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外媒看中國 > 正文

英媒:英國向中國出口什麼?勢利眼!組圖

「這是一個典型的無人能夠做得完美的商品,」《每日電訊報》的文章開篇寫道。

英國人都熟悉中國製造的產品,它們叫「made in China」。不過,英國人也在問自己,什麼是在中國的「made in Britain」?

《每日電訊報》周五(8月22日)作出了回答,答案是一個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勢利眼(snobbery)。「這是一個典型的無人能夠做得完美的商品,」文章開篇寫道。

怎樣才能變成「勢利眼」?

那麼,怎樣才能變成「勢利眼」呢?一位名叫詹姆斯·赫伯特(James Hebbert)的英國商人說,這些富有的中國人,過去喜歡用品牌來突出自己的與眾不同,因為這些品牌以前只能在海外買到。

「但現在,這些品牌都在中國出售了,他們已經不太能成為社會指標了……所以他們正用自己的知識和優雅來區分自己,」赫伯特說。

赫伯特當然也從這種變化中尋找商機,比如他正在教中國的富人們如何打領結,給他們介紹溫布爾登和英國皇家愛斯科賽馬會上的禮儀,並告訴他們該如何穿著才不入俗套。

「當然,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中國的『勢利眼』們是要將自己與普羅大眾區分開來,而每個英國人都是『勢利眼』,」文章調侃道。

不過,和前輩們不同,今天英國的「勢利眼」們喜歡突出自己比別人知道地更多,比如到Facebook上貼兩張度假照片「顯擺,」以至於作者不禁感慨,網際網路都已經成了「snobbery’s greatest forum」(勢利眼們最大的論壇)。

假裝在加州

模仿加州規劃並不是沒有代價。而這些代價早在規劃實施前就料到了,比如擁堵不堪的交通。

或許《每日電訊報》裡的「勢利眼」太虛無縹緲。畢竟,懂點禮儀,打扮精緻都不是什麼太實在的事。在中國,有房有車可能是最實打實的。

今天《衛報》整版報導了上海郊區的山寨加州城市規劃。只不過,這並不是沒有代價的。而這些代價早在規劃實施前就料到了,比如擁堵不堪的交通。

文章援引美國北卡羅蘭納大學的學者宋嚴(音譯)說,上海的城市規劃者「犯了此前西方規劃者所犯的幾乎所有的錯誤。」宋嚴回憶,十年前,美國城市規劃者曾勸戒過中國的官員不要學習美國,因為美國的經驗並不好,但中國的規劃師們並不以為然。

不過文章也說,在意識到這些問題後,中國的城市規劃者也在儘量想辦法糾正。一位被重慶市政府僱傭做顧問的城市規劃專家彼德·卡斯洛普(Peter Calthorpe)觀察道,「一旦他們決定要改變,他們真的能夠做到。」

中國要什麼?

「現在,這些目標近在咫尺,」文章說,「(但)未來的幾十年或許將是最困難的。」

這些都是轉型中的中國十分有意思的現象,但也讓許多中國觀察家感到困惑。關鍵的問題是,今天的中國人怎樣認識自己,今天的中國又想要什麼?

最新一期《經濟學人》雜誌的封面系列文章就探討了這個問題。文章從英國赴中國的第一位大使喬治·馬噶爾尼(George Macartney)在1793年失敗的出訪說起。

中國和西方一直以來都有很多差異,但今天的中國與西方又需要彼此互相認識對方。備受挫折的馬噶爾尼在1793年將中國說成「只是一艘破敗、瘋狂的戰船。」但《經濟學人》說,今天的中國已經不是這樣了。在過去的兩百年中,中國對自己的認知也已經改變。

自1978年以來,中國不僅顯示出自己的靈活性,也顯示了自己對「富」與「強」的不懈追求。「現在,這些目標近在咫尺,」文章說,「(但)未來的幾十年或許將是最困難的。」

責任編輯: 劉詩雨  來源:BBC中文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4/0823/434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