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央行潘功勝:打破剛性兌付 讓違約自然發生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潘功勝表示,要打破剛性兌付,在確保不發生系統性區域風險的前提下,讓違約事件自然發生,培養投資者風險意識。從而強化市場紀律,消除市場扭曲。

潘功勝是在6月19日-20日舉行的「2015青島·中國財富論壇」上發表的此番講話。他指出,在我國的財富管理中,剛性兌付的情況時有發生,既扭曲了市場機制,提高無風險的收益率水平,又引發了嚴重的道德風險。

潘功勝強調,要在確保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風險的前提下,讓一些違約事件順應市場力量自然發生,強化市場紀律,端正財富管理產品發行者和投資者的行為。要加強投資者教育,破除「負盈不負虧」的投資誤區,培育投資有風險、責任應自當的理念。

4月29日,央行就在《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14》中表示,「剛性兌付」現象有悖於「賣者盡責,買者自負」的市場原則,不僅助長了道德風險,也抬高了市場無風險資金定價,引發資金在不同市場間的不合理配置和流動。並稱,應在風險可控前提下,有序打破剛性兌付。

今年兩會期間,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也表示,金融產品違約個別情況難以避免,必須加強監測,及時確保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風險。

今年年內,國內公募債市場已經歷了三次違約,債務違約漸趨常態化。

4月7日,中科雲網發布公告稱,由於尚有2.41億元資金缺口,無法按時、足額償付2012年公司債券應付利息及回售款項,構成對本期債券實質違約,國內公募債券市場迎來本金違約第一單。

4月21日,天威集團因未能按期支付所發中票利息,成為首家債券違約的國企。

5月25日,珠海中富晚間發布《2012年公司債券(第一期)兌付利息及無法按時足額兌付本金的公告》,宣布債務違約。

招商銀行高級分析師劉東亮預計,由於經濟未能企穩,中國企業的信用記錄正在惡化。未來數月可能見到更多違約,最糟糕的時刻尚未來臨。

阿波羅網收集網友評論:

首輪地方債置換完成,第二輪置換進行中,官府有了金鐘罩護體,要立牌坊了?讓市場釋放風險嗎?可是,那些相信牛市的人已經為國接盤了。接下來,如果去槓桿,那麼無論股市還是實體市場,都將持續低迷,投資的風險大於機會;同時物價全面下降,同樣的錢可以買更多東西,持有存款將是最佳策略。如果加槓桿,繼續印鈔票維繫泡沫和債務,那麼到2015年末人民幣貨幣總量將接近140萬億,本世紀全球印鈔第二大國(非洲辛巴威第一)遭遇美元加息時,大規模資本外流不可避免,匯率將面臨盧布式崩潰。所以,無論加槓桿還是去槓桿,無論系統性風險是否可控,持有美元都是最安全的策略。

債務hold不住了,未來會更沒節操,利率會上漲。借錢風險加大了,自然大家都惜借,利率就要拉高,而利率一高,國家又要覺得流動性不夠,會放水,但放水會影響匯率,引發惡性通脹,即使放水也沒用,只會擴大央行負債表,最後崩盤。

目前情況很難惡性通脹,大宗商品徹底被遏止了。但大宗起來一切會改變。甚至倒逼各國央行。我覺得這是歐元區謹慎的原因。

現在當前政府要做的是經濟必須活起來~轉型沒有成功~經濟不流通堵塞可以想像更加可怕~而中國內政和地方政府根本無力回天推動經濟~這樣一個大國目前還處於一個科技被動情況~這次股市短時間不起來這次改革就算終結~美聯儲加息或不加息對於中國現況都是一樣~關鍵是中國政府下棋不深~這次雖然改革但卻沒有實質性作用~可以看看當今的發展~沒有多少是有一定價值的存在。

個人覺得,股市我黨也一直沒發聲,這番說辭,也在告訴投資者,打破股市「剛性兌付」,建立股民風險意識。

看看你們各自城市胡亂擴建的經濟開發新區,高大上的行政大樓。打爆這些地方政府的垃圾城投債。

權利不受監督的惡果

沒有透明指引,只會是選擇性兌付,但是債務違約將會逐步擴大,也許當局默認局部刺破泡沫。

接下來,國企改革,混改制,地方債都需要打破剛性兌付。

不打破剛性兌付,債券就沒有辦法市場定價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華爾街見聞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5/0621/574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