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盧布繳械人民幣疲軟 美國經濟又勝利了

美國經濟悄然復甦,美元也開始轉向升值階段,美國經濟通過政府和央行各種政策的有力扶持,並且在科技創新驅動的作用下再一次釋放出潛能。但問題是,伴隨美國經濟的快速反轉,很可能會對歐洲、日本尤其是新興國家產生不利影響,畢竟資本永遠是逐利的,在美元加息預期日益升溫下,倘若國際金融資本回流美國資產市場,那麼全球經濟也許將陷入又一輪深度衰退過程當中。

美國經濟復甦「驚」到投資人

2008年一場金融危機將美國經濟打入谷底,人們甚至對美國經濟未來前景失去信心,然而,令人驚訝的是,短短六年時間美國這個「泥足巨人」竟然重新站立起來。美國商務部12月23日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4年第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達到5%。創下11年以來的最高增速。消息公布之後,美國投資者信心普遍高漲,道瓊斯指數突破18,000點,標準普爾指數突破2,080點。美元指數順勢衝上90點的大關,創下8年來的新高。作為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美國個人消費支出在前三個季度的增速分別為1.2%、2.5%和2.2%,社會消費支出的增長進而推動社會投資增加。據悉,美國商業固定資產投資支出增長由5.1%上修到7.7%,建築支出增長由1.1%上修至4.8%。設備支出增長由10.7%上修至11.0%。一系列數據表明,美國經濟很可能開始步入繁榮階段。

美國經濟的復甦主要歸功於政府和央行各種政策的有力扶持,金融危機爆發後,美國政府先後出台了《製造業促進法案》、《五年出口倍增計劃》、《內保就業促進倡議》、《購買美國貨》等一系列政策和法案,經過六年的努力,美國工業製造業已經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相關資料顯示,2007—2011年間,美國製造業生產率的增長速度就超過了所有已開發國家。美國工業製成品的出口占其商品和服務總出口的60%,支撐著68%的商業研究和開發,是創新的主要來源。陸媒報導也稱,僅2013年,美國新開辦的工廠數量就超過1,400個,廣泛分布於21個重要製造業產業中的19個,如化工、電子、機械領域。快速成型技術網絡正在為創新企業提供平台。美國製造業正經歷著1965年以來最大程度的復甦,自2012年2月以來,美國製造業直接新增就業64.6萬,增速為過去20年之最。

另外,經過美國數輪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國內銀行業也正在轉向復甦。根據華爾街見聞網提供的數據,美國銀行業在今年第二季度淨利潤達到402.4億美元,創下至少23年以來的第二高位。其中,作為美國最大的抵押貸款銀行,富國銀行在今年12月初市值一度高達2,855億美元,成功擊敗花旗銀行於2001年2月5日所創下的2,834億美元的最高紀錄。富國銀行資產價值的翻倍證明了股神巴菲特的投資智慧,截至目前,由巴菲特掌舵的伯克希爾·哈撒韋(BerkshireHathawayCooperation)所擁有的富國銀行股票價值超過250億美元。

更重要的是,美國經濟的增長方式也在悄然轉變,一場以頁岩油、頁岩氣為主導的新能源革命徹底轉變了美國能源依賴國的地位。在過去的10年中,美國頁岩氣產量增加了12倍,國內天然氣價格自2008年以來降幅已經超過了80%。同時,美國頁岩油生產商在國內已建成約2萬口新油井,使美國石油產量提高了三分之一,日產量達到將近900萬桶。國際能源署在2012年11月發布的年度報告中甚至預測,美國將於2017年超過沙特阿拉伯,成為世界第一大產油國。這標誌著,美國的頁岩革命將轉變整個世界的能源格局,無論對俄羅斯還是中東等能源出口國都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美國「新能源革命」爆發的同時,以蘋果、谷歌等一批創新型企業也釋放出巨大潛能,在轉變世界人們生活方式的同時獲取巨額的市場利潤。僅僅2014一年,蘋果公司應收就達到1,830億美元。成為世界上最為盈利的科技公司之一。據悉,蘋果如今的股票價格達到112美元/股,而在2007年剛剛推出iphone時,蘋果的股價僅為12美元。

「美國強大的科技創新力支撐著經濟,相比歐洲和日本,美國文化更為包容和多元,尤其近年來大量的人才湧入,更為美國經濟發展注入了動力。」業內人士分析稱,金融危機爆發後,美國政府通過各種舉措恢復市場經濟的機能,提供大量優惠的政策鼓勵企業組織的創新行為,目前成效已經完全釋放出來,這種高效政府——創新企業——自由市場三者結合的模式堪稱典範,值得世界各國思考和學習。

美國製造業和銀行業復甦、新能源革命、就業率增長、企業科技創新等因素支撐著經濟的重新「崛起」,而這對於處在衰退階段的歐洲、日本還是中國等國家則可能意味著嚴重衝擊。從歷史周期看,一旦美國經濟和美元處於繁榮周期下的強勢階段,通常會導致全球資本回流,並且引發一些國家出現金融危機。無論上世紀80年代拉美國家,90年代東南亞和俄羅斯,還是當前的歐洲各國都是如此。

美國加息預期「潑冷」歐日亞經濟

在經濟逐漸走向復甦的背景下,美聯儲貨幣政策的正常化趨勢難以轉變。陸媒消息顯示,在18日結束的12月美聯儲FOMC會議上,美聯儲釋放出迄今為止最為明確的加息信號。各種線索均表明,明年6月份加息應當是美聯儲的基準情形。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研究院王天龍不久前接受採訪時也表示稱,美聯儲加息會導致美國資產價格震盪,導致國際資本回流美國,很有可能支持甚至進一步推高美國的資產價格,而美國的資產價格上升,又將可能進一步刺激國際資本流向美國。「從歷史經驗看,美聯儲的貨幣政策改變,幾乎都帶來了全球資本流動格局的調整,一方面對美國經濟相對有利,資本回流對美國經濟結構乃至支撐財政赤字和債務支出都有一定好處,另一方面,國際資本異動可能會給一些新興經濟體國家帶來很大衝擊,從而影響區域金融穩定。」

美國經濟轉向復甦,而作為其競爭對手歐盟經濟卻呈現普遍的低迷態勢,歐盟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歐元區今年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環比分別增長0.2%、0%和0.2%,其中前三大經濟體德國、法國和義大利均表現不佳。歐元區連續數月失業率保持在11.5%的高位,失業人口持續增加打擊了歐洲民眾的消費意願。分析人士稱,歐元區11月通脹率降至0.3%,這又促使人們推遲消費從而影響企業生產積極性,增加借貸成本,歐洲經濟走入惡性循環,處於低增長和低通脹並存的狀態。

歐洲化解危機的方式在於各個國家的產業結構調整、尤其削減不必要福利保障的財政支出,另外通過減稅的方式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提高促進企業家群體的生產意願和創新職能,依靠央行的貨幣政策畢竟不是辦法。歐洲國際政治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弗雷德里克埃里克松認為,即使歐洲央行明年推出全面量化寬鬆,也不會產生美國那樣的效果,因為目前歐版量化寬鬆的貨幣擴張量比美國當初QE多得多,並且在德國反對的前提下,明年再度推出量化寬鬆的可能性很小。從這一點看,未來歐洲經濟將繼續處於衰退低迷的狀態。埃里可松甚至悲觀表示,歐洲經濟走上強勁增長的道路需要等到2020年。

反觀日本,雖然今年11月日本出口較去年同期實現了連續三個月的增長,但是比市場預期要緩慢的多,儘管日元在安倍政府的貨幣寬鬆下實現了大幅貶值,但亞洲和歐洲的需求放緩仍然抑制了日本的出口貿易。據路透社的一項調查顯示,今年11月4.9%的出口增長率,遠遠低於經濟學家們預估的7%的增長水平,該數據更低於10月的增長9.6%。據悉,安倍已經將下一輪消費銳改革推後一年半,並加緊推出「第三支箭」(財政支出)的結構改革,但是日本長期的技術性衰退仍讓人們抱有悲觀的心理。

一旦美國加息導致國際資本回流,新興國家金融市場可能將遭遇很大程度的衝擊形成匯率貶值,這對於日本出口又將產生衝擊,這無論對於日本出口企業還是銀行都將形成致命的影響。分析人士稱,日本公共債務水平在全球居於首位,達到GDP的214.3%,一旦國內企業和銀行遭遇危機,極有可能引爆日本的債務危機,所產生的結果比歐盟國家更為嚴重。

在美聯儲加息預期升溫的情況下,國際市場可能將迎來新一輪金融動盪。畢竟歐洲、日本包括中國經濟發展形勢都不容樂觀,當前美元指數已經站上90點大關,意味著升值周期已經確立,一場國際資本大規模回流的趨勢或許難於避免。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多維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4/1227/491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