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劉世錦:房價進入歷史性拐點 伴隨經濟探底過程

由《經濟觀察報》主辦的「2014年度觀察家年會暨中國最受尊敬企業頒獎典禮」於10月24日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世錦在演講時表示,中國經濟的探底過程仍未結束。

劉世錦稱,中國經濟能保持高速增長主要是依賴高投資,高投資主要包括三項:基礎設施、房地產和製造業,這三項合起來占中國投資的80-85%,這三隻靴子相繼落地,中國經濟的下行底部就探明了。

由於今年房地產行業低迷,拐點之說爭論不休。劉世錦則堅定認為房地產行業已經進入了歷史性的拐點,「根據我們的研究,構成中國房地產70%的住宅需求峰值是1200-1300萬套住房,這個數字今年已經達到了,這個點達到了以後,房地產增長速度就是平的,還要往下回落」。

劉世錦同時強調,房地產問題非常複雜,牽扯到區域性市場問題,「這個街道和那個街道的房價不一樣,北京的房價和鄂爾多斯的房價是兩個不同的問題」。但其仍然表示,「從總體上講,中國房地產的歷史性拐點已經出現了」。

「當房地產這隻靴子落地以後,中國經濟中高速增長基本上就完成探底了」,「當然,我們希望房價能夠逐步的下來,不希望下得太快,最好是軟著陸」,劉世錦表示。

以下為演講實錄:

劉世錦: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大家下午好。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觀察家年會和最受尊敬企業的頒獎典禮,剛才講了合二為一,在這樣一個隆重的場合舉行,大家都感覺到這是一個很重要的事情,最重要的還是這個主題,創新踐行者,創新是我們這個時代使用頻率最高的詞,已經講了很多年,為什麼在這個時候要講創新,現在的創新和過去的創新有什麼不同之處,或者說我們今天說的創新的創新之點在什麼地方?我想是不是在我們這次論壇中大家可以考慮這樣的問題。

我今天就想借這個機會對目前中國經濟增長的狀態,下一步的走勢談一點初步的想法,大家一起交流。

剛剛國家統計局公布了三季度的數據,三季度中國的GDP增長速度是7.3%,當然還有其他的一些數據,這些數據出來了以後大家都在討論。看法是有很大差別,一種看法認為7.3%的增長速度,是最近幾年最低的,所謂創了新低,這個形勢恐怕不太樂觀,對中國經濟增長的前景,中國經濟增長的潛力,疑慮好象也是增加的。這種觀點主要是從增長速度來看的,30多年我們都是高增長的。另外一種觀點,如果從我們國家所處的發展階段,從我們的結構轉型,發展方式轉型這個角度來看,我們得出的結論就完全不同。

所以,我現在想從這樣的角度來談我們的想法,首先,談一談現在中國經濟所處的大背景,我們已經高速增長30多年了,最近兩三年經濟開始出現了放緩的勢頭,怎麼來看這樣一個現象。我想稍微的回顧一下四年前,也就是2010年的時候,我所在的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做過一項研究,二戰以後,幾十個開發中國家都進入了工業化進程,但是多數是不成功就落入了所謂的中等收入陷阱,只有13個經濟體,其中包括日本、韓國、中國的台灣、香港、新加坡,我們所熟知的東亞的後發追趕型的經濟體,他們進入了高收入國家的行列。這些成功追趕型的經濟體,也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他們也經歷了二三十年的高速增長,當人均GDP達到11000國際元的時候,我說的國際元是購買力評價的指標,是按照美國經濟史學家麥蒂森的數據集,用的是1990年的價格來計算的,到了11000國際元這個點的時候,這些經濟體無一例外的出現了增長速度的回落。回落的幅度一般是在一半左右,有的比一半還要更大。

當時我們關注到這樣的現象以後,回頭看一下中國,中國當時也做了幾種不同的測算,一個是把中國整個國家總體上進行了測算,第二是我國31的省市自治區發展水平是不一樣的,分成了6組進行測算,測算了重要的人均實物量,包括鋼鐵,汽車,發電量。最後令我們吃驚的是得出的結論,大家看這張是四年前的圖,中國經濟增長的拐點,2013年到2015年就會下行,當時我們提出了一個觀點,中國經濟將會進入由過去10%左右的高速增長,向中速增長轉換的判斷,當然,四年前,做這樣的判斷多數人是不同意的也可以理解,為什麼呢?中國經濟一直在高速增長,速度怎麼可能下來呢?

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確實最近兩三年的時間,一直在下行,我們的經濟是2008年遭遇了國際經濟危機的衝擊,政府實施了被稱之為四萬億的刺激政策,到2009年中國經濟大幅度回升,2010年一季度中國經濟就處於高點,從那個高點以後經濟增長速度就是回落的態勢。我們進行了測算,到2014年底的時候,人均GDP利用國際元計算已經非常接近11000元,中國東部沿海經濟發展的省份前兩年已經達到這個水平了,所以會看到東南沿海地區的經濟回落率先已經發生了。四年前我們做的研究已經不是一個簡單的邏輯上的推論,已經變成了現實。

最近兩年應該說越來越多的人已經接受了這樣一個對中國經濟的增長階段轉換的基本看法,這也是我們現在所講的新常態,可能最重要的一個表現。我想增長速度放緩的同時僅僅是一個表象,我們更多的是要看中國經濟正在發生具有長期意義的結構性的變化,首先我們會看到第三產業的比重,去年已經超過了第二產業,消費的比重前年已經超過了投資,去年是有所反覆,但是今年又拐回來了,還是消費超過了投資。出口,中國過去出口經常是保持20%以上的增長速度,但是最近兩年出口的增長速度已經在下降,我們估計以後會保持5%到10%的水平,今年上半年出口還是負的增長,原因主要不是因為國際形勢的發展,國際需求的變化,主要是我們的出口競爭力在下降,由於我們的勞動力,土地,環境等要素成本的上升,由於我們匯率水平的上升,我們的出口競爭力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我們必須更多地依靠內需。過去講是中國經濟結構性問題,是什麼問題呢?投資為主,工業為主,更多的依靠外需。現在正在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剛才的幾個數據已經說明了這一點。

另外一方面,就在經濟轉型期,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比任何時候都更加的重要,在最近一兩年觀察到有一些積極的變化,比如經濟增長對就業的吸納能力在提高,我們的就業雖然說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說結構性就業的問題,人大的學生有一些同學出去已經不太好找工作,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是存在的,與此同時,民工現在還缺乏,總體來講中國現在就業的壓力和2008年相比沒有那個時候大了,很多地方還在缺人。

企業的盈利水平是有所提高的這也是我們最擔心的一點,因為中國經濟過去是典型的速度效益型的經濟類型,當增長速度往下落的時候,一般的效益水平也往下落,但是最近兩三年大家會看到我們這個度,這條紅線是落了一下,又比較平穩的往上走,特別是今年以來是往上走的,今年1-8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利潤增長速度達到10%,財政收入雖然說有所波動,有一些地方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困難,總體來講保持穩定增長的態勢,今年1到8月份有8%的增長幅度。

除此之外,財政金融風險是有所加大的,最近大家會看到一些報導,因為經濟形勢變差,一些地方風險是在加大的,但是我想說我們還是沒有突破底限,沒有出現全局性,系統性的風險,雖然有風險,但是總體上還在可控的範圍之內,中國抵禦風險的實力和能力在全球範圍看是相當高的,相當強的。

居民可支配收入也在穩定的增長,資源環境的可持續性,面臨著很大的挑戰,最大的挑戰已經不是理論問題了,今天北京的霧霾又到了200以上了,剛才我們在路上討論霾和霧有什麼區別,霧過一會兒就散了,厚度就是幾十米,最多一兩百米,這個霾是看不到頭的,若干公里,我看了一下確實若干公里,所以霾問題的出現,也就是說我們現在經濟增長,所謂的環境,大家總講環境的不可持續性,我感覺到這事離得比較遠,是說什麼意思呢?看一下外面的霾就明白了,很多人已經在考慮北京還能不能繼續住下去了,這是一個方面,但是從統計數據來講,中國現在節能減排的力度還是比較大的,成績還是不錯的。

我就說我們從剛才講的這幾個方面來講,我說的意思,就是說我們的經濟是存在很多問題,剛才我講的幾個方面都有問題,但是問題還在可控範圍之內,問題還沒有大到不可收拾,所以我們的經濟轉型還能夠比較順利的推進。

怎麼來看中國目經濟目前的放緩,我想講幾點,第一是正常的現象,體現了經濟增長的規律,剛才已經講了國際上來看到了11000國際元的時候都出現了這種狀況,而且這是成功者的回落,也就是說把工業化階段能夠提供的經濟增長的潛力差不多了。所有的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國家早就掉下去了,我們撐到11000國際元的時候才回落,我們是成功者。

第二,這是潛在增長率的下降,前兩天我們一些地方增長速度回落了,一些領導同志就講我們主動調控的結果,言下之意哪天想讓它想弄上去就還能上去,但真能上去嗎?恐怕不行了,潛在增長率下來了,硬上去還是會下來的,下來以後代價很高,有同志講了一句話我們可以反周期但是不能反規律,這是規律性的表現的話,還是要服從的,還是要遵循的。

第三,國際範圍來看,如果今後一些年我們即使是保持百分之六七的增長還是相當高的,國際上有幾個國家可以達到這個水平的?我們說從中國的角度講我們的速度是中等速度,但從國際上來看,我們仍然處於高速度,我們稱其為中高速增長,還有一點,雖然增長速度放緩了,但是我們增長基數是在持續增大的,2000年的時候,對應的新增量是1000億人民幣,2013年是五六千億人民幣,你們就會明白為什麼這兩年的就業形勢還不錯,2005年的時候增長一個百分點吸納的就業是800萬,2013年的時候增長一個百分點吸納的就業人口是1400-1600人,所以說經濟總量擴大以後一個百分點的量比以前大多了,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有所回落新增量還是很大的,中國的市場潛力還是很大的,中國市場經濟的前景是很好的,我們沒有任何理由說中國的經濟不行了。

即使是我們的速度有所降低,我們仍然可以如期實現2020年我國確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當然說小康社會,我不知道在座的有沒有外國朋友,外國朋友可能聽不懂什麼叫小康社會,這是中國人的概念。在國際上有兩個指標,一個是按照現價美元計算的中國GDP的總量,有很大的可能性在2020年,或者稍後一兩年趕上或者超過美國,這個事最近也有一些研究,一些議論,前幾天IMF*有一項研究成果,說按照購買力平價,中國已經超過了美國,我們有一些同志在那爭論,說是已經超過了美國,有人說星期一早上,有人說不對,是星期三就會超過了。這是開個玩笑,但是購買力平價有爭議,按照現價美元計算那個時候也會超過美國的,那個時候我們的人均收入比較低,只相當於美國的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但是那個時候我們的人均收入水平就可以進入世界上高收入國家的行列。

所以,就是經濟總量最大,進入高收入國家,這兩個目標還是很鼓舞人心的,咱們人大的同學們,以後出去留學的時候腰杆比以前就硬得多了。今年儘管增長速度是有所回落,但是我剛才想了一下我們的結構調整和總體質量還是不錯的,有些方面進展是有突破性的,是有長期意義的,我們對中國經濟轉型,總體上來講,我就講怎麼看形勢,實際是不必悲觀的,我們從大的規律上講已經到了這個階段,我們轉型現在總體來講是算順利的,各種各樣的問題都有,但是問題還在可控的範圍之內,我們對整個形勢還應該持樂觀積極的態度。

第二,我就說下一步,我們要爭取平穩較快的轉入增長新常態。

最近兩年,包括目前由高速增長向中高速增長轉變是一個過程,目前這個過程還是沒有結束,也就是說中高速增長的底到底是多少?現在還是沒有探明的,現在學術界,包括咱們的投資界,都有很多的研究,也有不同的說法,但是我個人的看法,這個探底的過程還是沒有結束,下一步還需要再往下探,最近兩年中國經濟一般到年終的時候有一個反彈,這個時候樂觀的判斷就多了一些,有一些人認為中國經濟又會重回高增長的軌道,我們的判斷說是不會的,只是一個短期的反彈,由於預期的問題,存貨調整的原因。

因為由高速增長向中高速增長的探底過程是沒有完成的,所以我們會看到中國經濟下行的壓力總體是比較大的,但是這個底總是會探著的,探底的過程怎麼解釋,怎麼判斷探底就成功了,這裡面有一個分析邏輯,中國經濟說起來很複雜,我也是人大的校友,1983年的時候在人民大學計劃統計系,認認真真的學習了一個學期,主要是學習投入產出表,我這裡面分析是用了投入產出表的,中國的經濟看起來很複雜,寫幾本書未必寫清楚,也可以刪繁就簡,複雜的問題簡單化。

中國的高增長主要是依賴高投資,高投資主要是有三項,基礎設施這麼多年來基本是占比重20-25%,房地產是25%左右,製造業是30%以上,三項合起來占中國投資的80-85%,剩下是服務業其他領域,農業的投資。三項中間製造業的投資依賴於基礎設施投資和房地產投資,以及出口,所以說中國經濟速度要落下來,肯定是投資要落下來,投資要落下來的話就是三隻靴子相繼落地,也就是說出口,基礎設施,房地產,這三隻靴子要相繼落地,落地以後中國投資就見底了,中高速增長的底也就找見了。

迄今為止中國經濟的高峰期是2000年左右,政府把投資作為政策工具往上拉,沒有多長時間又下來,出口現在基本觸底了,現在下來就是房地產能不能觸底,今年已經出現了拐點,出現了一個轉折,這個討論比較多,有人說周期性的拐點,還是一個歷史性的拐點,我們的看法一直是非常明確的,前些年我一直在講,根據我們的研究,構成中國房地產70%的住宅需求峰值是1200-1300萬套住房,這個數字今年已經達到了,這個點達到了以後,房地產增長速度就是平的,還要往下回落,所以我非常明確的講,這次出新的拐點不是短期的拐點,不要在想明年的房價又漲上去了,後年又漲上去了,我說一句房價的問題很複雜,是一個區域性的市場,這個街道和那個街道的房價也不一樣,北京的房價和鄂爾多斯房價是兩個不同的問題。

我們從總體上講,中國房地產的歷史性的拐點已經出現了,所以我前兩年根據供求的基本規律,不支持中國的房地產價格長期大幅度的漲,這是兩三年以前的判斷,現在認為這個判斷還是有道理的,現在這個拐點已經出現了,這兩天公布了70個大中城市的房價走勢,雖然有所變化,由於受一些政策因素的影響有所變化,但是整個還是一個比較平穩的緩慢回落的態勢。我們希望能夠逐步的下來,不希望下得太快,最好是軟著陸。當這隻靴子落地以後,中國經濟中高速增長基本上就探底了,探著了以後,而且如果說你能維持比較長的時間,這就所謂的出現了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常態,所以十三五期間將是新常態形成並得以鞏固的關鍵時期。

剛才報社的領導同志講話的時候,我注意他講了一句話,說現在都在談新常態,但是每個人的理解不一樣,有不同的定義,我說一下我的定義,我覺得經濟增長的新常態,首先就是我剛才講了很長時間的,增長速度由過去10%左右的高速增長,轉為將來是所謂的中高速增長,這個底還沒有探明,目前百分之七點幾的增長速度不是底,還在往下探。但是增長速度是非常表面化的,關鍵是要看背後發生什麼變化,背後首先發生的是結構變化,剛開始我講了,現在我們消費服務業已經開始為主了,已經超過了投資和第二產業。消費服務為主,內需起更大的作用,增長的動力,下一步要更多的依靠生產力的提升和創新的驅動,發展的目標,這麼多年我們非常重視速度,但是以後的速度要服從於質量,由質量決定速度,要更加重視把增長質量和效益切實的擺到整個經濟工作的中心位置。

最後,我們的體制是要跟著轉型的,有效的政府加上有效的市場,由數量擴張型的體制特徵轉向創新引領型的體制特徵,這樣就回到今天談到的創新問題,我講新常態,核心的問題是要提高效率,提高效率中間要做到最基本的一件事情就是要鼓勵創新,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了,怎麼促進創新呢。

因為今天是企業頒獎的會,我想簡單的說兩個問題,對我們下一步企業的創新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問題是企業盈利模式的改變,我們對增長新常態感覺到質量到底好不好,可以提出六個的目標,是什麼呢?就是企業可盈利,財政可增收,就業可充分,風險可控制,民生可改善,資源環境可持續。

做到這個不容易,大家關注的重點不一樣,有人注重就業,這是對的,但是我認為企業盈利某種意義上跟就業不一樣,只有解決了企業的問題,這個企業才能僱人,才能招工人,財政才有收入,風險才能得到控制,才能給老百姓多發點錢,多增加點收入,資源環境才可持續。企業盈利模式的轉型我們認為是非常關鍵的,剛才我說了,過去我們的企業是什麼呢?當經濟增長速度10%左右的時候,大部分的企業都是盈利的,過去我們經常講說是中國增長速度太高了,能不能速度低一點,企業的效益好一點,但是實際情況一看是相反的,速度越高,企業的效益越好,為什麼呢?因為有各種各樣的規模經濟,使每一單位的產品固定成本可以攤低的,這樣節省了成本提高了效益。這都是經濟學的原理,在座的人大的同學學習的東西。中國的過去是和高速增長相適應的盈利模式,我們曾經做過測算,如果中國這個盈利模式不變的話增長低於7的時候,大概40%甚至接近一半的企業是虧損的,我們的經濟增長速度落到7%甚至是更低以後,大部分的企業能否盈利,比如說美國的企業,美國的經濟增長率是2-3%,日本是0-1%,大部分企業是盈利的,我們轉到中速增長的時候多數的企業能否盈利,這是要解決的問題。要實現盈利模式的轉型需要解決的問題很多,包括企業組織形式的變革,比如大企業要更大,中小企業要更專,就不展開說了,今天有很多國內的領軍企業,我想你們令人尊敬之處,可能在新常態下的話,將來交出成績單,企業的盈利狀況是比較好的,更重要的方式,你是具有可持續性的,你是穩定的。

第二個問題,稍微看得遠一點,十年以後,二十年以後,三十年以後,中國應該形成穩定的,具有行業競爭力的企業,現在全球化發展的程度比較高了,所有的國家,包括一些大國,他們不可能在所有的行業都具有競爭力,但是一定在有一些行業中有相當強的,比較穩定的,具有可持續性的競爭力,比如說美國,美國的強項在什麼地方呢?高端製造,航空航天,咱們坐的波音飛機,空客都是美國和歐洲生產的,IT產業的上游,iPhone6最近賣得很熱,晶片是美國的矽谷設計的。還有農業,日本和德國主要是精密製造業。

我們中國經過這麼多年經濟放緩以後,快速擴張期結束以後,將會有一個大幅度的整合過程,很多企業是要被淘汰,被別人兼併的,最後留下一些企業和行業是具有競爭力的,到底是哪些行業具有長期穩定競爭力的行業和企業,這不是我們誰說了算的,也不是政府說了算的,是要通過市場競爭才能決定的,這是一個市場競爭的結果,但是我想強調一下,剛才我說了中國服務業的比重已經超過製造業了,中國一定要吸取一些國家製造業的教訓,中國製造業的比重不能降得太低,中國下一步的產業升級核心是製造業,至於哪些行業留下來,具有長期穩定的競爭力,有一些人想一定是高科技行業,會有一些高科技行業,但我們想多數還是所謂的傳統行業,一定要看好傳統行業,像法國的紅酒算什麼行業,義大利瓷磚,服裝,這些行業都是很有競爭力的,特別是農業,我經常說農業,大家感覺到農業越來越重要,農產品(11.69,-0.11,-0.93%)的價格賣得月相當高,食品安全的問題解決好了是盈利水平相當好的產業。農業是傳統行業,每天早上起來以後,都得吃飯,而且想吃得香一點,好一點,衛生一點,安全一點,是真正的朝陽產業。中國將來真正具有競爭力的可能相當一部分是傳統行業,關鍵是我們有一種不可模仿,不可替代的競爭力和能力,國家來講下一步應該有相應的政策,鼓勵競爭,鼓勵具有長期競爭力的企業行業脫穎而出,能夠把優勢發揮出來,這是中國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我們競爭力的基礎所在。

這是我談到的一些想法,我本人是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工作,但是我現在說這些都是屬於個人的看法。不對的地方請大家批評指正。謝謝。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新浪財經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4/1025/462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