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人物 > 正文

4號人物4個月下台:中共最短暫的政治局常委

文革」初期,中共北京市委第一書記彭真和中宣部長陸定一被打倒,毛澤東選擇李雪峰、陶鑄取代他們。不到一年,李、陶兩人即被毛澤東拋棄。

陶鑄(左)、毛澤東(右)與胡志明合影

「文革」初期,全國6個大區中兩個大區的一把手,即華北局第一書記李雪峰、中南局第一書記陶鑄,受到重用:李雪峰任北京市委第一書記,陶鑄任中宣部長。毛澤東為什麼選擇他們取代被打倒的彭真、陸定一,委以要職呢?

李雪峰和劉少奇的分歧

李雪峰此時受到重用,應當與他和劉少奇的某些分歧有關。李雪峰的秘書張學忱回憶,1964年劉少奇在「四清」運動中提出以縣為單位,派工作團集中優勢力量進行「四清」。中南、西南、華東都支持,但華北李雪峰有不同意見。毛澤東知道以後,對李雪峰等人說:你們南北開戰吧!毛澤東在8月底的中央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又提到華北局的看法:派一萬多人的工作隊下去,傾盆大雨,是不是徑流太大?但是,當時中央還是按照劉少奇的部署,按縣派工作團。劉少奇在「四清」問題上的做法,在黨內有不少異議。應當說,李雪峰的擔心有道理。當然,李雪峰也不可能超越當時的歷史條件,從根本上質疑這場政治運動。

李雪峰與劉少奇之間雖然只是工作中的分歧,卻被毛澤東看在眼裡。在1966年4月的杭州會議上,毛主席點名李雪峰同志接替彭真時表明,他認定雪峰同志「不是劉一夥的」。這年6月1日,報紙電台公布了李雪峰取代彭真接任北京市委第一書記的消息,這意味著他是毛澤東和黨中央非常信任的幹部。這年8月,在中共八屆十一中全會上,李雪峰當選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

毛澤東「欽定」陶鑄為中宣部部長

在打倒陸定一後,何人能出任中宣部部長呢?毛澤東將目光聚集於時任中南局第一書記的陶鑄。陶鑄在「四清」問題上和劉少奇沒有分歧,但在1962年的七千人大會上,劉少奇提出三年困難時期是「三分天災,七分人禍」後陶鑄反對。而毛澤東重用陶鑄,應該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在幾十年的風風雨雨中,陶鑄在政治上擁護毛澤東,緊跟毛澤東,深為毛澤東信任。所以,當鄧小平向中央推薦陶鑄來中央工作後,毛澤東一口應允了,且要他擔任他認為問題多、錯綜複雜的中央宣傳部部長。毛澤東認為,陶鑄工作能力強,政策水平高,長期在地方工作,與劉少奇、鄧小平僅是一般的工作關係,是完全可以信賴的人;陶鑄敢講話,用他向劉少奇、鄧小平開炮,以貫徹自己的思想。

1966年5月,根據毛澤東的提議,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作出決定,陶鑄任中共中央書記處常務書記兼中共中央宣傳部部長。在中共八屆十一中全會上,陶鑄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常委,又被任命為「中央文革小組」顧問。毛澤東在審閱政治局常委名單時,用紅筆特把陶鑄勾在「周恩來」後「陳伯達」前,令其成為中共的第四號人物。

「第四號人物」只當了4個月

然而,隨著「文革」的深入,這兩位被毛澤東看重的人物,很快也被推到運動的風口浪尖上。陶鑄成為黨內「第四號人物」僅僅4個多月,就被江青、陳伯達等公開點名打倒了。

問題出在,在怎樣搞「文革」的問題上,陶鑄和毛澤東發生了分歧。尤其是在要不要把「文革」擴展到工礦企業和農村問題上,陶鑄的思想和行動同毛澤東發生了尖銳衝突。毛提出工礦企業要搞「文化大革命」,認為光是學生不行。陶鑄並不是反對在工礦企業搞「文革」,但他認為在工礦企業搞「文革」,一定要慎重,要有步驟,要「抓革命、促生產」,千萬不能影響和妨礙生產。而這與「中央文革小組」和毛澤東有明顯和尖銳分歧。陶鑄在1966年的12月中下旬已經靠邊站了,甚至政治局常委開會都沒有他了。1967年1月公開地打倒陶鑄,他成了和劉少奇、鄧小平並稱的「劉鄧陶」之一。

李雪峰「政治明星」之路也很短暫

查看李雪峰的簡歷,可知他只是在1966年5月至1967年初任北京市委第一書記。這說明他在「文革」初期的政治明星之路,並沒有走多久。

李雪峰主持北京工作後,當年8月下旬市委的一個負責人向康生反映他講話多,搞「一言堂」,康生同陳伯達聯名告李雪峰,建議撤他的職。毛澤東於8月29日單獨找他談話,提出:「職務先不動,保留,但可以不管北京的事了。」北京複雜,李雪峰不好繼續幹下去了。毛澤東於當年12月29日親自批發了李雪峰的檢討,同時決定派他到天津去工作。李雪峰在北京、天津、河北幹了3年,到1970年中共九屆二中全會後也成了階下囚。他被解除職務,後被劃入陳伯達反黨集團,秘密押送安徽審查達8年之久。

責任編輯: 白梅  來源:2013年9月5日快樂老人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4/1216/486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