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陸媒 調查顯示 大陸人超70%有婚前性行為

  71.4%的中國人有婚前性行為。

  這個數據來自一份「中國人性健康感受」報告。報告顯示,與1994年的40%相比,2012年國人婚前性行為的比例提高了30%,達到了71.4%。

  婚前性行為是最近30年的中國大眾最為關心的性現象之一,相關的爭論經久不衰,並帶有強烈的道德情緒——爭論的另一邊,則是71.4%的事實。

  本篇報導會從學術研究角度告訴你,在年輕人們心中,愛與性的模樣。

  女性每增加一歲,就有14%的人不再「堅守」

  性學家潘綏銘將自己2000年、2006年和2010年的三次「中國人的性」調查中所有的未婚者合併在一起,試圖考察什麼樣的人「還沒有過」。

  在男性中,潘綏銘發現,社會階層越高的人,發生婚前性行為的就越多,相反,則越少。在上學或者待業的未婚男性中,只有30%的人發生過性行為,農村勞動者中增加到42.9%,而白領階層則增加到了63.9%。究其原因,前兩個群體的相關數據較白領低,與其說更願意遵守「婚前守貞」,不如說得到婚前之性的機會較少。

  從另外一個維度來考察,流動人口、有過自慰經歷的、有異性朋友的、抽菸的和喝酒的男性未婚者,有過性行為的比例要高於沒有這些特點的。

  而女性的情況則完全不同。對未婚女性來說,是否「婚前守貞」的最關鍵因素是她們的年齡。從18歲開始,每長大一歲,仍然能夠堅守婚前貞操的女性就減少了14%。結果是,在30歲之前,已經有77%的未婚女性放棄了社會強加給自己的所謂「婚前貞操」。

  女性的受教育程度也影響著她們發生婚前性行為的可能性。與人們想像中不同,並非學歷越高的女性越「開放」,而是學歷越高的女性,婚前性行為就越少。

  學術研究也證明了中國人對婚前性行為的態度實際上有一個逐漸寬容的過程。1989年,學者李銀河做過一項抽樣調查,68.7%的人認為,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有婚前性行為。1996年,這一數字略有下降,61%的抽樣調查對象表示不接受男方婚前性行為,65%表示不接受女方的婚前性行為。而2007年,據一份樣本數為2200的調查,只有26.9%的人認為婚前性行為絕對錯誤。

  失學、失戀和當班幹部的人,都更容易有性

  在各種不同情況的婚前性行為中,青少年的性尤為令人關注。在青少年的性這個子話題下,有一些研究結果跟我們所猜想的相差不大。

  北京大學2007年對15-24歲的失學青少年的性行為進行抽樣調查,樣本人群中71.3%為初中文化,83.9%家住鄉村,絕大部分有打工經歷或意圖。調查對象中11.3%曾發生過婚前性行為,這個數字高於同齡大、中學生的水平(分別為9.8%和4.4%)。而失學青少年第一次發生性行為的年齡,58.5%在18歲及以下,最小的僅為12歲,其中有12.4%的人稱自己曾經為了換取錢財而和別人發生性關係。

  與此相比,南方的失學青少年更「開放」。一項由朱敏貞等人所做、來自深圳的抽樣調查顯示.15-24歲的非在校青少年中的性行為比例為47.3%。此類人群的性行為因教育缺乏而帶有一定危險性。比如29.6%未曾聽說過愛滋病,45%未接受過預防毒品教育,62.6%未曾接受過避孕教育。

  如果從不同性別角度來分析,也有不同的結論。單從少女的角度來看,戀愛當然是發生性行為最大動因。

  根據潘綏銘、黃盈盈的調查,少女的戀愛、失戀、自慰等行為,與性行為發生的概率有顯著關係。最強大的因素竟然是「十五六歲時墜入愛河」——可見年方二八、情竇初開自有其道理。

  從數據上來看,少女在15-16歲間戀愛,比起14歲和17歲,發生性行為的可能性增加125.6倍,也就是說少女太不成熟或過於成熟,都會降低其發生性行為的可能性,而十五六歲,恰恰是最「危險」的年紀,難怪會被冠之以「花季」之名。

  而令人意外的是,失戀卻是性行為的第二大推手。如果少女在失戀後感到強烈的痛苦,那麼發生性行為的可能性增至71倍。相比較男孩,女孩感性,在感情受到創傷時,更容易滑向性行為。

  男孩的性誘導因素則簡單得多,相關性最高的兩個因子是「現在有戀人』和「異性好友四個以上」,也就是說,只要身邊有潛在的「對象」,男孩便更有可能發生性行為…

  關於更容易發生性行為的青少年類別,潘綏銘、黃盈盈還曾得出過更有趣的結論。他們在研究青少年性行為與其社會特徵關係時,發現對於14-19歲的少男少女來說,「長期當過學生幹部」是因素之一,意即學生幹部較之「平民百姓」,更容易發生性行為。研究者分析稱,也許因為少男少女當幹部的過程中,鍛鍊出了與異性交往的能力。

  不過,「學生幹部」這一因素的影響力還不是最大的。最能促進性行為的因素是自我魅力評價:當一個少年認為自己有氣質、有魅力時,往往更有可能發生性行為。這一點很容易解釋,自認為漂亮的少男少女,更容易和異性產生情愫。

  另外,是否「接觸過外面的世界」也很重要,比如家住在城市的男孩子,比起農村同齡人,發生性行為的可能勝多出16.4倍;曾在校外打過工、單獨外出過、上網時間長等行為,也會讓青少年對性行為的接受度更強。

  不到一半的少年認為「貞操」應該有

  發生婚前性行為的十年間數據變化印證了一個不容辯駁的情況:中國的年輕人對於性的態度確實在慢慢變得更開放。那麼,到底「開放」到了什麼程度?

  據潘綏銘、黃盈盈2010年一次針對全國14-17周歲少年的調查來看,43%的少年認為貞

  操應該有,只有28.1%的少年認為貞操最寶貴。而40.4%的少年認為婚前性行為一般來說不算道德問題,而認為完全是道德問題的少年只占8.6%。

  但觀念「開放」並不代表行為也「開放」。原因很簡單:因為愛情。

  在潘綏銘從1991年-2010年間六次針對大學生或者14-17歲少年的調查中,為受試者提供了性與愛的六種觀點用以選擇,其中包括「先有愛,才有性」,「愛與性可以同時有」,「先有性,才有愛」等。而絕大多數(超過47.1%,最高可達81.7%)青少年選擇的都是「先有愛,才有性」。

  而這些「相信愛情」的少年,實際上真正發生性行為的比例很低。

  堅持「先有愛,才有性」的少男中,發生過性行為的只有14.1%,而少女只有8.4%。那些認為「先有性,才有愛」的人中,有過性關係的少男比例高達44.4%,少女則有50%。這些情況充分說明,實際上抑制青少年發生性行為的,恰恰是對於愛情的崇拜和尊重,是用愛情來衡量和指導自己的行為。

  參考資料:

  《校外青少年婚前性行為及影響因素分析》,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兒童青少年衛生研究所,2011年

  《流出地校外青少年婚前性行為及其影響因素分析》,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兒童青少年衛生研究所,2012年

  《深圳未婚校外青少年性行為及影響因素分析》,《中國公共衛生》,2013年

  《性之變》,潘綏銘、黃盈盈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年7月版

  《性福聖經》,《男士健康》編輯部,中信出版社,2010年6月版

  《中國人性健康感受報告》,《小康》雜誌,2012年4月

責任編輯: 王篤若  來源:壹讀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4/0208/370485.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