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政黨 > 正文

魏京生:歷史和現實中的權鬥

作者:

有一個多年來炒作的很熱的話題。最早是從香港的中共媒體文匯報炒作出來的名詞,叫做太子黨。近兩年分裂成為兩個名詞,叫做紅二代和官二代。在我看來,這三個名詞差不多,沒什麼區別。

特別是港台和海外媒體,本來就不明白大陸的黑箱操作。乾脆就把這三件事情當作了一件事,而且把文革時期最早反對毛澤東,因而被官方定為反革命組織的聯動混為一談。讓人實在不敢恭維。所以我們不得不從這個說法的源頭開始捋清。

毛澤東想發動文革實現他從年輕時就著迷的共產主義理想。但是在經過三年天災人禍之後的六十年代,不但是百姓,就是官僚階層內的大部分人已經不那麼頭腦狂熱了。要扭轉趨勢就要造官僚階級的反,但是很難。

他試著在官僚里找人,極少;又試著在大學生里找人,也沒那麼大的膽兒。就是中學生里也不多。於是就通過一些官僚動員他們的子弟,在中學裡搞出一批造反派。這些小孩子自以為是在保衛紅色政權,就自封為紅色衛兵。簡稱紅衛兵。

在實現五四運動理想的運動初期,在警方的指導下破四舊打砸搶,傷害了很多無辜的群眾。這是後來四人幫抹黑他們被大多數人認可的重要原因。四人幫很快就開始拋棄並且抹黑他們,是因為這幫年輕人跟不上文革整治官僚階級的步伐。毛澤東已經轉而啟用已經放開了膽量的大學和工人造反派,不再需要這批不怎麼聽話的幹部子弟了。

有一種流行的誤解,說這些幹部子弟是因為自己的父母挨整了,所以才反對毛澤東和他的四人幫。其實在他們被毛澤東周恩來拋棄的一九六六年末,他們的父母還沒有挨整。只是暗中被列為將要整治的對像,這是迅速拋棄他們的原因,不是反毛運動的原因。

官僚階級意識到大勢不妙的懷仁堂事件,發生在一九六七年二月份。一九六六年底就開始反毛澤東的老紅衛兵聯合行動委員會,不可能是家庭原因。至少絕大多數人不是。聯動的最有號召力的人物里,也沒有高層領導的子女。

從發動文革到迅速拋棄老紅衛兵,都是毛澤東集團進行權力鬥爭的需要。老紅衛兵反對毛澤東也不是因為父母被整肅,而是因為他們不能忍受被拋棄,和被排除在實現美好理想的運動之外。現在流行的實用主義,不太能理解當年人們的榮譽感和理想主義。所以才有現代流行的各種似是而非的說法。

實際上中共建政後的反共思想的流行,正是從文革時期的大規模反毛運動開始的。文革後復辟的老共產黨,大部分也同樣不能容忍民主自由的年輕人。在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領導下,從民主牆到八九年的民主運動,都被和文革一樣殘忍的手段鎮壓下去了。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當年參加反毛聯動的一小部分人,現在爬到了黨和國家領導的位置上。而且和我當年的預見一樣,屁股決定了腦袋。不但沒有篡黨奪權實現民主自由,反而堅定地維護著一黨專政的獨裁法西斯政權。而且是非共產黨理想的,變了質的官僚資產階級專制政權。

歷史進入到了九十年代。五十年代成長起來的一代共產黨人進入了領導集團。他們在和老共產黨人的後代進行的權力鬥爭中,發現利用出身抹黑對手,是一個事半功倍的好方法。老百姓很容易就會把對官僚資產階級的痛恨,轉移到官僚衙內的身上。

於是出口轉內銷,在共產黨可以控制的海外媒體上,炒作出了太子黨這個很煽情的名詞。而且進一步明確了目標是老共產黨的子女,名詞分裂成為紅二代。吃了啞巴虧的紅二代們,很快就發現了真正的對手。於是又炒作出了官二代這個更符合衙內的新名詞。使這場權力鬥爭更像文革時的出身論和清理階級隊伍。

這場冠名權的混戰反映出了黨內鬥爭的混亂。使得現在的老百姓看得眼花繚亂,雲山霧罩。於是老百姓得出一個簡單的結論,就是當官的沒有一個好東西,共產黨就是一個壞人窩。這倒也離事實不遠。

但是當年懷著理想反毛反共的一批聯動們覺得受了冤枉。他們都是受薪階級的老百姓,包括當年的一些頭面人物。試圖仿照當年開大會,再次反對現在當權的一幫官僚資產階級。受到了當局的壓制,申請了好幾年也不被批准。而且租不到當年的會場。

前幾年好不容易申請到了一次機會,大會上人們對現在的官僚資產階級深惡痛絕,群情激奮。口號比當年天安門廣場上的學生激進得多。於是也就沒有了第二次機會。現在當權的哥們兒不會再上第二次當,不會永遠被忽悠。官僚資產的身家,比當年的理想和哥們兒義氣更重要。

作為老百姓,我們也不要被官僚資產階級操控的海外媒體所忽悠。不要不自覺地成為中共內鬥的輿論犧牲品,不自覺的幫助了誰。他們之中的各方都不是什麼好東西,誰輸誰贏和我們沒什麼大關係。

不管誰輸誰贏我們都應該偷著樂,老話說的坐山觀虎鬥。但要注意不要傷了自己人,中共也希望內鬥延伸到反對派的老百姓內部來。這樣就該他們偷著樂了。

責任編輯: 趙亮軒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4/0902/438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