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吳敬璉:下一次改革關鍵是政治體制

鄧小平在1978年啟動了第一次改革以來,中國迎來了幾次自由經濟改革的浪潮,這些浪潮往往是在危機之後出現的。

促成第一次改革的危機是文化大革命引發的浩劫。隨後的改革是伴隨1989年殘酷鎮壓天安門廣場示威者而來的。再後來的一次改革是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之後出現的。

這些動亂過後實施的深遠改革使中國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但在過去十年中,經濟改革的勢頭已停滯,史達林時代的中央計劃和國有企業壟斷的經濟體制陷入僵化。

在中國最知名的經濟學家吳敬璉看來,只完成一半的改革是當前經濟所面臨的問題的根源。他一直認為,未能完成的改革導致腐敗成風,因為不負責任的官員從中國經濟繁榮中漁利。吳敬璉說,這些所謂的尋租者希望中國這種依賴資源消耗的投資而不是消費的不平衡增長模式永遠持續下去。這就導致了經濟浪費和低效。

這也是他為何認為下一波改革需要將政治體製作為直接目標。吳敬璉認為,必須實施政治體制改革才能使增長步入可持續軌道,也才能扭轉公眾對三十年的改革只是讓特權精英獲利並拉大社會差距的看法。

Getty Images吳敬璉認為下一波改革需要將政治體製做為直接目標。上圖為北京人民大會堂。吳敬璉並不是狂熱的改革派。市場普遍稱他為「吳市場」,而他的門生們則尊稱他為吳老,這些人中有一些現在擔任中國重要的經濟職務。中國的多位總理也都會聆聽他的觀點,前國家主席江澤民也聽取他的建議。他還是這屆政府中知名改革派的導師,其中包括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以及財政部長樓繼偉。

雖然吳敬璉是一名學者,但他的經濟觀點來源於實踐經驗。他曾在多家企業任職。他的外曾祖父曾建立過一家火柴廠,他的父親曾創辦了中國最大的私人報紙集團。那家火柴廠最終倒閉,他父親的報紙也被迫關閉。

吳敬璉在新的英文文集中說道,我逐漸明白科學和工業的發展必須以社會體制和政治形勢為條件。該文集收錄了吳敬璉的重要文章,由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的中國經濟專家勞福頓(Barry Naughton)擔任編輯和譯者。

吳敬璉所提出的建議是逐漸削弱國家對經濟的支配權,其中包括削弱國有企業的支配權,目前國有企業依然在關鍵的工業部門占主導地位。他還提出讓法院獨立,起草附帶權利條款的新憲法,引入新聞自由,所有這些都將制約中共在各個方面的權力。

他在一篇論文中寫道,對於這樣的任務已容不得遲疑。

Imaginechina

吳敬璉在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於今年11月召開之前,吳敬璉所積極堅持的看法已受到了關注。這次會議將確定中國未來10年的經濟發展戰略,其結果將對中國21世紀的前景乃至全球經濟都產生深遠的影響。

不過,那些試圖阻止這次會議可能發起的新一波改革的人應該考慮這個問題:在83歲高齡的吳敬璉看來,他的改革思路在中共黨內面臨著比過去三十年幾乎任何時候都要大的阻力,正是這個原因,才需要讓經濟改革始於政治改革。

然而,習近平領導的中國新領導集體已經走到了反面,提出了「七個不要講」,包括不要講新聞自由、公民權利和司法獨立。

公開提倡言論自由和法制的經濟學家夏業良本月被北京大學經濟學院解聘,校方給出的理由是教學成績不合格。

而且習近平本人也提出了毛澤東式的口號和運動思想。他近期表示,要讓我們的紅色江山永遠不變色。

換句話說,對於吳敬璉的核心改革建議甚至不能公開談論。這就大大縮減了11月份十八屆三中全會可能提出的改革範圍。

勞福頓說,毫無疑問情況發生了倒退。他承認他已經難以將習近平和其他領導人公開發出的經濟改革承諾與遍及中國的保守的政治活動劃等號了。他說,這是說不通的。

對11月份會議的普遍預期是改革金融體系,進一步向民營企業開放經濟,並加快城市化。

這些可能很重要。但它們卻遠不及以前的幾波讓經濟走上高速增長軌道的改革。鄧小平發起的改革浪潮在20世紀80年代讓中國農村發生了改變。他的下一波改革確立了現代金融體系,改革了稅制。隨後的改革讓全國的存量住房實現了私有化,消除了貿易壁壘,實現了經濟的對外開放,關停了數以千計的虧損國有企業,進而也使上千萬的工人下崗。

而且,這些都算不上吳敬璉所說的必需的改革。

不過,吳敬璉依然對他的中國未來將克服困難的看法持樂觀態度。他在這本書開篇與勞福頓的問答內容中說,有一個情況讓他對重啟改革抱有希望。他說,現在還有很多問題,新一代領導集體將會看到這些問題,如果不改革,他們將會很困難。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華爾街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3/1027/344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