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習近平欲開歷史枷鎖?儲安平魂歸故土背後

海外挺習黨媒多維/五大右派之一儲安平的衣冠冢日前落成於江蘇宜興。從文革期間遭批鬥生死不明,到如今得到當局默許「入土為安」,半個世紀後,中共當局是否會破除鄧小平永不翻案「禁令」,成為輿論場內熱議的話題。有分析人士稱,種種跡象顯示,習近平有意尋找一種解決這一歷史遺留問題的政治路徑。當局亦在向外界釋放正視問題、不迴避問題的誠意和解決問題的態度。

綜合媒體報導,5月18日,曾因「黨天下」言論遭毛澤東「引蛇出洞」的儲安平「下葬」。報導稱,當天位於宜興西郊外龍墅公墓的儲安平衣冠冢落成,儲安平的兒子儲望華在父親的陵墓前說,「今天不是一個悲傷的日子,今天是一個紀念、追思和懷念的日子。」值得一提的是,1978年後,曾經被劃為右派的55萬人幾乎全部「改正」,但是仍有極少的一部分人「只摘帽子,維持右派原案,不予改正」,其中便包括中央認定的五名右派分子章伯鈞羅隆基、彭文應、儲安平、陳仁炳以及由各地方認定的90餘名右派分子。而上述報導均提到,儲安平的衣冠冢落成是得到了當局批准。

無獨有偶,著名學者章詒和18日內發表紀念文章《屠狗功名,雕龍文卷,雨豈是平生意?》,文章對儲安平生平事跡進行了回顧,章詒和認為儲安平提出震驚朝野的「黨天下」觀點是「當時中國知識分子『飆』出的最高音,到了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仍是最高音。」文末點評稱,「儲安平江蘇宜興人氏,五十七載斯文遂絕,英雄獻祭在國,魂兮歸來在鄉。於今唯留衣冠,何其悲也!」值得一提的是,檢索後發現,此文得到了海外中文媒體的廣泛轉載,大陸網際網路也沒有屏蔽此文。

儲安平

這在未獲「平反」的右派中顯得罕見,更令人詫異的是,中央近期頻繁「關照」此類敏感人物。如中共已故改革派領導人趙紫陽「蹉跎」十年,近期終於有望入土為安。據趙紫陽家人4月5日清明節當天透露,當局已派員與之接洽,趙紫陽二子趙二軍相信,當局不想拖延,以免產生負面影響,他說,「時間太長,已經十年,很可能出面壓力比較大,他們也不想背負不准我父親母親落葬(的責任)。」實際上,2014年鄧小平誕辰110周年,當局力推的傳記片《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曾出現胡耀邦、趙紫陽(雖未直接點名)這兩個被指有「資產階級自由化傾向」的領導者形象,這在外界被視為一個積極的信號。

另一方面,2015年1月17日是趙紫陽去世的十周年紀念,中共當局雖沒有宣布任何對於這位中共前總書記的官方紀念,但新浪微博不僅沒有屏蔽相關的評論消息,且將網友發布的悼念微博推送至熱門列表。中共官媒《環球時報》1月18日刊發社評,指出中共官方在很長一段時間,一直避免談論趙,這種沉默通常也被認為是「一種態度」。有評論認為,實現政治脫敏,並非一朝一夕可以解決,逐漸放寬紅線、播出的大劇等事例都是當局意志的體現,它從某種意義上是對歷史的交代,也在於破除政治禁忌,令爭議人物政治「脫敏」甩掉歷史包袱輕裝改革。

種種跡象顯示,習李政府上台後,並沒有繞開這一歷史遺留問題,習近平有意尋找一種解決問題的政治路徑。當局亦在向外界釋放正視問題、不迴避問題的誠意和解決態度。中國兩會期間,《南方日報》首任社長、人民出版社原總編輯曾彥修在北京逝世。事發敏感時期,一度傳出這個「老右派」的告別儀式再低規格也不能舉行。不過,有港媒報導稱,在習近平表示要為曾彥修送花圈後,情況急轉,隨後的一天裡多名高官紛紛送花圈。用曾的老朋友的話描述,「那是一顆炸彈爆炸了」,廣電總局「炸開鍋」,上上下下氣氛緊張,趕快向劉雲山報告,劉立即表示要送花圈。

時過境遷,此時再看當局批准儲安平衣冠冢落成家鄉,以及當地媒體亦予以高調報導,都足可窺見中共態度的轉變,當局並沒有遵循他們預設的方案,而是找到了一條令其崛起的道路。有觀察人士稱,習近平大力反腐以及全面深化改革等方面的成績以及決心有目共睹,相信他有足夠的政治勇氣,正視文革抑或是六四帶來的「風風雨雨」,這也是一種中共自我革新制度上的「相信」。

在5月18日至20日的中央統戰工作會議上,習近平在會上強調,黨外知識分子工作,是統一戰線的基礎性、戰略性工作。做黨外知識分子工作,不僅要增強責任意識、配強工作力量,還要改進工作方法,學會同黨外知識分子打交道特別是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本領。對歷史的認識需要展現誠意,它必須是坦誠和磊落的。對中共來說,也只有當這種誠意被社會普遍接受之後,才能真正獲得諒解與支持,才能真正維護執政黨的尊嚴和增強道路、理論、制度上的自信。從這個意義上講,如今對於中共,當真是一個對儲安平、趙紫陽等人解開歷史枷鎖的時機了。

責任編輯: zhongkang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5/0522/559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