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鉤沉 > 正文

一句童謠成讖語 顛覆了強大的西周王朝

作者:

在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上,周朝有國近800年,是迄今為止歷時最長的一個王朝。

文王興周、武王伐紂,姬姓周王朝應運而生。文王、武王以王者之德開國,成王、康王繼以興國。四王在位之時,王道盛行。

「月將升,日將浸;檿(yǎn)弧箕服,實亡周國。」——《國語·鄭語》

這是周朝第十一代天子周宣王時流傳的一句童謠。大意是:月亮即將高升,太陽即將沉沒;賣桑弓和箕箭袋者,將是滅亡周朝之人。

周宣王得知大驚,忙找來大臣問明隱意。大臣說,這暗示後宮將有女主亂政,賣桑弓箕箭袋的人,跟亂政女主有關。於是大肆抓捕屠殺賣桑弓箕箭袋的人開始了……

一對賣桑弓箕箭袋的夫婦,在逃亡途中的一片偏僻的樹林裡,聽到了振耳發聵的嬰兒的啼哭聲。二人循聲而去,看見一個眉清目秀的女嬰躺在襁褓之中,不由頓生憐憫之心,便抱起孩子逃回了故地褒國。這個女嬰就是後來流傳千古的絕代美女——褒姒。

公元前782年,周宣王薨,太子宮湦(shēng,又作「涅」)繼位,這就是歷史上以「烽火戲諸侯」而遭千古唾罵的一代昏君--周幽王。

周幽王二年,都城鎬京和附近的涇水、渭水、洛水相繼發生了地震。不久,三川乾涸,岐山崩塌。此時幽王的心中早已「王道」盡喪,對載道的饑民與遍地的餓殍視而不見,在民不聊生的饑荒之年,為了滿足自己無度的淫慾,下令普天之下遍選美女。Where is岐山?

精通天象與歷史的太史伯陽甫聲淚俱下,勸諫幽王:「大王萬萬不可呀!如今岐山崩塌,這是不詳之兆啊!岐山是我周朝的發祥地。都城附近的涇、渭、洛三川都已乾涸。臣縱觀歷史,當年伊、洛水竭而夏朝亡!黃河水枯而商朝亡!大王應以祖宗的社稷和萬民的生命為重,後宮之中美女如雲,此時斷不可做此勞民之舉啊!」幽王勃然大怒:「我貴為天子,後宮一群庸脂俗粉,沒一個讓我賞心悅目之人,如此下去,胄室煙火不濟,子嗣稀少才是真正的不祥之兆。天下美景要盡我所用;天下美食要盡我所享;天下美女要盡我所御。」伯陽甫面對亡國之兆,眼見面前的無道之君,知道自己多說無益,天意如此、自己又有何力回天?那就順天意而為吧,他知道,幽王的天下不會超過十年了。

周幽王三年,褒姒進宮,幽王大喜,本來就重淫慾、輕社稷的幽王更是日夜笙簫不停。絕代佳人哪兒都好,只是不知為什麼,從來不會笑。為取悅美人,罷了申後,立褒姒為後,褒姒依然不笑;廢了太子——申後的兒子宜臼,立褒姒的兒子伯服為太子,褒姒還是不笑。

為此,幽王心中大不爽。有人私下議論,說褒姒是個妖精,不是人,人哪有不會笑的?此時的幽王心中只剩了一件事-——一定要看到褒姒的笑容!幽王傳令:誰能使得王后一笑,必賞千金。這便是「千金一笑」的來歷。

重賞之下,必有奇謀。一向善於揣摸聖意、阿諛奉承的奸佞小人、權臣虢石父獻上一計:「請大王與王后起駕驪山,舉起烽火,這烽火由近及遠,夜光之下,如群星閃閃;望見烽火,諸侯們以為有敵人來犯,各路諸侯將領兵前來救援,千軍萬馬浩浩蕩蕩,那陣勢……王后看了,定會綻放笑容。」幽王聽後,與褒姒及隨從連夜起駕驪山。

烽火燃起,星星點點,連綿不斷,諸侯們率兵來到驪山腳下救駕。沒有看到敵軍,只見幽王與王后端坐在烽火台上欣賞歌舞,正在納悶,虢石父代幽王傳話:「各路諸侯連夜領兵趕來,一路多有辛苦,沒有敵人來犯,大王與王后在此遊玩,特請諸位前來助興。大王傳令:諸位請回吧。」諸侯們面面相覷:天下竟有這等昏聵的君王?自古以來,君無戲言,從沒見過這等渾沌之主!個個悻悻率兵馬撤回封地。

夜幕下,望著勞頓的千軍萬馬亂作一團,褒姒終於開懷大笑……

不久,申國的國君申侯(申後的父親)帶領大軍,聯合繒國和犬戎,來討伐昏庸無道的幽王。烽火再起,失信於諸侯的幽王,已無一人前來救援。犬戎攻破鎬京,殺死幽王。褒姒不知所終。

第二年,宜臼在鄭國、秦國、晉國的幫助下,離開了歷經地震和戰亂、已成廢墟的鎬京,東遷洛邑,史稱「平王東遷」。西周結束,東周開始。周王室日漸衰落,猶如浸沒的太陽,永失昨日的萬丈光芒;而往昔如月伴日的諸侯們,紛紛登上了歷史的舞台,叱吒風雲,縱橫天下,歷時300多年的春秋大戲徐徐拉開了帷幕。

真正的王者,必順應天理,敬天重道;勤以修身,克私為政;以德為本,教化蒼生。大行王道的君主也必得蒼天之護佑,大地之恩澤,萬民之擁戴。反之,一個魚肉黎民以足私慾的無道之君,也都面臨著同樣的下場——失國而自斃。

責任編輯: zhongkang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4/1020/460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