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童大煥:城市到底可以有多高有多密

作者:
意味深長的是,在前30名的榜單中,世界最密集城市如香港、新加坡、紐約曼哈頓地區、芝加哥都不在榜單內,說明擁堵的主要原因是城市規劃與管理問題而不是人口密集問題。

在《中國城市化與世界之異同》一文中,在工業過剩、高端服務業和網際網路大發展的時代背景下,中國遲到的城市化進程自然不會走與西方國家完全一樣的道路。尤其是作為城市化第三階段的逆城市化階段、即城市中心衰敗現象將不再出現在中國(除非拆遷成本過高導致局部暫時性衰落)。這麽多年來政府一切疏導城市中心的努力,只是給中國添了兩個世界冠亞軍:擁堵和上下班通勤距離的冠亞軍都在中國,這就是北京上海。北京以單程平均通勤時間53分鐘左右穩居世界擁堵第一位置,上海以51分鐘左右屈居亞軍。它的最後結果是勢必更快地回到再城市化階段,城市中心向更高、更密集處發展,富人從郊區回歸中心,留在城市郊區的,將是被中心擠出的中低收入人群,或者新進城住不起市中心的人群。

那麽,城市可以有多高、有多密?現在的城市,難道不是太擁堵、太密集了嗎?

話說2015年3月某一天,我被拉到慧聰網總部給清華總裁班學員講了一課,從南到北單程40多公里,感覺那地方是個完全未發育的村莊,倒是慧聰網內部管理秩序井然,非常潔淨。回來我就在算帳,我居住了十多年的小區,距離北京CBD12公里,公共交通快速道路一站直達,也算是近郊了。小區7棟樓1200戶人家三五千人,卻擁有一片50畝的樹林,還有超過3千平方米的市政綠化帶,小區內有幼兒園和小學。也就是說,200畝地(0.132平方公里)住5千人,舒適程度、人與自然的親近程度在大城市可屬中上水平。

而北京建成區是1200平方米公里左右,按上述標準住個四五千萬人可以非常舒適。當然,人一多還需要辦公大樓、醫院、教育、道路交通等的配套。但建築的實際容積率也比這高得多啊。當我們每每從飛機上俯瞰北京城或者用衛星圖看北京城,會發現北京城市建築的稀疏程度真是超乎想像。只要規劃配套合理,北京城向再高、再密度發展,居住個8千萬至1億人口,一點也不逼仄擁擠──而且可以把空間限定在1200平方公里範圍內。

2015年4月5日,全球著名的導航服務商之一、荷蘭交通導航服務商TomTom發布了全球擁堵城市排名,全球最擁堵100個城市中,中國大陸有21個城市上榜。意味深長的是,在前30名的榜單中,世界最密集城市如香港、新加坡、紐約曼哈頓地區、芝加哥都不在榜單內,說明擁堵的主要原因是城市規劃與管理問題而不是人口密集問題。甚至,與人們直觀感受相反的是:恰恰是平面擴張而不是集中向高處和密度發展的城市規劃理念,導致了城市更加擁堵!

北京的堵車指數為37%(因為擁堵導致比正常時間增加了37%交通時間。個人感覺,這個擁堵指數隻考慮了擁堵比不擁堵多出多少時間,沒有考慮通行距離的問題。如果考慮到中國大城市通行距離的問題,中國城市的排名還得大大靠前。──大煥注)。值得注意的是,前三十城市中,僅有北京、上海、莫斯科和伊斯坦堡,高速公路(包括快速道路)的擁堵狀況比普通公路更加嚴重。如果將高速公路的擁堵狀況做一個排名,北京擁堵率全球第六,緊接著是上海全球第七。

以下是TomTom評出的2014年全球最擁堵城市前三十名:

1.土耳其伊斯坦堡;2.墨西哥墨西哥城;3.巴西裡約熱內盧;4.俄羅斯莫斯科;5.巴西薩爾瓦多;6.巴西累西腓;7.俄羅斯聖彼得堡;7.義大利巴勒莫;8.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9.波蘭華沙;10.美國洛杉磯;11.中國台灣台北;12.中國重慶;13.義大利羅馬;14.中國天津;15.中國北京;16.英國倫敦;17.中國廣州;18.法國馬賽;19.中國成都;20.加拿大溫哥華;21.澳大利亞雪梨;22.法國巴黎;23.巴西福塔雷薩;24.中國上海;25.中國石家莊;26.美國舊金山;27.希臘雅典;28.中國福州;29.中國沉陽;30.中國杭州。

我一直想知道新加坡、中國香港、紐約曼哈頓、美國芝加哥等這些世界上最密集的城市,建築容積率(建築面積與用地面積之比)到底是多少?我英語水平差,一直沒找著。最近看到有人轉@LANDSSS大設計發於2011年4月8日18:18的一條新浪微博:「中美兩國土地開發強度比較:美國曼哈頓地區,建築容積率是12至21;北京的金融街,綜合容積率為3.9。芝加哥一個樓群最集中的區域,大概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建了1200萬平方米的建築;北京望京地區600平方公里的土地建了900萬平方米的建築,還不及芝加哥1平方公里的開發強度。」

那麽,類似曼哈頓這樣的高密度地區是不是把人都變成了高樓陰影下的一隻只長年不見天日的白蟻呢?答桉是否定的!史倫《環美建築日記》《摩天樓的溫情》一文告訴我們:

「紐約曼哈頓城區是全世界高樓密度最大的地方,狹窄的街道卻能看到陽光,這裡是世界上行人密度最高的地方,但行人卻不會感到擁堵。

「長安街這樣的超寬馬路被許多人認為是只適合乘車檢閱市容、但反人性的設計──行人不但很難走到馬路對面,而且整條街上沒有一處可供停留、駐足、休息的地方。但中國城市新建街道全都在向長安街看齊。中國的摩天樓也具備同樣特色,它適合遠觀,作為城市名片。對路過的行人沒有任何友好。

「但是,曼哈頓街道卻經常能有陽光照射──退台式高層建築保證了陽光的照射路徑,街道對行人也非常友好,摩天大樓紛紛將寶貴的底層鏤空,作為行人行走、休憩的公共空間,狹窄的街道事實上被拓寬了。」

秘密何在?在於1916年紐約出台的城市區劃法桉(1916 Zoning Resolution),明確規定了出地塊中建築高度和體量的標準──地產開發者可以在一定的高度限制範圍內,在用地上保持100%的建築密度;超過這一高度,則應讓出臨街一側的空間;高度如果更高,則繼續讓出面積。只有建築體量出讓到一定程度,即主樓的平面面積少於用地面積的25%時,才不必繼續後退。

此後40年,退台式建築保障了紐約高樓之間的陽光與清風。後來的建築師更加別出心裁:乾脆一退到底,像利華大廈一樣,只利用那最後25%的用地面積,向高處發展,整出了修長、俊俏的城市華麗空間!而底層,全部讓給了市民!1961年,作為對建築師創造力的回應,紐約市頒布了相關法桉:如果開發商採用此類為城市退讓公共空間的設計方桉,他們將因此而得到一定的獎勵(獎勵內容為允許加建20%的建築面積)。

同等容積率,土地退讓面積越多,樓越高,居住越舒適,樓也越貴。北京東四環的金茂府,公開中標後在容積率不變的情況下提高了樓高度,就曾經引起開發商的抗議。因為這樣樓間距變寬,地上空間增大,樓也賣得更貴。

未來城市到底可以有多密、有多高?取決於城市規劃管理和建築水平。著名的杜拜,就是高樓的博物館,杜拜塔已經高達800多米,不是缺地,而是密集更舒適便捷。

未來的中國城市,在「欲與天高試比高」的道路上必將當仁不讓。美國高層建築與城市住宅委員會(CTBUH)日前發布了一年一度的《2014高樓數據研究報告》。報告顯示,過去一年,全球共有97棟高200米或200米以上的摩天大樓竣工,其中58棟落成在中國,佔全球總數的60%。541米高的紐約世貿中心一號樓是去年建成的最高樓。即使是恐怖分子,也擋不住高樓拔節生長的腳步!

責任編輯: 趙亮軒  來源:香港東方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5/0407/539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