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中國文化 > 正文

一招識別真君子,原來古人用的是這個方法!

點此看大圖片

被稱為「清初三大家」之一的散文家魏禧曾經說道:「我不識何等為君子,但看每事肯吃虧的便是。我不識何等為小人,但看每事好便宜的便是。」仔細想想,還真是這麼回事。能吃虧,可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有容忍的雅量。心甘情願的吃虧,代表寬容大度、忍辱負重、能屈能伸,實乃君子之所為。難怪古人會用「能否吃虧」作為區分君子和小人的標準之一。

古時有一位林退齋尚書,他福德頗多,子孫滿堂。在他臨終的時候,子孫跪在面前請求訓示,林退齋說:「沒有別的話,你們只要學吃虧就行了。」中國的老人們也常說,吃虧是福。因為他們知道,人世間的「福祿壽」都是用德換來的,而吃虧可以積德。古來許多英雄,就是因為能夠忍辱吃虧,成就了大事,最著名的就是韓信忍受胯下之辱,可以說是吃虧吃到了極點,但後來韓信登壇拜將,被劉邦封為三齊王。

相反,如果總讓別人吃虧,那這個人就要失德了,壞事做大了還要受到天譴,真是得不償失。

責任編輯: 李冬琪  來源:新唐人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5/0413/5420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