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BBC 丁學良專訪:鄧小平與六四

171

著名學者丁學良談鄧小平鎮壓六四民運的錯誤決策,以及六四後他的反省和他阻止中國後退的努力。

今年8月22日是已故中國最高領導人鄧小平的110周年誕辰。在中共最中心的政治舞台上「三起三落」的鄧小平是一位備受爭議的政治人物,但儘管人們對他的功過有極大的分歧,幾乎公認的評價是:他是一個非凡的人。

無論在對外還是對內事務上,鄧小平的手段和決策都可以稱得上非常高超,而他的失誤也異乎尋常。BBC中文網記者嵇偉電話採訪了專門研究中國改革開放時期的在香港的著名學者丁學良教授,分兩集談鄧小平在對內和對外事務方面的功過。

鄧小平一生被公認的最大政績是他發起的中國經濟改革,這一改革的直接結果是大幅提高了老百姓生活水平,並為中國一躍而成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打下不可或缺的基礎;而鄧小平在國內事務上的最大失誤就是動用軍隊對六四和平示威的血腥鎮壓。

但是鄧小平在掌錯了舵、做出了如此嚴重的錯誤決策之後沒有翻船,而且還以經濟改革的方式收攏民心,讓中國社會得到10多年的穩定,用以大力發展經濟,鄧小平的這一做法受到很多不同的評價。

在小平誕辰110周年之際,中國大陸推出電視連續劇《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以示紀念,但該劇演到1980年代末就不再演下去了,按照丁學良教授的說法,就是為了迴避中國公眾和全世界都關注的六四問題。

丁學良教授對BBC中文網說,1989年鄧小平決定動用軍隊來鎮壓參加和平示威的學生和普通市民,是中共當局無論如何都無法抹煞的歷史事實。

但是丁學良教授認為,在否定和批判鄧小平在六四鎮壓中扮演的角色的同時,應該作兩個重要方面的對比,來全面評價鄧小平與六四鎮壓和六四之後中國社會發展的關係。

兩次天安門事件

丁學良教授所作的兩個重要對比是:毛澤東和鄧小平的兩次天安門鎮壓的對比、鄧小平關於鎮壓的錯誤決策與他從1989年到他去世的1997年期間的行為的參照。

在「六·四」血腥鎮壓之後,許多批評者指出,在1976年4月5日發生的紀念中國前總理周恩來的第一次天安門事件中,即便是被稱為「暴君」的當時中國的最高領導人毛澤東,也不敢動用軍隊來鎮壓和平示威運動。

但是丁學良教授問道,如果把鄧小平與他同時代的中共最高領導人作比較的話,如果假設在1989年民運時期毛澤東是中國最高領導人的話,事情會是什麼樣子?如果假設毛澤東在1976年時身體健康,之後仍然活了十年、二十年,中國的發展又會是怎樣的?

把1976年的中國與中國共產黨建國以來最開放活躍、最具理性主義的1980年代相比,丁學良教授認為,毛澤東在1976年根本不需要動用軍隊,用民兵就能鎮壓天安門廣場的和平示威運動。

而如果毛澤東在鎮壓了天安門事件之後再活了十年或者二十年,丁學良教授肯定的說,那麼無論在政治、經濟和社會方面,中國會變得更黑暗、更閉塞、更落後,因為在當時就已經幾乎看不到任何希望和光亮。

「他一定有過反省」

丁學良教授的第二個重要方面的對比,是把鄧小平在1989年6月所作的鎮壓決策,與他在從1989年到他去世的1997年的8年間所作的事情作比較參照。

丁學良教授首先提到鄧小平的女兒鄧榕在香港和美國回答記者關於如何看待六四事件時的回答:「那是個悲劇。」這句話在後來人們研究鄧小平的功與過時,被認為至關重要。

儘管到現在為止,沒有任何第一手資料證明鄧小平對當年的鎮壓決策有過很大的反省,但是丁學良教授認為,從鄧榕的「那是個悲劇」這句話看,鄧家,包括鄧小平本身,一定對這個問題作過多次討論和反省。

在丁學良教授看來,這解釋了為什麼六四以後儘管有黨內高層的巨大反對力量,包括1992年他的南巡講話的來龍去脈,鄧小平仍然堅定不移的推行改革開放。

鄧小平當時說,雖然發生了這次重大的六四風波,中國的對外開放和經濟改革不變,十三大報告一個字也不能改——十三大報告是由同情六四民運的前中共總理趙紫陽在會上念的。鄧小平在遇到黨內阻力後還講了一句更狠的話:「誰不改革誰下台!」

丁學良教授對BBC中文網說,如果不是鄧小平的這句話,六四鎮壓後,中國也許會回到第一次天安門鎮壓後的狀況,變得更落後、更黑暗、更封閉。但是鄧小平在他的晚年用一切辦法阻止了中國重複1976年的狀況。

288

鄧小平當年會見英國首相薩切爾夫人,談判香港回歸中國大陸問題。

責任編輯: 王篤若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4/0820/4328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