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攝影師冒險深入車諾比記錄核災難後果

據澳大利亞新聞網4月11日報導,車諾比核電站4號核反應堆發生災難性事故28年後,美國攝影師格爾德·路德維格決定冒著生命危險進入其內部,拍攝到多張照片。路德維格稱此舉可讓世界不會遺忘那場核災難。圖為烏克蘭車諾比核電站,頭戴過濾器,身穿防護服的工人正在施工。這裡的工作十分危險。工人們需一直留意身上的蓋格計數器(用於測量放射性)和放射性劑量儀,每天僅允許工作15分鐘

1986年4月25日,維修人員對車諾比核電站進行例行檢查,由於連續操作失誤,26日凌晨1點23分,4號反應堆發生爆炸並燃燒,整個燃燒過程持續了10天。路德維格花費20年時間記錄這場世界上最嚴重核事故產生的後果。圖為普利皮亞季小鎮路旁的輻射警示牌。這裡距離發生事故的4號核反應堆僅2公里遠。

路德維格曾記錄那些受核輻射影響而患上甲狀腺癌和其他疾病的人的絕望,曾目擊許多人選擇回到核電站周圍30公里禁區中生活。最近他又冒著生命危險進入4號核反應堆設施內部,在15分鐘內拍攝內部照片。圖為格爾德·路德維格穿上防護服,準備進入事故現場進行限時15分鐘以內的拍攝。

路德維格說,他跟在工作人員身後,在漆黑的走廊中蹣跚前行,最後來到封鎖門前。他說:「當我打開門進入房間後,我的視線被屋頂上垂懸的電線所阻,但我依然能看到一口鐘,其指針凍結在凌晨1點23分。那是核事故發生的時間,核反應堆被封鎖時,時鐘已經停止走動。」圖為4號核反應堆內部有一口鐘。鐘面的時間靜止在凌晨1點23分,那是核事故發生的時間。

路德維格2005年首次進入4號核反應堆設施內部。他說:「我們穿著防護服匆匆穿過昏暗的隧道,工人們戴著防毒面具,但我只戴面罩,因為戴防毒面具無法拍照。當時的場景令人十分激動,我們首先到達控制室,這用了八九分鐘。我們的監控器開始報警。作為攝影師,我們總是期望能多幾分鐘,以便拍出最好的照片,但在這裡不行,必須及時出去。」1986年4月26日凌晨1點23分,因檢修人員連續操作失誤,切克諾貝利4號核反應堆發生爆炸事故。

現在,人們最多被允許留在禁區內5天,隨後必須離開。目前大約有400人生活在禁區小鎮普利皮亞季(Pripyat)中,他們最初被撤離,隨後陸續返回。路德維格說:「大部分都是想在故鄉度過餘生的老人,他們不想在陌生城市的無名郊區過世。」2011年,烏克蘭特里姆特斯,這名92歲的老人是為數不多願意返回隔離區居住的數百名居民之一。這些願意重返家鄉的居民大多數都是年老者,他們希望能夠在這裡度完自己的餘生。

普利皮亞季距離4號核反應堆僅2公里遠,人口最多時達5萬,多是工人及其家屬。直到核事故發生30餘小時後,小鎮上的人才開始撤離。當輻射塵進入空氣中時,許多孩子還在街頭玩耍。聯合國估計,約有6000人直接死於與車諾比核事故有關的癌症中。圖為事故發生後,普里皮亞季的居民紛紛撤離。許多人甚至來不及收拾好自己的行李,將它們永遠留在這個荒蕪的小鎮。

路德維格發現,儘管車諾比核事故的烙印永久存在,但烏克蘭官員依然否認其嚴重後果。他說:「包括醫生等當地人被告知,不要強調這些病與核事故的關係。」路德維格現在將自己的畢生工作寫入書中《車諾比長期陰影》,由戈巴契夫(Mikhail Gorbachev)作序。路德維格說:「我希望人們能意識到,車諾比、福島這樣的核事故可能在任何地方、任何時間發生。」圖為在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的一家醫院,兩名核事故受害者在接受治療,54歲的奧萊格與13歲的迪馬都患有甲狀腺癌。

圖為白俄羅斯維斯諾瓦的一家孤兒院,5歲的伊戈爾(Igor)因天生患有嚴重畸形及智利缺陷遭父母拋棄,坐在地板上。這家孤兒院的營運資金來自車諾比兒童國際組織。

圖為前蘇聯國家領導人戈巴契夫為路德維格的新書作序。

為了確保核燃料不發生再次泄露,烏克蘭決定建造新的安全掩體—一個跨度約為257米,長150米,高105米,大致相當於一個中型體育館規模,重達2.9萬噸的拱形鋼結構建築。

責任編輯: 夏雨荷  來源:中新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4/0412/387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