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人物 > 正文

江澤民訪美時曾否定新華社罕有一報導 暴露其本性

既然江連憲法中規定的信仰自由和結社、集會、遊行、示威的自由都隨意踐踏,一個國際公約又怎麼能捆住這個獨裁者的手腳?江澤民在美國回答記者提問的時候,就直接否定了新華社的報導。

第二次訪美

1997年7月8日,北約正式決定接納原華約成員國。前共產黨國家波蘭、匈牙利和捷克加入北約。自由社會繼續向東方推進。

10月26日至11月3日,江澤民開始了對美國的第二次訪問。在出訪前,江十分擔心美國對中國的人權批評。在江上台後,政治體制改革停止,人權持續惡化,異見人士被大量投入監獄,民主的氛圍比起「六四」以前大幅度倒退。為了平息美國的指責,江澤民耍了個花招兒,在出發的前一天,批准了《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國際公約》,該公約承認「人類大家庭中所有成員的與生俱來的尊嚴、平等和其他不能剝奪的權利」,同時新華社罕有地承認「在社會生活中仍存在著違反人權的現象。」

如果有人以此認為江澤民打算尊重人權,那就大錯特錯了。既然江連憲法中規定的信仰自由和結社、集會、遊行、示威的自由都隨意踐踏,一個國際公約又怎麼能捆住這個獨裁者的手腳?江澤民在美國回答記者提問的時候,就直接否定了新華社的報導。他在接受公共廣播公司《新聞時間》節目記者吉姆‧萊勒的訪問時說:「中國在人權領域沒有什麼不當之處。」

江澤民在為期一周的訪問中處處凸顯他的獨裁本性。當時在白宮附近的 Lafayette公園有兩千多名示威者抗議江澤民來訪,這其中包括民主人士、西藏人、內蒙古人、台灣人、工會領導人、反童工者、環境保護主義者等等,他們指責中共「侵害人權」。江澤民故作有風度地說:「我沉浸在美國人民的友好氣氛中,但有時會有一些雜音傳入耳朵里……我也注意到在美國可以表達不同的觀點……在我這次訪問中我切身體會到這一點。」

江澤民將抗議說成雜音,說明他從來不曾認真了解民眾為什麼抗議,也不在意他們說什麼。江澤民也決不允許在國內出現對他的抗議,以至於他對「表達不同觀點」都需要到美國來才能有「切身體會」。

他到波士頓哈佛大學演講的時候再次展現其獨裁者的真實面目。當一位《新聞周刊》的記者問江澤民對於演講大廳外的抗議之聲做何反應時,江澤民說:「儘管我在台上發表講話,我仍然聽到從外面傳來的揚聲器的聲音。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比他們的聲音還要大!」除了霸道獨裁,江澤民沒有一絲關心百姓呼聲的誠意。

與江澤民態度形成鮮明對比的,大概是柯林頓1998年訪問中國大陸時在北大的回答了。當時一個學生問柯林頓:「江澤民主席作為客人訪問哈佛大學時,竟然遭遇示威抗議,今天您在這裡做客,如果也允許向您示威抗議,您會做何感想呢?」柯林頓回答說:「我會與示威者見面,聽取意見,實際上我常常遭到人民的抗議。」

柯林頓不用作戲,在這簡單的一句一答中,人們可以清晰看到民眾與最高權力者在專制體制和自由社會下所體現出來的截然不同的心態和思維。

責任編輯: 白梅  來源:江澤民其人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5/0217/515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