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海外黨媒:朝鮮怒斥中南海智囊 暗批習近平背信棄義

2013年12月20日,韓國開始發掘志願軍遺骸並準備向中國移交,同日,《人民日報》下屬報刊《環球時報》刊登中央黨校教授張璉瑰的評論文章《用最大敬意迎志願軍遺骸歸國》,文中呼籲要用最大的敬意繼續完成落實烈士遺骸的工作,同時透露「由於朝鮮政府經濟困難,大部分志願軍陵墓都已荒廢。」

對此,朝鮮駐華使館新聞參贊文成革2014年1月27日特在《環球時報》發文反駁張璉瑰教授,認為其文章嚴重歪曲事實,激起了朝鮮人民的公憤。文成革參贊還批評了「一些所謂的朝鮮問題專家曾經提出各種讓人哭笑不得的離奇古怪的論調」,而「百聞不如一見」,歡迎中國人民到朝鮮實地了解情況。

文成革指出,朝鮮政府和人民在首都平壤的牡丹峰山麓修建了友誼塔,在檜倉、雲山、開川、長津、開城和上甘嶺、金城川等地修建志願軍烈士陵園並盡一切誠意精心維護和管理,以使他們的業績永放光輝。凡是訪問過朝鮮的中國人都承認;中國黨和政府、中國人民屢次向朝鮮勞動黨和政府、朝鮮人民致以謝意。

文成革質問「一些自稱為朝鮮問題專家的人難道不知道這些嗎,如果知道這些,謊稱在朝鮮的志願軍陵墓都已荒廢,誣陷我們的目的是什麼?」

值得注意的是,《用最大敬意迎志願軍遺骸歸國》一文中,「由於朝鮮政府經濟困難,大部分志願軍陵墓都已荒廢」,只是這篇文章中的一小句,並不能體現這篇文章的整體風貌。文章更多的是為了呼籲中共政府重視抗美援朝的資產維護,不要否定抗美援朝。朝鮮為何單單揪住了這一句話,並質問中共智囊誣陷朝鮮有何目的?

據悉,《環球時報》發布張璉瑰的文章是在2013年12月20日,朝鮮外交官發布反駁文章是在2014年1月27日,這中間相差的一個月的時間。從時間差可窺,文成革對張璉瑰的反駁是經過一段時間準備的,代表的是朝鮮官方立場。

張璉瑰是中共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國務院特殊津貼享受者,1964年7月至1968年2月曾在朝鮮金日成綜合大學留學。張璉瑰長期從事國際政治基本理論和朝鮮半島問題跟蹤研究,撰寫《1945年以前國際政治中的朝鮮和中國》等多部專著,發表《國家利益辨析》等學術論文百餘篇。

張璉瑰所屬的中央黨校教授們是公認的高層智囊。知音網站2008年7月28日刊文《高層智囊:中央黨校的教授們》指出從微觀角度看,中共中央黨校有多人被認為具體地對中央決策施加影響,一位副校長就曾在「十七大」前對相關課題做重點調研,並兩度向高層匯報。過去幾年中,黨校也曾有教授走入中南海,為政治局集體學習授課。從宏觀角度看,作為一個群體的黨校教授,更多地是利用特殊的信息優勢,為決策者提供參考。黨校教授首先可以影響的就是作為決策者的學員,通過黨校學習,可以影響學員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比如如何應對突發事件。

據說,中共中央黨校的《思想理論內參》和新華社的國內動態清樣並列,是高層領導最喜歡的兩份內參。《環球時報》撰文經常引 用張璉瑰的專家觀點。目前,張璉瑰的《用最大敬意迎志願軍遺骸歸國》一文已經被環球網刪除。

分析人士認為,《環球時報》是中共黨報《人民日報》下屬報刊,被稱為中共喉舌,張璉瑰亦是中共外交智囊,朝鮮外交官質問張璉瑰誣陷朝鮮的目的,實際上代表了中國與朝鮮關係日漸走遠的現狀,以及朝鮮對於中國國內越來越多渲染朝鮮是中國累贅的不滿。「誣陷」一次表明朝鮮認為中國別有用心。朝鮮在事實基礎上駁斥張璉瑰,實際上是指責中國背信棄義,要中國承擔起中朝關係惡化的責任。  (陸蓮撰稿)

責任編輯: 王篤若  來源:多維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4/0128/3678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