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國大陸資金緊張局面蔓延至台灣

,

中國公司正在轉向台灣的商業銀行尋求低成本資金,這推動台灣的借貸成本飆升至三年來最高水平。在亞洲的銀行中,台灣商業銀行長期以來一直資金充裕。

這也從另一個側面證明了中國對風險借貸的打壓導致企業競相爭奪資金,並且資金緊張狀況已經蔓延到大陸以外。對於台灣商業銀行而言,它們相對較高的貸款成本不利於與台灣的外資銀行展開競爭。

3個月期台北銀行間美元拆借利率(Taifx)與倫敦銀行間拆借利率的利差目前已經飆升至大約1.3個百分點的水平,為2011年以來的最高水平。該利差是一項備受關注的融資成本指標,去年12月份還處在大約0.7個百分點的水平。

法國興業銀行(Societe Generale)台北分行總經理張建西(Godwin Chang)稱,來自中國的貸款需求是主要推動因素。

台灣最近的融資成本上漲始於去年12月份,當時中國銀行間市場出現了2013年的第三次錢荒。雖然中國大陸那次政策主導的錢荒局面已經有所緩解,但國內的借貸成本依舊高企,並且銀行也在減少放貸規模。

另外,對於一家國內太陽能企業周五可能無法支付債券利息的擔憂也加劇了圍繞中國金融系統的緊張情緒。如果這家企業無法支付利息,則中國龐大的公司債市場將首次出現違約事件。

2013年全年,台灣商業銀行的外幣貸款規模迅速增長。分析師稱,這些貸款主要是針對中國大陸的美元貸款。這種貸款通常是由一個銀團共同提供並承擔風險。1月份,台灣對大陸貸款達到創紀錄的新台幣1萬億元(約合3.3億美元)。

舉例來說,去年10月份,河南能源公司中國天倫燃氣控股有限公司(China Tian Lun Gas Holdings Ltd.,1600.HK)從三家台灣銀行組成的聯合貸款7,800萬美元。該公司發言人稱,之所以從台灣銀行貸款,是因為貸款成本低於大陸銀行。

台灣央行的數據顯示,截至去年9月30日,台灣商業銀行對中國大陸的風險敞口為510億美元,在所有債權中占比最高。這些風險敞口包括貸款和投資兩項。

聯昌國際證券(CIMB Securities)駐台灣的銀行業分析師Nora Hou說,大陸的信貸緊縮已迫使那裡的借貸者向海外尋求資金。她還稱,這推高了台灣的融資成本。

當然,其中一些需求源自台灣企業為自己在大陸的業務尋找資金。台灣是全球最大的電子產品出口地之一,而大陸是台灣最大的貿易夥伴,因此台灣經濟嚴重依賴大陸。台灣的數據顯示,台灣出口的商品有近30%銷往大陸。

台灣的銀行雖然與國際同行相比規模較小,但在亞洲銀行業排名居前,主要因為台灣的高儲蓄率令本地銀行資金充足。湯森路透(Thomson Reuters LPC)的數據顯示,2013年兆豐國際商業銀行(Mega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Bank)和台灣銀行(Bank Of Taiwan)都位列亞洲銀行的前30名。這兩家銀行都未就本文內容置評。

不過,台灣的一些銀行正準備從信貸市場抽身,以提高其本已受壓的利潤。

中國信託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CTBC Financial Holding Co.,簡稱:中信金)的發言人表示,融資成本上升意味著中信金將減少對聯合貸款提議的評估;雖然貸款仍在增加,但增速已遠低於去年同期水平。

分析師們也表示,台灣的銀行需要開始逐步為信貸業務降溫。

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Moody's Investors Service Inc.)分析師Ginger Kao稱,預計台灣的銀行將選擇維持利潤率,而不是追求貸款規模的高增長。Kao說,大陸的借貸者需要從其他地方尋找成本較低的貸款。

台灣的銀行眾多,但贏利能力卻是亞洲最低水平之一。原因是台灣人口只有2,300萬,目前卻有近40家本地銀行和30家外資銀行在此激烈競爭,從而導致台灣銀行業利潤率微薄。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華爾街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4/0308/378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