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木然:中國智庫何以可能?

作者:
要想讓智庫成為智庫,現有的體制必須改革或廢除,必須建立讓智庫充分發揮作用的新體制。可權力值得放棄現有的體制嗎?這樣的體制,對既得利益集團的吸引力太大了。

木然:中國智庫何以可能?

西方智庫以非官方為主,中國智庫以官方為主,民間智庫遠沒有建立起來。

據大陸傳媒報導,近日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發文,要求重點建設50至100個國家亟需、特色鮮明、制度創新、引領發展的專業化高端智庫。在新型智庫建設時,提倡不同學術觀點、不同政策建議的切磋爭鳴、平等討論。

應該說,建立中國智庫是件大好事,這有利於決策科學化和民主化,有利於社會進步,有利於政治發展,有利於文化繁榮,有利於克服專制,有利於克服獨斷,有利於約束官員的非理性決策。

與此相對應的是,據大陸官媒報導:2015年1月22日,《全球智庫報告2014》在全球55個城市同時發布,這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全球智庫排行發布會,來自中國10多家智庫的代表在北京共同見證了中國會場的報告發布全程。報告共有172頁,有49個分項窗體。在最重要的「全球智庫150強榜單」中,有7家中國智庫入圍,分別是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北京大學國際戰略研究院、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

《全球智庫報告2014》中指出,目前全球共有6681家智庫,其中美國1830家,中國429家,英國287家,是世界智庫數量最大的三大國家。美國作為傳統的智庫強國,共有6家入選全球十大智庫,美國布魯金斯學會、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美國卡內基和平基金會分列全球最好智庫前三名。

中國是一個大國,智庫僅有7家入圍,不但前3名沒有中國,就是前10名也沒有中國,在27名中才看到中國的名號。這說明,中國對中國智庫建設的不重視,也說明中國智庫的建設出現了很多問題。更為重要的是,西方智庫以非官方為主,中國智庫以官方為主,民間智庫遠沒有建立起來,官方智庫缺少活力與競爭力,也缺少客觀性與公正性。

問題在於,在中國目前條件建立競爭型智庫的可能性是多少?現實性又是多少?一個不可爭議的事實是,為什麼一個一直強調歷來重視智庫建設的國家卻一直犯錯誤。改革開放前有反右、大躍進、文革的大錯誤和犯罪,改革開放後又有反對精神污染、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反對普世價值的思想路線錯誤,一直犯有權貴私有化、兩極分化、破壞民主與法治的技術層面的錯誤?

智庫的作用究竟在哪裡呢?如果一直重視智庫的作用,會一而再,再而三的錯誤嗎?犯錯誤本身就證明,一是沒有重視智庫的作用,二是智庫的建設理念出了問題。智庫成了權力手中可有可無的工具,這顯然是與強調提高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水平是不相適應的。

智庫的建立與運行必須是獨立的、自由的、多元的、公開的、公共的,可質疑的。不能讓智庫成為經濟組織、政治組織、文化組織的私有物品,不能成為各種組織的花瓶和擺設。智庫必須發揮智能的作用,而不是弱智的作用。

智庫的研究取向是精英的,其研究成果的價值取向必須是大眾的。

第一,智庫必須是獨立的。智庫獨立於政府,獨立於企業,獨立於利益集團。獨立是建立智庫的前提和基礎,沒有獨立,智庫就會成為偽智庫。智庫即使建立起來,也是應聲蟲,吹鼓手,跟風者。獨立包括經濟的獨立,政治的獨立,判斷評估的獨立。經濟獨立,智庫才不會受制於人。政治獨立,智庫才不會被權力所左右。判斷與評估獨立,才具中立性、客觀性、公正性、道德性。

第二,智庫的研究必須是自由的。自由是智庫的靈魂,貫穿智庫研究的始終。就智庫來說,以下的自由是核心自由。自由包括言論自由,學術自由,思想自由,道德自由,心靈自由,出版自由。如果上述自由受到強制,受到外在專斷而又粗暴的干涉,那麼智庫的發育與發展就不健全,就會出現殘障,其研究成果或者研究報告就會摻雜大量水貨,就會對公共政策和公共輿論產生誤導,就會對公眾進行欺騙或詐騙,就會讓社會發展偏離方向,就會讓政治發展誤入岐途,就會偽造民意,讓假民意橫行霸道。

第三,智庫群體必須是多元的。官方智庫必須是多元的,民間智庫也必須是多元的,在多元競爭中生存和發展。官方智庫的多元化,有利於競爭,有利於產生優質報告,有利於政治良性運行,但即使是官方智庫也必須是獨立和自由的,否則官方智庫就會淪為政治的奴隸,淪為政績的傳聲筒。必須大力興辦發展民間智庫,這一方面有利於與官方智庫競爭,另一方面,也有利於民間智庫本身的競爭。無論是官方智庫還是民間智庫,都必須避免單一式獨斷式的發展,那種惟我獨尊、惟我獨大的壟斷式發展,智庫就會變成蠢庫,智庫就會變成愚庫。

第四,智庫的研究成果必須是公開的。無論是官方智庫還是民間智庫,無論是著作論文還是研究報告,除了國家機密之外,其研究成果必須公開。過去那種內參式的研究報告,是專制社會的產物,極權社會的產物,不是現代社會所要求的。

第五,智庫的研究必須要接受公共的質疑。研究成果只有公開,才能變成公共物品,才能使普通人看得到,才能做到信息對稱。研究成果才能接受公眾的質疑和反饋,才能使研究報告具有可應用性和可反饋性,才能真正做到民主化。

要想讓智庫成為智庫,現有的體制必須改革或廢除,必須建立讓智庫充分發揮作用的新體制。可權力值得放棄現有的體制嗎?這樣的體制,對既得利益集團的吸引力太大了。

來源:香港東方日報

責任編輯: 趙亮軒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5/0129/507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