十藝節」籌委會決定取消開幕式大型文藝演出,代之以16分鐘的開場儀式。前者各項開支5881萬元,後者總計投資不足100萬元。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昨天亦從將於9月份在廈門舉行的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下稱「投洽會」)主辦方獲悉,開幕式晚會將取消,可節省財政資金500萬元。

節儉辦晚會的號召背後是對一些地方政府揮霍財政的喝令,叫好之餘,一些演出界人士向本報記者曝光了以往「官商合作」之下演出經濟的潛規則,比如,演員的漫天要價「吃」掉了一部分開支,另一部分則作為回扣由官員「蠶食」。

省出5000萬

在上述五部委提倡「去奢就儉辦晚會」之後,節會慶典瘦身正在成為一股潮流。「十藝節」10月份就將在山東登場,盛大的開幕慶典卻戛然而止。

按照預定的方案,「十藝節」開幕式要舉辦一台大型綜合文藝演出,時長90分鐘,在濟南奧體中心體育館舉辦,演員規模超過1000人。變更後的方案為,擬在省藝術中心大劇院舉辦16分鐘的開場儀式。

這種「瘦身」直接帶來的是費用的縮減。根據「十藝節」官方網站的介紹,按照預定方案,僅明星出場費、演出製作費、編導創作費、設計製作費、器材租賃費等就達5881萬元。

濟南一名經常組織大型演出的業內人士告訴本報記者,上述費用還只是開支的一部分。大型演出還需要群眾演員並進行多次排練,這又少不了嚴格的安保,這些都是錢。

而上述開幕式方案的改變,劇場環境布置總計投資不足100萬元,比原方案節省5000多萬元。

按照「十藝節」官方網站的介紹,「十藝節」籌委會將把節省下來的資金用於推動藝術事業的繁榮發展、文化惠民上。明星大腕則丟掉了「嘴邊肉」。

上述濟南演出界業內人士告訴本報記者,一台大型演出活動,六成以上的錢被明星大腕們拿走了。

拿一台預算為300萬元的演出活動來說,在濟南,租一個高端場所的費用是5萬元左右,舞台、舞美、燈光等費用大約在70萬~80萬元,還有15萬~20萬元的其他費用,剩下的錢,基本都被明星大腕拿走。

即使按照50%的費用計算,由於「十藝節」開幕式方案的變更,明星大腕們也將「損失」2500萬元以上的收入。

但「十藝節」籌委會方面並不會有損失。「十藝節」籌委會相關部門工作人員告訴本報記者,原來預算的5800多萬元的費用,基本上走的是市場籌集的模式。另外,雖然此前已經有演出公司中標這次開幕式慶典,但截至目前,演出公司還是做的一些紙面上的工作,並未具體進入邀請演員、彩排等工作。所以,籌委會和演出公司經過溝通,或許會有少量補償,但不會有違約現象發生。公開資料顯示,陽光媒體集團、北京陽光新銳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的創意競標為「十藝節」開幕式文藝演出創意方案。

上述濟南演出界人士稱,一般此類演出合同都有一個免責條款,像這次開幕式方案的變更,就屬於「不可抗力」,不會有違約糾紛。

除了「十藝節」,各地都緊急叫停、調整了一批文藝晚會和節慶演出,比如遼寧將第十二屆全運會開幕式調整為白天舉辦,取消大型文藝演出,不燃放大型焰火,不請明星大腕。開閉幕式總預算為900萬元,僅為原預算的十分之一。

投洽會主辦方透露,今年除了取消晚會以外,原本的4場酒會也縮減了2場,這一部分也省下60萬元。而往屆投洽會都布置鮮花、迎賓地毯等,今年將儘量簡化或直接取消,各參展商的展位也入鄉隨俗,簡單布置展位。

高價演出背後

和劉興的瀟灑不同,供職於廣州一家承辦過大型開幕式的文化傳媒公司的小陳則表示,今年各種晚會、開幕式減少,他們的生意受到明顯影響,「今年都沒什麼事情做。」

「企業與政府文藝晚會演出每年的費用雖沒有統計,但這個數字不會小。」一名演出行業的企業負責人告訴本報記者。

主辦一場晚會的巨資由哪些部分構成?小陳透露,一場演出活動投入少則幾十萬元多則上千萬元,大頭的花費是請明星,其價位視知名程度而定。請一線明星至少花費50萬~60萬元,有的甚至上百萬。請主持人也是不小的花費,央視知名主持人的出場費幾乎都在20萬元以上,當下最火的主持人達到40萬~50萬元。

「算下來,一場像樣的晚會沒有500萬搞不定。」小陳說。當然,明星的出場費也視晚會的性質而定,如果是公益晚會,明星可能也會出來義演。

一家上市公司的董事長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商業演出以及政府與企業慶典的演出的收入曾一度占到其公司利潤的一部分,其核心競爭力是在於成本比其他公司要低,「我們有廣告客戶、有平台,還有渠道、還有藝人,這樣整合起來的資源自然要比對方一一突破尋找資源低許多。」

當然,所謂「競爭力」在另一層面也可以理解為「暗語」。

一名知情人士告訴本報記者,對於承攬一些大型的演出活動,如果有民營公司報價兩三百萬元,一些政府則會花500萬元左右,甚至有時達到七八百萬元,「這中間的利潤空間,除了一些漫天要價的明星多賺點外,拿回扣是最大的贏家。」

小陳透露,奢華晚會之風「剎車」,受打擊最大的還有一些地方政府的官員,「總有一些潛規則,有的地方官員利用開幕式或晚會拿些回扣,或者虛開帳目。」

《新華日報》近日也發文稱,各級政府機關、國有企業熱衷於搞演出晚會,其資金來源或是財政撥款,或是國企利潤,或是權力機關「拉」來的贊助。官員吃回扣,演員漫天要價,各路人馬層層「扒皮」,國有資產就這樣進了個人的腰包。

上述五部委通知明確了多項「不得」原則:

不得使用財政資金舉辦營業性文藝晚會,不得使用財政資金高價請演藝人員,不得使用國有企業資金高價捧「明星」、「大腕」;

原則上不得使用財政資金為公祭、旅遊、歷史文化、特色物產、行政區劃變更、工程奠基或竣工等節慶活動舉辦文藝晚會;

不得與企業聯名舉辦文藝晚會和節慶演出,不得利用行政權力向下級事業單位、企業以及個人攤派所需經費,中央和國家機關及其所屬機關、事業單位等原則上不得與地方聯合舉辦文藝晚會和節慶演出。

節儉辦晚會習習新風不只吹向Live Show(現場演出),還包括各大電視晚會。早在今年1月31日,原國家廣電總局就曾下發通知,要求各級電台電視台貫徹「八項規定」,節儉安全辦好節日廣播電視節目。

在此背景下,不僅原本每年燒錢最狠的跨年晚會數量減少,多家地方電視台也退出了元宵晚會的攀比競爭。又如上海,從年初開始就減少晚會和節慶演出數量並壓縮規模。

某省級衛視的晚會導演對本報記者透露,今年該衛視的跨年晚會花費資金600多萬元,「節儉令」出來後,他們正在商量今年的中秋晚會以何種形式來辦,「前提是肯定要響應中央號召,省錢。」

這名導演此前多次負責電視台的晚會,比如去年的中秋晚會花了一百多萬,其中1/3的錢用來請明星,1/3的錢用來布置舞台,還有1/3花在化妝、服裝、道具及配舞上。他透露,一般辦晚會是入不敷出的。

上述知情人士表示,對於一些市場化程度還不高的演出團體來說,企業與政府的演出是他們比較重的收入。某省的旅遊集團負責人曾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其參股投資的一些劇院目前最多的演出是企業與政府的晚會等活動。另一省的劇院在2011年共完成演出近300場,除去企業文藝晚會和單位包場的演出,對外售票只有100餘場。

責任編輯: 王篤若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3/0820/327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