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驚人之語 > 正文

王力雄:文成公主的神話 中共製造

(圖:松贊干布在布達拉宮紅宮法王洞留下了距今約1300年的塑像,是當時法王建築紅山宮時留下的塑像,塑像高1.5,留八字鬍須,英俊瀟灑,側有大唐文成公主、尼泊爾尺尊公主作陪)

很多中國人都是通過文成公主的神話認識中國與西藏的歷史關係,似乎中國把公主嫁到哪,哪就從此屬於中國了。這是一種有些可笑的邏輯。事實上當時的西藏非常強大,勢力範圍向西越過帕米爾高原,波及阿拉伯和土耳其控制區,向北到今日的中國新疆和甘肅的河西走廊,向東曾經占領中國四川、雲南的大片領土。那個時期的藏民族以征服者的姿態,在整個中亞到處安營紮寨。唐朝開國的李氏家族本身帶有突厥血統和文化背景,把聯姻當作一種平定邊疆的政治行為──可想嫁一個公主遠比調遣大軍來得便宜。王室的女兒多得很,何況帝王並不嫁自己的親生女兒,文成公主亦只是宗室之女。唐朝前後嫁到"諸蕃"的公主有15人之多。在嫁文成公主之前,唐太宗李世民就已經把弘化公主嫁給吐谷渾王,將衡陽公主嫁給突厥處羅可汗之子。當時的藏王松贊干布知道了吐谷渾王娶了唐朝公主,也向唐朝提出了同樣的要求。

不知是因為松贊干布態度倨傲,還是因為那時唐太宗對西藏沒給予充分重視,反正一開始唐太宗沒同意。松贊干布大怒,帶領大軍先討伐吐谷渾,繼而攻入唐境,並致書唐太宗:"若不許嫁公主,當親提五萬兵,奪爾唐國,殺爾,奪取公主",那是何等的豪邁啊。

固然以當時唐朝之強盛,不至於屈服松贊干布的武力,不過雙方打了一陣互有勝敗的戰爭,足以使唐太宗認識到當時被稱為吐蕃的西藏不可輕視。當松贊干布再次緩和姿態,撤兵並重派使者帶禮物到長安求婚時,唐太宗立刻同意將文成公主許配給松贊干布,連其所派的求婚使者都被賜予琅琊公主的外孫女為妻,可見太宗撫慰吐蕃之心的迫切,所以文成公主進藏在一定程度上應該算是無奈。

文成公主之所以比其他外嫁的公主更留名,大概主要是因為她去的是被認為最荒僻的地方,一去三十九年,至死沒回中原,因而從惜香憐玉的角度更值得同情。青海境內倒淌河之名,傳說就是文成公主去吐蕃的路上,在那河邊的山上回望即將永別的家鄉,哭得讓河都改變了流向。文成公主死後三十年,唐朝又有一位金城公主被嫁到吐蕃。她的傳說就更慘。唐中宗李顯親自送金城公主出長安百里,悲涕噓唏,為表達傷感,將他與金城公主分手之地命名為愴別里。可見為了換取與吐蕃的和平,唐朝皇帝不得不割愛的程度。而原本吐蕃方面說的是為吐蕃王子求婚,等公主到了吐蕃,娶她的卻是藏王。公主那時僅十三、四歲,藏王贊普據說已經老得滿頭白髮和鬍鬚,看不出臉在哪一邊了。

不能說公主進藏對中國與西藏的關係沒有作用。比如松贊干布娶了文成公主,吐蕃十年沒有再對唐朝用兵。然而十年在歷史長河中不過是一瞬間。松贊干布死後,文成公主守寡二十九年,其在世之時吐蕃與唐就不斷發生衝突,以後的百年間更是幾無寧日。其中公元763年,吐蕃竟攻陷大唐首都長安。而當時的吐蕃首領赤松德贊王就是金城公主生的兒子……

講了這麼多公主,為得是說明以一相情願的立場,距離事實真相可能遠到怎樣程度。雖然史學界還不至於把嫁公主當成國家主權的證明,但是過份誇大文成公主對西藏的重要性,在中國卻是一種相當普遍的現象,好像是文成公主才給西藏帶去文明,包括醫療知識、技術工藝、烹調技巧、蔬菜種子,甚至西藏的佛教都是文成公主帶去的。就算這中間有若干真實的成分,但是過份強調就成了一種盲目的民族自大,似乎只要漢民族嫁出去一個女兒,就能改變另外一個民族的文明和歷史,並且成為兩個民族世世代代不可分割的根據,那其實不過是一相情願的神話。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3/1122/351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