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心靈之燈 > 正文

啟人心智的六個精典故事

故事一:

一位動物學家在考察生活於非洲奧蘭洽河兩岸的動物時,注意到河東岸和河西岸的羚羊大不一樣,前者繁殖能力比後者更強,而且奔跑速度每分鐘要快13米。他感到十分奇怪,既然環境和食物二者相同,差別何以如此之大呢?為了解開這個謎,動物學家和當地動物保護協會進行了一項實驗:在河兩岸分別捉10隻羚羊送到對岸生活。結果送到西岸的羚羊繁殖到了14隻,而送到東岸的羚羊只剩下3隻,另外7隻被狼吃掉了。謎底終於揭開了,原來東岸的羚羊之所以身體強健是因為它們附近居住著一群狼,這使得羚羊天天處在「競爭氛圍」之中。為了生存下去,它們變得越來越有戰鬥力。而西岸的羚羊長得弱不禁風,恰恰就是因為缺少天敵,沒有生存壓力。

啟示:

牽手「對手」,共度美好人生。在學習上有了對手,或暗暗找個對手作為自己的動力,是提高自己競爭力的最好辦法。要把對手當做自己的競爭 夥伴,不要當做敵人,要羨慕而不是嫉妒,要通過公平的競爭來鍛鍊自己超越他人。實際上,真正迫使經營者到達成功彼岸的,往往不是朋友、也非順境,而是那些可能置人於死地的對手。要學會「尊重對手、珍惜對手、甚至熱愛對手。」

故事二:

一個女孩,無論她走到哪裡總是會有很多的朋友,以前的老朋友會經常掛念她,給她打很多電話,而身邊的新朋友也總是源源不斷,即使是在路邊邂逅的陌生人也似乎對她有好感。和她朝夕相處的好朋友意識到了這一點,好奇地問她為什麼。「我長得並不漂亮,所以別人喜歡我不是因為我的外在,如果說我的內在足夠吸引人,我想那就是我格外珍惜和身邊人的緣分!」女孩繼續說下去:「念書的時候,我想,和這些本來陌生的人能在一起學習多麼不容易啊。有了這樣的想法,你就不可能和他們產生矛盾,也不可能不關心他們。當我踏入社會,我又覺得和同事、老闆在一起工作也是一種緣分。說不定兩年、三年之後大家又分開了,這樣想著,我就覺得每個人都像寶貝。」把每個人都當寶貝的人,難怪別人都把她當作寶貝!

啟示:

如果你真正珍惜和身邊人的緣分,你就會像故事中的女孩一樣,把每個人都當作寶貝。有了「珍惜」的心態,你就會深深地明白「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的含義。你和父母間就會有更多的理解和關懷,因為「珍惜」,你自然就不會和同事勾心鬥角。也不會和上司針鋒相對,你會感激老闆給了你一個工作的機會。「十年修得共船渡,百年修得共床眠!」你將善待和你肌膚相親的愛人等。

故事三:

章魚是海洋里最可怕的生物之一,身體柔軟是它的一個特點,卻也是它的弱點。漁民們把小瓶子用繩子串在一起沉入海底,章魚見到了小瓶子都爭先恐後地往裡鑽,不論瓶子有多么小,多麼窄。結果是在海洋里無往不勝的章魚,成了瓶子裡囚徒,成了人們桌上的美餐。是什麼辦禁了章魚呢?是瓶子嗎?不,是章魚本身。它們向著最狹窄的路越走越遠,不管那是一條多麼黑暗的路,即使那條路是死胡同,它們還是固執地往裡鑽,而且不會吸取教訓。我們經常見到漁民們只用一塊表面有點粗糙的乳白色的普通石頭,就可以將章魚捕獲。因為章魚會固執地利用自己強有力的吸盤緊緊地吸在石頭上,直到被漁民們抓獲為止。

啟示:

如果我們的思想也像章魚一樣,鑽牛角尖,那麼固執的結果只有像章魚那樣――死路一條。如果我們也像章魚那樣沒有學會放棄,那麼失敗厄運將不可避免,甚至會像章魚一樣,把自己強有力的吸附優勢或特長,變成走向死亡的致命缺陷。學會放棄是走向新生的必由之路。這點做起來特別難,它需要勇氣,需要有極強的創新精神,更要有靈活的思維支撐,老師們要幫助我們的學生把握「放棄」之度。或左或右都會令人遺憾。拜託了!

故事四:

戴倫是個很懂得運用讚美方式與人交往的人。有一回,在公司的會議上,有一個同事提了一個報告,他的報告尋常無奇,現場也沒得到任何掌聲,散會後,戴倫和這位同事相遇,他對那位同事說:「你剛才的報告很好,簡單扼要,我很欣賞!」這位同事本來就不指望自己的報告得到誰的注意,但戴倫的幾句話,卻讓他心情愉快了一天。每個與戴倫相識的人,都會很快與他建立友誼。可以相像,戴倫公司里每一個人都相處得很好,而這良好的人緣也給他帶來了很多便利

啟示:

讚美讚美,因美而贊,因贊而美。不要讓讚美之口難開,你應該大膽地說出來,你會因此獲得更多的友誼和人緣。讚美的話要好好說,用心說。更多地關注別人,用你的觀察力和創造性。說出那些能深入對方心靈的讚美。想想吧!全世界那麼多人,為什麼惟獨我們恰恰在網上相遇呢?這多麼難得啊!

故事五:

一位年輕的母親向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請教,「怎樣才能教育好我的孩子?」蘇氏回答說:先教會你的孩子剝雞蛋殼吧!這件事發生在前蘇聯的教育經典故事,在幾十年後的中國找到了原型:北京某小學一位四年級的孩子,每天上學母親總給他一個剝好了的熟雞蛋放在書包里的飯盒中,以便在課間時給孩子充飢。有一天,孩子看到了一個「奇怪的現象」----這雞蛋怎麼有堅硬的外殼呢,而且一點縫都沒有?無奈之下,孩子只好將雞蛋帶回家中,交給了母親。也許這位母親還後悔那天怎麼忘記剝掉雞蛋殼哩,可她不知道自己不僅是在剝奪孩子剝雞蛋的權利,而且是在剝奪孩子的獨立生存的權利。

 

生活需要自己去體驗、去感悟、去經受挫折、失敗。學習也如此,為師者要把屬於孩子們的時間,動手、思維的空間還給他們。這無異於是還給孩子們獨立生存的權利。體現孩子們的主體應表現在他們生活、學習的每一個時空之中。

故事六:

孟子小的時候,他家住在一片墳地旁邊,孟子就玩一些哭喪、埋人之類的遊戲。孟子的母親認為這種環境不利於孩子的成長,就舉家搬遷到一個集鎮上住下,結果孟子又玩些做買賣的遊戲。孟子的母親還是不滿意,又遷居到了一所學校旁邊,孟子受到良好的影響,逐漸變成勤奮學習、彬彬有禮的孩子,於是孟子的母親決定在學校旁邊定居下來。這就是幾乎人人熟知的「孟母三遷」的故事。

啟示:

孩子的教育首先是從父母開始啟蒙的,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母親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家長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吃飽穿暖之外,還要言傳身教。環境的影響、知識的灌輸,行為的模仿,性格的培育都會在孩子這張白紙似的心靈上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記。人的意識就好比一座冰山,露出水面的遠比藏於水中的少得多,父母如果可以的話,每天應該坐下來,傾聽孩子每天心中的所思所想,著重鼓勵和引導孩子的心理向著好的方面發展,啟發孩子自我解決困難的能力、自覺改正錯誤的勇氣。慢慢的,你們就可以變成孩子傾心的朋友,在潛移默化中,在孩子白紙般的心靈上種滿鮮花的種子……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新浪博客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3/0911/3326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