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鉤沉 > 正文

漢初第一功臣蕭何是怎樣保住腦袋的

作者:

蕭何

蕭何與劉邦是同鄉,早年當過縣政府的公務員,通曉法律,辦事公平,才能出眾,曾在公務員考核中名列第一。以前,秦朝的一位御史到地方考察政事,蕭何被臨時抽調做他的助手,把事情辦得井井有條,那位御史欣賞他的才能,想把他調到中央公幹,換了一般庸官俗吏,肯定歡天喜地,一口答應,而且要感恩戴德,大送紅包,但蕭何卻不領情,竟堅決辭謝,才未被調走。

蕭何追隨劉邦鬧革命,一路征戰,進入關中。眾將領到了咸陽,都像飢狼餓虎,爭先恐後地奔向宮中的府庫,瓜分金帛財物,但蕭何卻獨自帶人鑽進宮廷檔案館、圖書館,把秦朝丞相、御史掌管的律令、圖書,一併收藏起來。他覺得這些東西,要比那些金銀珠寶珍貴無數倍,因為那是治理國家必須參考的寶貴文獻。

項羽與諸侯的軍隊在咸陽燒殺一番之後,揚長而去,劉邦卻因蕭何為他完整地保存了這些文獻,而能全面了解天下的險關要塞、山川河流,以及全國戶口多少、人力強弱、經濟資源多寡、民眾有何疾苦,等等,為後來坐上龍椅,治理國家,獲得了重要依據。

劉邦被項羽封為漢王,打發到巴蜀,蕭何極力推薦韓信為大將軍,使劉邦為奪取天下而得到了一位軍事奇才,前文已經介紹,不再贅述。

劉邦領兵東進,平定三秦,蕭何以丞相之職留守巴蜀,宣傳政策,安撫百姓,管理戶口、徵集軍糧。

劉邦平定三秦,與諸侯東征,攻打楚國,蕭何又留守關中,負責制訂法令規章,建立宗廟、社稷、宮室,並且要侍奉太子劉盈。

劉邦在前方多次棄軍敗逃,士卒傷亡散失,給養短缺,全靠蕭何源源不斷地向前方運輸糧草,在關中招募壯丁,為劉邦補充兵員……

劉邦見蕭何如此能幹,便全權委任他處理關中政務,權力之大,相當於代理國家元首。但是蕭何是個非常謹慎的人,他每做一事,總是事先請示劉邦,等劉邦在報告上簽署「同意」二字,方付諸實施。實在來不及請示,才酌情處理,等日後再向劉邦報告。

然而,儘管蕭何忠誠勤懇,死心塌地為劉邦效勞,為他保全了一個可靠的大後方,仍遭到他的猜忌。

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劉邦與項羽相持於滎陽,曾多次派使者到關中慰勞蕭何。蕭何只以為是劉老闆對他的關懷,工作更加起勁,但有個姓鮑的儒生卻看出了門道,對他說:「蕭丞相啊,大王在前方浴血奮戰,風餐露宿,比你辛苦得多,本來要你慰勞他,但他卻反過來不斷派人來慰勞你,你想過沒有,這是大王對你有疑心呀。為你的安全著想,不如把你的凡是能打仗的兄弟兒孫全都派往前線,隨大王一同作戰,這樣他就會信任你啦。」

蕭何這才悟出劉邦的一片「好心」,立即召集家族成年男子,把他們全部送往前方軍營,劉邦有了這麼多「人質」,才放下心來。(「於是何從其計,漢王大悅。」)

當然,劉邦對蕭何的功勞,還是認可的。他幹上皇帝之後,認為蕭何功勞最大,封他為鄼侯,享受的食邑最多。後來列侯論功排位次,劉邦又將他列為第一,特賜他帶劍穿鞋上朝(劍履上朝)。古代皇帝害怕大臣在朝堂上把他幹掉,規定大臣上朝不准帶劍,且要赤腳,生怕大臣穿著帶鐵尖的皮鞋把他踢死。只有對非常信任的人,才特許帶劍穿鞋上朝。劉邦還加封蕭何食邑兩千戶。原來,劉邦早年當亭長時,到咸陽服役,臨行時,當地官吏都送他三百錢,作為服役時的花費,蕭何卻送他五百錢,加封這兩千戶,算是還了他的人情。皇帝既然富有四海,還起債來,也就慷慨得驚人。蕭何的兄弟子侄十多人,也全都得到了封邑。

不過封賞歸封賞,蕭何不但在群臣中威望極高,而且深得民心,有很強的號召力與凝聚力,這就讓劉邦對他永遠放心不下。

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陳豨造反,劉邦御駕親征,反叛還未平定,又有人密告韓信謀反,呂雉女士見老公不在京城,便用蕭何之計,斷然下手把韓信宰掉。劉邦聽說韓信被殺,蕭何功不可沒,便派使者傳詔,拜蕭何為相國,加封食邑五千戶,又令一名都尉率五百名士卒,充當蕭何的護衛。

蕭何升官加封,群臣都來慶賀,但有個叫召平的人卻來向他致哀。

召平原是秦朝的東陵侯,秦亡後,淪為平民,在長安城東種瓜,他種的瓜特別甜美,頗得蕭何喜愛,兩人因此有些交往。召平把蕭何拉進內室,哀聲嘆曰:

「丞相啊,我看你災禍就要臨頭啦!」

蕭何強忍不快,問他:「咦,先生此話怎講?」

召平說:「皇上在外地作戰,出生入死,而你守衛關中,不須冒箭矢滾石之險,皇上卻給你加封,又為你派了衛隊,你若以為這是皇上對你的獎賞,可就大錯特錯,這是因為韓信的反叛讓皇上不安,懷疑你是否心懷不軌呀。為你安排衛隊,那不是寵信你,而是在監視你啊!在下願你若能辭封不受,再把你的全部家財資助軍需,皇上才能放心釋疑矣。」

蕭何聽他說得有理,便按照他的建議辦,劉邦果然龍心大悅。(「相國從其計,高帝乃大喜。」)

然而,劉邦只是對蕭何這種表忠心的具體做法感到滿意,對他這個人的猜忌之心卻從未消除。只要他一離開京城,就覺得蕭何是個隨時都可能引爆的炸藥包。

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秋,英布造反,劉邦領兵討伐期間,多次派使者回長安,查問蕭何在關內都幹些啥。蕭何見劉邦仍然把自己當作假想敵,心中惶恐,便按照召平說的老辦法,又拿出家中所有的錢財,資助前方作戰部隊,並且認真干好安撫百姓的工作,以確保京城安寧、後方穩定,好讓劉老闆放心。

蕭何這麼幹,自以為得計,但有位客人卻對他說:

「相國呀,我看你被滅族的日子不遠了。」

蕭何又是一驚,忙問:「此話怎講?」

客人說:「閣下位至相國,功居第一,無論你怎樣努力,還能再加功進爵嗎?你初入關中,就深得民心,至今已十餘年矣,百姓無不親附閣下。現在你仍一如既往,勤奮不懈地治理政務,贏得百姓的擁戴,閣下可曾深思這麼幹將會有何後果嗎?皇上多次派人來查問你在幹些啥,那是怕你憑自己的威信動搖關中根據地呀!所以在下說你再這麼傻幹下去,離滅族不遠了。」

蕭何急忙問計道:「既如此,你看我該怎麼辦?」

客人說:「閣下的禍根在於威望太高,你為何不用低價賒貸的手段多買田地,以此來自污你那太高的名聲?閣下如能這麼幹,皇上就會認為你胸無異志,只想求田問舍,聚斂錢財,也就不再對你高度警惕啦。」

蕭何按照客人的建議去辦,於是劉邦十分高興。(「相國從其計,上乃大悅。」)

但是,儘管蕭何小心謹慎,想方設法消除劉邦的猜忌以自保,還是被劉邦送進了監獄。

劉邦平定英布叛亂之後,班師回朝,行至關內,沿途百姓攔路上書,控告蕭何利用權勢以低價強買民田宅院。劉邦既感到意外,又心中暗喜——原來老蕭這傢伙只想當個富家翁,並不想奪我劉家天下。

劉邦回到宮中,蕭何前來拜見,他笑著說:「原來相國就是這樣『利民』呀!」隨手把百姓所有上書悉數交給蕭何,輕描淡寫地說,「你自己去向百姓謝罪吧。」

把舉報信轉給被舉報人,並讓他自己處理,表明上級與下級的關係很鐵,也同時表明了上級不想追咎此事,別說漢代,直到今天,仍有一些大官如此處理群眾的舉報信也。

蕭何從劉邦的言笑中看出自己的干法起了作用,心情一輕鬆,便忘乎所以,要為百姓謀利益,他說:

「長安地方狹窄,上林苑中有許多空地,荒蕪已久,請皇上下令准許百姓入內開墾種植,讓他們只收糧食,不收禾杆,作為禽獸的草料。」

不料這一下,卻像拿燒火棍捅了他的屁眼,劉邦大發其火,他發現自己低估了蕭何,原來他還在邀買人心,提高自己的威望,但嘴上卻不好這麼說,便吼曰:「你這個老傢伙,一定收受了商人的賄賂,才來為他們請求占用我的園林!」

即命司法機關逮捕蕭何,把他戴上枷鎖,投入監獄。

劉邦無緣無故地把蕭何關進大牢,一些大臣都覺得老蕭冤枉,但劉邦多年來一直在全力剷除功臣,這老蕭也許被皇上抓住了什麼謀反的把柄,若是出面為他鳴冤,那可是立場問題,不但救不了老蕭,而且可能把自己的腦袋鬧沒,因此沒誰站出來為他說話,就連陳平這樣的智囊團大腕,也要持觀望態度。直到數日後,劉邦的近臣王尉衛才挺身而出,為蕭何求情,他先問劉邦:

「我不明白,相國究竟犯了什麼大罪,皇上要把他關進牢獄,還要給他戴上重枷大鎖?」

劉邦說:「我聽說李斯做秦皇的丞相時,有功歸於主上,有過歸罪於己,如今那老傢伙接受了商人的重金,居然為民請求占用我的園林,這明擺著是想討好百姓,邀買人心嘛,他身為相國,這麼幹,居心何在?所以我要將他拘禁治罪。」

王衛尉一笑,說:「原來如此,我還以為相國謀反哩。」遂正顏諫曰,「向皇上請求與民有利的事,是相國的分內之事,皇上怎能懷疑他受了商人的賄賂呢?皇上與楚軍相持多年,讓相國留守關中;陳豨、英布造反,皇上又親自領兵前往平叛,當此之時,相國只要一跺腳,恐怕函谷關以西就非皇上所有了。相國那時不為自己謀利益,難道現在卻會貪圖商人的錢財?再說秦始皇因不聞己過,一意孤行,而失去天下,這與李斯一味分擔自己的過錯有關,又有何值得效法乎哉?皇上為何懷疑相國到如此地步!」

劉邦被王衛尉說得啞口無言,雖然心中老大不快,又不便發作。他左思右想,找不到宰掉蕭何的理由,便下令將他釋放。

蕭何對劉邦一向恭敬謹慎,想不到卻枷鎖加身,啷鐺入獄,本來年歲已大,經此一劫,顯得更加蒼老。他出獄後,立即入宮拜見劉邦,披髮赤腳,向他謝罪。劉邦嘲諷他道:「相國先生,算了吧,你為民請求苑林,我不答應,說明我不過是個夏桀、商紂式的君主,而你則是個賢相啊!」隨後又為自己找台階說,「我之所以拘禁你,是想讓百姓知我過錯也。」

蕭何雖然功高位重,但在劉邦眼裡,卻一直是個靠不住的管家,是個老打工的,直到臨死之前,仍認為他另有圖謀,想盜取劉家江山。不過,蕭何能躲過劉邦的屠刀,得以善終,總比韓信、彭越等人幸運多了。

責任編輯: 白梅  來源:中國歷史的隱秘法則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5/0103/494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