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動態 > 正文

章文:向高校老師下手前奏——駁《遼寧日報》

作者:

地方黨報派多名記者奔赴20多所高校聽近百堂專業課後,批評老師授課內容。

11月13日,《遼寧日報》推出大型策劃《大學課堂上的中國》,第一期的題目是「老師,請不要這樣講中國——致高校哲學社會科學老師的一封公開信」。該報編輯部自承,為了完成這一策劃,曾派多名記者奔赴東西南北中20多所高校,用了半個月的時間,聽了近百堂專業課。

根據整理後長達13萬字的聽課筆記,該報編輯部對「大學課堂上的中國」總結歸納出來三大現象:第一是缺乏理論認同;第二是缺乏政治認同;第三是缺乏情感認同。

基於以上三點,《遼寧日報》提出了自己的三點建議:大學課堂上的中國,應該有清晰的來路;大學課堂上的中國,應該有整體的模樣;大學課堂上的中國,應該有光明的未來。

一個地方黨報對全國高校老師授課提出批評、建議,不是不可以,或者說這也是它的自由。只是自己連報導自由權都沒有,卻對人家的授課權指手劃腳,並且將一些老師批評政府的言論視為「抹黑中國」,這種奴隸的認真實在令人好笑!

高校是教書育人之地,尊崇的是「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優秀的老師不是馬列理論的傳聲筒,他們應當享有自行解說的權利。如果獨尊馬列,課堂上一個聲音,學生豈能兼聽則明?學問是在質疑與碰撞中長進,理論也是在比較中才知優劣。從這個意義上講,高校老師如果全盤接受當局的理論而不是批判的借鑑,其實是失職的表現。

《遼寧日報》還應當反問自己:為何「缺乏理論認同」?如果當局的理論真得雄辯有力,何愁別人不認同?現實卻是:一方面當局號稱「理論自信」,一方面社會卻「缺乏理論認同」。

至於「缺乏政治認同」,在我看來遼報是說反了,因為中國高校已經非常高度的認同了。清華大學百年校慶以出了許多高官和國家領導人為榮,就是明證。在課堂上肯定西方「三權分立」的老師,比起在課堂上大肆吹捧中國模式的老師,前者有風險,後者受獎勵,後者不多才怪!就是這麼一點雜音,都被《遼寧日報》捕捉並放大,冠以「缺乏政治認同」的大帽子,這是非常不客觀的結論。是在為當局的整肅遞材料麼?

所謂「缺乏情感認同」就更是無稽之談。感情上的好惡,完全是個人私事,更是不能追求統一的。老師們在課堂上對社會的陰暗面發些牢騷,對政府的不當行政提些批評,天經地義。

就遼報的三點建議,我也有不同的意見。其一,要讓學生清楚中國的來路,就得允許老師觸碰一些敏感的歷史題材,例如土改、反右、文革以及89事件。可是現實中這些被允許公開討論麼?其二,要讓學生了解中國的整體模樣,就不能缺少對中國缺陷的指出。現在的問題是唱讚歌太多,而批評者太少,才導致中國的整體模樣失真。其三,要讓學生對中國的未來有信心,也不能單靠正面宣講,那是不負責任的做法。負責任的做法應該是既講中國的優勢,也講中國的潛在危機以及應對之道。

我不清楚《遼寧日報》推出針對高校老師授課情況的大型策劃報導,背後有無主使。但令人擔心的是:該報無視中國高校學術和思想自由嚴重缺乏的現狀,不去為此鼓與呼,反而揪住一些老師的少數「出格」言論,並定性為「抹黑中國」,會否是繼整肅公知大V、維權律師之後向高校老師下手的前奏?

責任編輯: 趙亮軒  來源:香港東方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4/1115/4726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