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鉤沉 > 正文

杜月笙的黑道經濟學

作者:

黃金榮、杜月笙與張嘯林,當年叱吒風雲,皆為一時人物。不過三人雖同為海上聞人,但脾性不同,據說黃金榮愛錢,張嘯林善打,杜月笙會做人。尤其是杜,老早的上海人呼其為「杜先生」,尊崇之情可想而知。杜月笙被譽為「青幫三百年來之第一號人物」,無論做派、言行乃至打扮,在在與一般流氓不同。

終日著長衫,天再熱,也不解開長衫第一粒扣子,做文人打扮,不過是杜先生行走江湖之餘事。事實上,相較另兩位大亨,杜月笙最有經營頭腦,最會做生意。雖然老實說,杜未必真有多少金融大才,一生皆為半文盲,不過杜月笙很早就意識到,單單在刀口上討生活,並非長久之計。

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後,黨國要人、青幫大佬杜月笙的好友陳群,即勸告杜今後該轉向金融和工商業投資,以便重塑形象,好為上流社會所接納。

杜月笙金融大業的一大基點,是創辦中匯銀行。據杜之心腹帳房先生郁詠馥所述,杜開銷極大,尤其是各方應酬,除掉這些及給各大軍閥的送禮,「單單他公館的開支,每年就不會少於二百萬元」。雖然包攬煙、賭、娼各項黑道生意,會有大筆進帳,但總歸是上不了台面的活計。台灣作家章君榖在《杜月笙傳》中稱,開辦中匯銀行,是出於在銀行工作的門生田鴻年和親信蘇嘉善的提議。田說:「杜先生,你用銅鈿都是大來大往,你為啥不開一家銀行,一來進出有帳,二來臨時需要軋頭寸,也可以在自家的銀行里調撥一下,來個自摸不求人!」

1929年3月,杜氏創辦的中匯銀行正式開業,註冊資本50萬,實收25萬,成為他涉足銀行業之起點。而杜氏的另一密友,銀行家錢新之告訴他:上海銀行界有個不成文的規矩,凡有新銀行開業,其他各銀行都要先去存上一筆錢,稱為「堆花」。而上海各大銀行老闆,得知杜月笙要開辦銀行,勢必前來「堆花」。如此錢滾錢,不愁資本不雄厚。事實確是如此,不少資本家為了討好杜月笙,紛紛「堆花」捧場,而那些鴉片商人賭場老闆,也識相地來「湊」,以「存款」為名,向杜氏示好。換言之,中匯銀行以合法的銀行業務,不僅將此前的黑錢洗白,也以此為平台,大肆交接各方能人,使得江湖與廟堂的利益輸送變得更為合法、方便。

話說回來。杜月笙之所以為杜月笙,並非在於他轉進至銀行業,黃金榮、張嘯林日後也都有涉足。杜氏之了不起,在於他與各方頭面人物交往時,每能折節傾心以交。據郁詠馥回憶:「杜在開中匯銀行以前,每天起身很遲,菸癮也很大。中匯銀行開設後,他在社會的活動越來越頻繁,每天總在上午九時前起身,鴉片也不多抽了。」

此外,他對於知名銀行家特為看重,傾心相交。尤其是1931年9月,上海商業銀行發生擠兌風潮。形勢尤為不堪,雖然中國、交通兩大銀行鼎力相助,仍舊不能挽狂瀾於既倒。一籌莫展之際,陳光甫向杜月笙乞援。據說杜氏還是一派的「閒話一句」,翌日親攜巨款登門,眾目睽睽之下,存於上海銀行。有杜先生撐腰,上海銀行怎會倒?原本鬧得沸沸揚揚的擠兌風潮,就此煙消雲散。經此一事,早先與杜月笙泛交的陳光甫也不得不「始敬佩而深德之」了。

而陳氏確也當得起上海人所說的「拎得清」。日後杜氏中匯銀行新建大廈落成,他亦一次性存銀50萬兩,且從一般「堆花」的三天,延長到整整一年,不取分文利息,杜月笙慨嘆「陳光甫先生真正是漂亮的」!

在銀行業八面玲瓏之外,杜月笙也涉足實業。老上海向有一說,認為杜月笙發跡是靠「三楊開泰」,即楊度、楊志雄、楊管北為其出謀劃策,開拓事業。楊管北本為鎮江人,年少翩翩,長於辭令,後經陳群介紹,為杜氏收納門下。

1931年,楊管北幫杜氏打進大達輪船公司。此公司原系清末著名實業家張謇於1904年所創立,壟斷上海至蘇北航線達24年,擁有四條江輪,總噸位在4000噸以上,洵為內河航運業巨擘。然而1925年張謇去世,其弟張詧因支持北洋軍閥而政治處境不佳,從此一蹶不振。屋漏偏逢連夜雨,經理鮑心齋把多年企業利潤20萬兩存在南通德記錢莊生息,孰料1930年錢莊倒閉,次年公司下屬兩條輪船又發生意外。窮途末路之際,楊管北為杜月笙和自己大量購進大達公司股票,大達董事徐陶庵即為楊之姨父,故尤為了解內情,遂乘機成為該公司股東。此後迭興事端,終由杜氏任董事長,楊任公司副經理,一掌大權。

拿下大達之後,杜月笙開始在航運業生發事業,實行所謂「產運制銷」,運送貨物至蘇北,同時在蘇北收購小麥,就地製作麵粉,運回上海銷售,如此可不跑空船,兩頭獲利。其中,杜月笙也與上海人稱「阿德哥」的虞洽卿明爭暗鬥。虞氏亦為上海灘頭面人物,有「赤腳財神」之稱,旗下三北公司勢力頗大,此外還有同鄉開辦的平安、達興等公司助陣。三北、達興公司本欲聯名申請航行蘇北線,但上海航政局長吳顒在杜月笙要求下拒發許可證。虞洽卿遂向交通部長俞飛鵬申訴,結果卻碰壁,得了個「各航線暫維現狀,不得變更」的指示。而事實上,蘇北航線獨獨限制其餘公司,杜控制的大達公司卻為例外。兩派互生事端,最終在航運界調停下,達興分到上海至海門、啟東的北沙航線,三北公司的永嘉輪由大達大通聯合辦事處租用,行駛蘇北線,至此這段杜、虞之爭才告消歇。1936年,杜氏更當選為全國船聯會理事長,可算是執航運界牛耳了。

但凡做大生意的人,也往往精擅廣告公關。杜月笙向來好名,用心與傳媒界交好,史量才即為其好友,日後史遭人暗算,他是頗難過了一陣的。此外,他還籠絡《新聞報》編輯唐世昌,唐乃上海報界最有勢力的人物,既可無中生有是非不斷,也可化有為無擺平風波。杜將唐收納門下之後,不少報界人士遂望風影從,依附杜門。杜也出手大方,經常發放紅包津貼,作為回報,杜先生當然時常出現在各大報紙的重要版面。而每當政商大腕有把柄被媒體抓住,也多請杜先生出面擺平,如此一來二去,杜月笙就更為達官貴人所看重了。

搞定媒體之外,杜月笙又最懂養士之道。當年黎元洪下台,落魄上海,他就特為善待,黎的秘書長饒漢祥譽其為「春申門下三千客,小杜城南五尺天」,許其為當代春申君。而號稱「章瘋子」,當年將袁世凱氣得半死的章太炎則親自給杜改名為鏞,賜號樂笙,還於1931年「杜氏家祠」落成之際,考證杜氏世系,認為「杜之先出於帝堯」,可謂給足面子,洵為那時代最好的廣告。

「錢財用得光,交情用不光」,杜月笙的生意經從來不是一進一出的數字帳,而是吃好「人面、場面、情面」這三碗面的大算盤。他從當年的「水果月生」,魚躍龍門,身兼數十家公司董事長,成為上海工商界呼風喚雨的人物,其自言是「曲鱔修成了龍」。這其中既有青幫背景的威嚇力,更要緊的還是海量人脈,以及對於時機的精準把握。下等混混靠的是打打殺殺,中等流氓靠的是地盤勢力,如杜這般的大佬則完全將江湖演繹成一種美學,好比武俠小說中的大俠,手上無劍而自能劍氣逼人。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商業周刊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4/1013/457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