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華夏時報罕見批評地方政府縱容李嘉誠囤地

北京的華夏時報罕有地發表一篇矛頭直指香港首富李嘉誠的報導,又批評多個地方政府縱容李嘉誠旗下的和記黃埔以及長江實業囤地。與前中共總書記江澤民關係尤為密切的李嘉誠,有關他的負面新聞,大陸報章過去一向少有報導。

華夏時報以《地方政府「縱容」李嘉誠囤地》為題的報導指出,儘管大陸近期掀起土地增值稅「清繳風暴」,卻未波及李嘉誠旗下的「長和系」,但實際上,「長和系」在大陸變相囤地飽受詬病。多年來,「長和系」在全國近十個城市十餘個項目,均通過「蝸牛式」開發方式,延長土地開發周期從6年到10多年不等。

為此該報走訪了多個長和系涉嫌囤地的地方誠實,並採訪當地一些官員。報導指,記者在梳理「長和系」旗下和記黃埔、長江實業多年的業績報告後即可發現,在上海、廣州、深圳、中山、南京、長春、大連、武漢等城市,這兩家企業要完成地產項目的1%,大部分需要長達4年以上。

其中,和記黃埔在北京十三陵附近打造的「皇家別墅」北新嘉園項目,距合同約定的「2004年11月」開工時間已過去近10年,但該項目依然未見開盤動靜。在和記黃埔2012年的計劃中,該項目在2014年預計能完成1%的開發。不過,和記黃埔2013年的業績報告顯示,該項目預計在2019年才能完成項目1%的開發。

華夏時報引述其他媒體的報導指,北京市昌平區國土分局對外解釋,由於政策對容積率小於1的項目審批有相關調整,因此,該項目需報批的立項、規劃等相關後期手續停滯,該局曾多次以書面形式和口頭形式催促其儘快開工未果。

但迄今為止,北京市昌平區國土分局並未對該項目採取應有的措施。而按照規定,土地如果閒置一年以上,將收取20%的土地閒置費,閒置兩年以上將被收回。

報導引述長江實業上海公司一位前員工說:「長實及和黃拿到一個項目,一般五六年後能真正進入開發階段就是快的,多數項目一直處於設計階段。」

報導指,對於李嘉誠旗下公司囤地行為,多個地方政府都「網開一面」。自2010年以來,儘管「長和系」在大陸變相囤地的項目開始被政府以「土地閒置通報」的方式點名批評,然而,公開受罰的僅有和記黃埔位於東莞厚街鎮的海逸豪庭,該項目因囤地近8年被徵收7915萬元的土地閒置費。

報導引述廣東某經濟特區城市一位官員著:「怎麼能隨便動李嘉誠的利益呢,他在我們這裡參與了很多投資建設合作項目。」這位官員表示,如果市里有項目會影響到李嘉誠的項目,市委領導都會「組團到香港」拜訪李嘉誠詢問意見。

廣東省某市一位曾在經貿系統擔任副局長的官員說:「李嘉誠所投資的項目不僅是房地產,還有港口、碼頭、物流等領域,對地方稅收影響較大。為免牽一髮而動全身,地方政府不敢觸碰這些大企業的敏感神經,擔心影響這些企業在其他領域的投資。」

不過,據一位已退休的知情官員透露,在知名企業與地方政府的投資合作中,不少地方政府都有無法兌現的承諾,因此政府到最後只好捨棄一些利益,給予企業「額外的條件」做補償,「因此,允許長年囤地開發,也許就是條件之一」。

據廣東省稅務部門一位人士透露,與以往的囤地清查名單一樣,像和記黃埔、長江實業、新世界等房企並未納入清繳名單,這應該是歷史遺留問題所致,但無論如何,目前各部門已經開始排查並將囤地大戶納入名單。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RFI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4/0731/423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