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中國文化 > 正文

被誤解和誤讀的「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在時下很多古裝影視劇里常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景:皇宮裡的太監手捧一卷金燦燦的聖旨徐徐展開,大聲念出皇帝的旨意:「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然而,實際上,這句話不僅在斷句上有很大的錯誤,在所用的時代上也有出入。

直到宋代才通稱帝令為聖旨

在古代,真正的聖旨外貌多樣,並不都是金黃色的一卷布,金屬、石頭、竹片、紙張都曾經是聖旨的載體;聖旨寫作格式也各不相同,有的是規規矩矩按格式寫,也有的隨意灑脫想到什麼寫什麼;就連聖旨的叫法,在很多朝代也不是「聖旨」。

開始的時候,皇帝頒布的命令並不會被稱為聖旨。反而是臣子們,因為對帝王的仰視,經常會將「聖」字掛在嘴邊,自然而然衍生出了「聖旨」這樣的敬稱。普遍認同的說法是,最早可以檢索到「聖旨」一詞是在漢朝蔡邕《陳政事七要疏》:「臣伏讀聖旨,雖周成遇風,訊諸執事,宣王遭旱,密勿祗畏,無以或加。」

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的《中國聖旨大觀》一書中有這樣的表述:相傳炎帝見嘉禾而作「穗書」,黃帝見景雲而作「雲書」,少昊作「龍鳳書」,帝堯作「龜書」,皆可視為「聖旨」的雛形。春秋戰國時期聖旨按其類別被稱為「命」「令」「政」。直到宋代,皇帝和大臣們才開始通稱帝令為「聖旨」。元朝戲曲繁榮,帝王故事、歷史演義屢屢被搬上舞台,「聖旨」也隨之成為了婦孺皆知的詞語。

各代的聖旨開頭並不相同

 

秦始皇統一天下,不滿足於王的稱號,於是定名號為皇帝,自稱為「朕」,命為制,令為詔,其玉璽上就刻有「受命於天,既壽永昌」,以昭示其合法性。漢承秦制,逐步建立起了一套完備的皇帝制度。漢天子正號曰皇帝,自稱曰朕,臣民稱之曰陛下。其命令一曰策書,二曰制書,三曰詔書,四曰戒書。

漢代最為重要的一類詔書的開頭應是某年某月某日,某某皇帝……魏晉南北朝時的詔令與漢代相仿,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現存這一時期的皇帝即位詔書中多有「應天順時,受茲明命」一語。此中的重要原因大概是當時朝代更替頻繁,做皇帝的都十分注意強調其統治乃天命所歸,他人不得竊奪罷了。

唐代詔令一般由中書省(多為中書舍人)起草,門下省審核頒行,門下省的審核頒行有嚴格的規定,「凡制敕宣行,大事則稱揚德澤,褒美功業,覆奏而請施行之;小事則署而頒之。由於是門下省審核頒行,故而其所頒行的聖旨正文開頭往往是「門下」兩字,例如《肅宗命皇太子監國制》的開頭就是「門下,天下之本……」

皇帝本人則大多喜歡用天命所歸之類的字眼作為聖旨的開頭,,如德宗即位冊文有「昊

天有命,皇王受之」。肅宗即位敕稱:「朕聞聖人畏天命,帝者奉天時……」其效果和「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八個字在本質上是相同的。

宋代皇帝的詔令,不論事情大小,「非經二府者,不得施行」。二府指中書門下和樞密院。詔令起草工作都是由中書門下議,而後命學士為之。故許多重要詔令開頭與唐代一樣,都是門下二字。

到了元代,以蒙古語為國語,用蒙古文下達的旨意稱為「聖旨」,用漢文下達的旨意稱為「詔書」。蒙古族的最高天神是「長生天」,所以元代不論是「聖旨」還是「詔書」,開頭都會寫上一句「長生天氣力里,大福蔭護助里,皇帝聖旨」作為固定開頭。

朱元璋開始使用「奉天承運」

元代末期,朱元璋揭竿而起,建立了大明政權。在朱元璋看來,元代氣數已盡,自己結束了元代的暴虐統治,是順應天道的,所以非常喜歡用「奉天」這個詞,動不動就跟人家說自己是「奉天而行,非敢自專也」。

定都南京後,他將南京更名為『應天府』,又將皇宮裡規模最大的金鑾殿取名為『奉天殿』,甚至有時候還會自稱是『奉天法祖』。這裡的法並不是指法律,而是指效仿;這裡的祖也並不是指朱元璋自己的祖先,而是泛指整個漢族的祖先。

雖然朱元璋這麼喜歡「奉天」二字,但卻不是從登基開始就敲定了聖旨的開頭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朱元璋作為開國皇帝,他要做的首先是確立這個國家的制度,所以在他統治的最初十年裡,他經常會寫在聖旨里的詞其實是「參酌唐宋」,而不是「奉天承運」。

後來,隨著政權的逐漸穩固,各方面的機制逐漸形成。朱元璋為了進一步闡明自己做皇帝的「合法性」,把手拿的玉圭也刻上了「奉天法祖」的字樣,又寫出了《御製紀夢》一文,說自己夢遊天宮,見到了「道法三清」,紫衣道士授以真人服飾和法劍,為「奉天承運」找到了「事實根據」和理論基礎,開始自稱為「奉天承運皇帝」。之後朱元璋頒發聖旨,開始以「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作為開頭。雖然說奉天承運這幾個字在明以前的史料中就有,但用在聖旨的開頭,的確是朱元璋首倡。他的原意是他自己作為「奉天承運皇帝」現在要「詔曰」,因此這句話正確的讀法應該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後邊的「詔曰」二字,是不能與「皇帝」斷在一起的。

清承明制,也想表明大清入主中原是天命所系,所以將本族發祥地盛京改稱「奉天府」,同時在詔書中也採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作為開頭,一直用到宣統帝退位。

另外,在現在能看到的很多明清聖旨中,經常有「奉天承運皇帝制曰」的字樣。「制曰」與「詔曰」有什麼不同呢?簡單地說,「制曰」類「聖旨」乃國家制度的文告;「詔曰」類「聖旨」乃帝王對具體人、具體事發布的命令。還有一類「懿旨」,則專指皇后或太子發布的命令。「券」類「聖旨」,則是天子與臣屬間契約性質的「聖旨」,我們經常在電視劇里看到的丹書鐵券就屬於這一類型。

聖旨的結尾並不都是古裝劇里的「欽此」二字。有的聖旨並沒有專門的結束詞,說完就算;有的聖旨會選擇其他的語氣助詞來表示結束,比如「於兮」;還有的聖旨結束詞比較長,比如清朝的很多聖旨都是以「布告天下咸使聞知」或「布告中外咸使聞知」結尾。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獨家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4/1021/460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