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心靈之燈 > 正文

「生氣」是可以預防的!心理師很少發脾氣的祕訣就在....

作者簡介_洪仲清

國立台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臨床組畢業,領有臨床心理師合格證書。曾在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早期療育發展評估鑑定中心擔任臨床心理師近7年。目前於佳家人際智能開發心理治療所擔任所長,專長在協助自我探索與覺察、情緒管理訓練、親職教養諮商、人際與家庭溝通、正向思考引導、兒童遊戲治療等。

上節目的時候,主持人問到:「專家,你什麼時候會生氣?」

我回答:「如果我聽到有小朋友被欺負,我會很生氣。」

主持人有些驚訝地問:「那你會為自己的事生氣嗎?」

我回答:「幾乎沒有,很少啦…」

主持人說:「為什麼?」

我回答:「因為我們自己懂得要避開會讓人生氣的狀況,平常也會做功課。預防生氣,相對於真正生氣了再處理,所花的時間成本更少,效果更好…」

我回答完之後,我看主持人的表情,還是一副不可置信的表情。事實上,光是對「生氣」的定義,平常就要下功夫琢磨。像是生氣要區別、分級,以我來說,大致我的分級是「不喜歡」、「在意」、「不高興」、「生氣」、「憤怒」,這五級是我平常就會出現的口語。

有些研究顯示,憤怒管理,如果能先體驗五級程度不等的生氣。那麼,遇到嫌惡的刺激或事件,就不會每次都直接跑到「憤怒」那個程度去,造成過激的言行過於頻繁地出現,增加他人與自己的壓力,又陷入更容易生氣的負面循環。這個技巧,對大人、小孩都重要,要做為日常修身養性的功夫去練習。

我大部分關於生氣的情緒,是落在前三級。一覺察到我的負面情緒出現,短效的情緒管理技巧就要先用,離開現場是最有效的方式。調整呼吸我也很常用,但是我剛開始會先深深地吐氣,而不是一般教導的吸氣。然後深吐幾次之後,才會開始深吸幾口氣,大致吸了三口之後就會停止。

「微笑」不見得一定要強迫自己帶著笑意,先讓臉部肌肉動一動,做幾次嘴角上鉤的動作,很輕微也沒關係。做服務業的第一線人員,「微笑」這個技巧很重要,有時候搭配「鞠躬」一起做,避開客戶的眼神,稍微讓自己喘息,調整心情,這招很好用。不過,這隻有短效。

讚美與感恩,有時候在情緒來的時候,真的說不出口,有時候是面子問題。記得,在心裡默默地說,也可以緩和自己的情緒。這樣可以自我提醒,有時候對方不是沒努力、不是沒付出,只是不符合我們的期待,別讓自己的情緒一下子沖太快。當然,能具體把想感恩的地方說出口是最好,這樣對方也比較清楚,他該怎麼做,能讓我們心情比較平靜。

至於長效型的情緒管理技巧,我們可以看得出來,每一項都可以用一大篇去探討。在搜尋引擎打關鍵字,也會有一大堆文章出現,我就不再贅述。

但是容我再次提醒,情緒管理在平常要下很多功夫,反而是情緒來的時候,我們當下可以做的事相對不多。以孩子來說,我們盡可能爭取時間、空間,讓孩子把情緒發完。有時候,我們真的沒有時間陪孩子磨,我們可以說:「我還要打一通電話,大概需要10分鐘,你先去房間生氣,生完氣再來找我,我們再來談一談…」給孩子自己處理情緒的機會。

對孩子說:「你再發脾氣我就揍你…」之類的話,常製造更多問題,情緒也只是被壓住,而沒有被處理。孩子的情緒沒處理好,回過頭來,常常讓大人更累。

別讓自己不開心,真的不開心也沒關係。有時候不開心才健康,重要的是知道怎麼跟自己的情緒當好朋友。祝福您!

短效:

●離開現場

●放鬆(呼吸、動一動…)

●微笑

●讚美與感恩對方

長效:

●健康習慣(適量運動、健康飲食、飽足睡眠…)

●良好時間與財富管理

●適當表達情緒、良好的人際關係、培養興趣

●建立適應性價值觀與思考習慣

●靜坐內省(留白時間、寫日記…)

●尋求心理衛生專業人員協助(藥物、諮商與治療…)

●信仰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businessweekly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4/1227/491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