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美歐日出招惹了禍!中國製造遭遇最危險時刻

作者:

美元六個月來升值了10%,創六年來最快季度升速,但美元的牛市還遠未結束,滙豐銀行(HSBC)首席貨幣分析師David Bloom認為美元正處在「震撼全球的」大趨勢開端,未來12個月可能升值20%。

Bloom稱1980年至1985年的美聯儲主席沃克爾(Volcker)主導的緊縮政策使得美元出現了超級大牛市,升值達到90%。隨後通過行政手段簽下「廣場協議」才使得美元進入熊市。

「我們正處在美元大牛市非常早期的階段。當前的上漲與我們以往看到的都不同。對於市場和預測者來說最大的風險是他們沒能調整自己的行為來迎接一個全新的世界。」Bloom說道。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數據顯示,全球以美元計價的跨境貸款約有11萬億美元,其中大部分沒有進行匯率對沖,當美元出現空頭逼倉時,這些貸款將十分脆弱。

IMF數據還顯示有6500億美元的資本因QE流入了新興市場。如果未來投資者轉向美國尋求更高的收益率,新興市場可能面臨資本大規模外逃的風險。

帶來的後果不止有熱錢外逃和房價下跌

對於美國退出QE進而可能帶來的美元大牛市,許多專家都分析稱可能導致國際資本流出中國,未來幾年可能出現持續的錢荒,流動性的緊張一定會重創中國的房地產業。但下面幾張圖反映了另外的幾個問題:

[轉載]美歐日出招惹了禍!中國製造遭遇最危險時刻

人民幣兌歐元匯率

[轉載]美歐日出招惹了禍!中國製造遭遇最危險時刻

人民幣兌日元匯率。(單位:100日元)

人民幣兌美元以外的世界主要貨幣匯率無一例外出現暴漲!今年六月份的時候,1歐元兌換8.4元人民幣,而如今1歐元僅能兌換7.67元人民幣,要知道美元兌人民幣從7走到6.1用了整整五年時間。

許多分析都認為人民幣可能貶值,實際上正好相反,由於人民幣匯率與美元掛鈎,美元升值將導致人民幣兌世界其它主要貨幣的升值。

人民幣升值將帶來什麼

外貿企業損失慘重。人民幣升值對外貿企業的影響是一個簡單的算術問題,六月份一家外貿企業將在國內價值840萬人民幣的貨物裝船賣給歐洲人,三個月後收到100萬歐元的貨款,拿到銀行只能兌換到767萬元人民幣,三個月匯兌損失竟達到73萬。要知道,外貿企業都是一些微利企業,就算收到840萬人民幣也賺不了多少錢,這一下子再損失73萬,困難程度可想而知了。另一方面,由於人民幣升值,歐洲人為了一件中國的商品將要付出更多的歐元,導致中國的貨物更難出口歐洲。

歐洲、日本產品變得越來越便宜,中國國產商品受到嚴重打壓。今日的一則新聞很有借鑑意義,標題為「日元狂瀉令韓車企很受傷」。周一韓元對日元漲幅達到1.4%,弱勢日元有助於日本汽車企業的海外出口,而和其為競爭關係的韓國汽車公司現代汽車和起亞汽車股價則在周一分別下挫5.9%和5.6%。日元持續下跌意味著海外用戶購買日系車的成本會相應減少。在日本和韓國車企最為關鍵的美國市場,以豐田汽車、尼桑和本田汽車為首的日系車吸引力明顯強於韓國車。現代汽車CFO Lee Won-hee表示,「日元疲軟是公司最大的擔憂。」同樣的道理,人民幣的升值將使中國國產汽車對於德系、日系的汽車更沒有競爭力。

投資移民潮來襲。由於人民幣瘋狂升值,出國變得越來越便宜,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人到歐洲和澳大利亞買房也是因為這個道理。

貨幣戰爭?美聯儲或歡迎日銀擴大寬鬆

據外電報導,美聯儲官員長期以來一直敦促日本採取激進措施對抗通縮,日本央行上周五意外擴大購債規模以刺激增長的做法也可能受到部分聯儲官員歡迎。

由於消費者收縮開支,9月份日本通脹率進一步下滑,令人擔憂今年提高銷售稅的政策可能讓日本經濟復甦夭折。

上周五日本央行宣布將資產購買規模從60-70萬億日元擴大為80萬億日元,令投資者大為意外。不過此前包括通脹在內的一系列最新數據顯示4月份銷售稅提高已經讓日本經濟脫離正常軌道。

上周日,在接受福克斯新聞頻道採訪時,里奇蒙聯儲主席拉克爾(Jeffrey Lacker)給出了非常中立的評價,同時也表示能夠理解通脹長期低於目標水平給日本央行帶來的壓力。

拉克爾表示:「日本央行一兩年前提高了市場對其政策魄力的期望,現在他們正在嚴肅對待這種期望。在某些目標上,他們沒有達到預期。所以看起來他們非常堅決,試圖想盡一切辦法來實施刺激。」

聯儲政策制定者有可能認為日本經濟走強所帶來的潛在益處要大於美元升值可能給美國經濟帶來的風險。美元升值可能抑制美國出口,同時讓聯儲2%的通脹目標更難實現。

雖然央行官員一般都忌諱談論別國央行的政策,但前聯儲主席伯南克(Ben Bernanke)在2013年的新聞發布會上曾經明確肯定日本央行上一輪刺激政策。作為一位經濟學者,伯南克此前也曾積極建議日本採取激進的貨幣政策

伯南克去年表示:「通縮是日本多年以來的問題,意味著公眾預期通縮將會繼續,因此日本央行採取非常激進的政策來打破這種預期,讓通脹回到2%的目標上來。因此我支持我的同行黑田東彥,支持日本的做法,儘管對我們的經濟也會有一些影響。」

不少聯儲官員拒絕就日本央行寬鬆政策表態。(東方財富網)

人民日報:聯儲會否開啟新興市場動盪分化之門

美聯儲29日正式宣布結束量化寬鬆貨幣政策。自二戰結束、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以來,作為國際貨幣體系核心國家,美國貨幣政策變動一直對國際金融市場環境和資本流動有著巨大的影響。這次自然不會例外,其中突出的一個問題是:這一轉折是否會開啟新興市場動盪分化之門?

美歐收緊貨幣政策,通常會導致國際資本從新興市場回流西方成熟市場。而多數新興市場不僅自身經濟社會存在眾多薄弱環節,且不具備足夠調控能力,西方收緊貨幣政策的結果往往是新興市場的經濟金融危機。最突出者莫過於20世紀80年代席捲開發中國家和蘇聯東歐集團的債務危機。當時,由於保羅·沃爾克執掌的美聯儲一手製造了「耶穌以來最高的實際利率」且長期居高不下,債務融資條件急劇惡化,1982年墨西哥無力償債引爆了世界性債務危機,眾多開發中國家相繼陷入「失去的10年」,蘇聯東歐社會主義國家政治劇變歷程也由此啟動。

那麼,這一次美聯儲退出量化寬鬆,是否會導致上述歷史重演?

這種風險是客觀存在的。此前10年表現優良的新興市場經濟體,其經濟增長仍然高度依賴初級產品部門,是2002年以來的這一輪初級產品「超級周期」推動了他們的經濟增長。而與製造業驅動的經濟增長相比,初級產品行業驅動的增長具有一系列無法克服的弱點:經濟波動性強、加劇收入分配失衡和兩極分化、資產泡沫嚴重、加劇社會矛盾,等等。即使是那些對初級產品行業依賴性不甚高的新興市場,其中許多經濟體在現行國際貨幣體系下存在深刻、持久的國際收支失衡壓力,這些都構成了威脅這些國家宏觀經濟穩定性的痼疾。

尤其不可忽視的是,經歷了跨越式經濟增長的新興市場經濟體普遍存在社會矛盾上升的軟肋,經濟轉折很有可能引起其社會矛盾急劇激化乃至爆發。正因為新興市場經濟體存在上述眾多嚴重經濟和社會弱點,近兩年,在美聯儲縮減、退出量化寬鬆的風聲之下,新興市場經濟體宏觀經濟運行就數次出現大面積劇烈波動:經濟增長急劇失速,資本大規模外逃,貨幣對美元匯率大幅度貶值,貿易收支惡化。這回「狼」真的來了,他們又會如何?

在更高層次上觀察,100多年來,經歷過一段時間經濟起飛的開發中國家和地區雖多,但能夠修成正果從開發中國家躋身已開發國家者微乎其微。在美聯儲貨幣政策轉折的衝擊下,在當前和未來的經濟社會問題考驗下,前些年迅猛發展的新興市場經濟體將出現劇烈分化。

由於經濟結構與其他新興市場區別很大,中國的宏觀經濟穩定性遠遠好於其他新興市場和多數已開發國家,單純的經濟衝擊不可能傾覆中國,中國依然能夠保持全球經濟大國中相對良好的狀況,但我們不可忽視社會矛盾激化的風險,不可忽視貿易夥伴危機將給我們帶來的衝擊。

在全球性債務危機的上世紀80年代,崛起了東亞模式;今天,美國退出量化寬鬆也並不意味著所有新興市場都一定會遭遇滅頂之災,關鍵在於各新興市場能否正視自身不足,開展刮骨療毒般的改革調整。勇於改革,衝擊就會成為鳳凰涅槃的契機;怨天尤人,就只能被動深陷危機。面對衝擊的考驗,各國將向歷史交出怎樣的答卷?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博客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4/1112/471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