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三中後一夜被封學者:89年後的改革是打旗號為利益集團服務

—學者張千帆在港講座 談中國憲政路徑及困局 圖

張千帆:「良性的改革到89為止,到92年,鄧小平南巡又重啟改革,但重啟的只是經濟改革,沒有政治改革,司法改革也沒有被提上日程。所以從90年代初期一直到胡溫十年,這種改革基本上是惡性改革,只不過是打著改革旗號在為既得利益服務。三中全會確實顯示了中央有這個決心要動很大的動作,它體現了中央的這種善意的努力,但這種改革如果只是依靠政府,能否改得下去?」

m1125-yf2p1圖片:北京學者張千帆出席有關中國憲政的講座。(記者揚帆拍攝)m1125-yf2p2圖片:張千帆與中文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陳健民。(記者揚帆拍攝)

北京學者張千帆上周五在香港出席有關中國憲政的講座。他認為,中國的政治改革在五年內難有突破,而三中全會雖然釋放出改革信息,但仍是集權後自上而下的改革,且並未提及政治改革。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公共知識分子張千帆周五應邀出席香港中文大學舉辦的講座,談論中國憲政之路的方向及困境。

張千帆於1984年前往美國留學,於1989年獲得生物物理學博士,1992年,他轉攻社會科學,並在1999年獲得政府學博士。現任中國憲法學會副會長,同時也是北京大學憲法與行政法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主要研究中外憲政,並在相關領域出版專著和主編教材30餘部,發表論文及評論近500篇。

講座由中文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陳健民主持,共進行了約兩個小時。張千帆認為憲政就是落實憲法,但在現實中,憲法原則不能實現或遭到侵犯的情況屢見不鮮,因此中國是一個有憲法而無憲政的國家。而要推動憲政,有政府與民間兩種方式,前者由政府自發推行,實施起來成本小、效率高但由於政府天然是反憲政的,因此沒有可持續性;後者則由民間發起,進而推動政府進行制度改革,但成本高,難度大,且結果具有不確定性。

張千帆又說,中國的良性改革至1989年已停止,其後的數十年只是打著改革的旗號為既得利益集團服務。而剛剛閉幕的三中全會重新釋放出善意的改革信號,是準備拿起手術刀進行「自我手術」,例如土地流轉、廢止勞教、異地高考、有限放鬆結社等決定都是在向社會放權,但僅靠政府推動,能否順利落實仍有待觀望。

「良性的改革到89為止,到92年,鄧小平南巡又重啟改革,但重啟的只是經濟改革,沒有政治改革,司法改革也沒有被提上日程。所以從90年代初期一直到胡溫十年,這種改革基本上是惡性改革,只不過是打著改革旗號在為既得利益服務。三中全會確實顯示了中央有這個決心要動很大的動作,它體現了中央的這種善意的努力,但這種改革如果只是依靠政府,能否改得下去?」

而在中共三中全會發布《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同一天,即11月15日,張千帆的所有微博帳號均遭到了封殺。而在此之前,他的微博擁有大量粉絲。2012年12月25日,張千帆在其騰迅微博上發表《改革共識倡議書》,並得到了賀衛方、章詒和、許紀霖等人的聯署簽名。

他周五接受本台採訪時表示,至今仍未有人就這一網絡封殺舉動給出任何解釋;同時又告訴記者,他對此次三中全會所提出目標給予肯定,但從眾多學者的微博帳號被封來看,當局仍是集權主義思維,並不希望民間參與改革。

「比如說對大V銷號、封網啊,通過這些方式也表明了,他不想這個社會底層參與,他就想自己(進行改革)。但我們覺得如果光是靠自己,恐怕不一定能夠實現這個目的。這個目的很好,但是靠自我反腐,或者自己對自己做手術,我是有懷疑態度。所以應該允許社會如果不是這種直接的參與,至少他們可以自由地評論。這點其實沒有必要有什麼顧慮或者恐懼。」

張千帆又表示,從三中全會的決定來看,其中沒有任何政治改革的內容,所以近五年,中國的政治制度不太可能會有所突破。

講座主持者,也是香港「占領中環」發起人之一的陳健民也談論了對改革的看法。他說:「剛才講到說動手術,一個醫生怎麼能為自己動手術?這個是很難的事情,我們最怕就是見痛即收,這是非常可能的。」

以上是自由亞洲電台特約記者揚帆的採訪報導。

責任編輯: zhongkang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3/1126/351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