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人物 > 正文

鄧小平六四調軍入京的真實目的:真是想不到

作者:
鄧小平、楊尚昆動用如此龐大的兵力,進行如此周密的部署,顯然不僅僅是為了對付和平請願的學生和聲援學生的北京民眾,同時也是為了防止中共黨內的「政變」和軍隊的「兵變」。如果僅僅是為了對付學生和北京民眾,動用北京衛戍區的兩個警衛師和武裝警察部隊北京市總隊就足矣,根本不需要調動這麼龐大的野戰軍部隊進京。鄧小平、楊尚昆等人當時的最大憂慮就是中共黨內的「政變」和軍隊的「兵變」。

六四事件中鄧小平楊尚昆動用如此龐大的兵力,進行如此周密的部署,顯然不僅僅是為了對付和平請願的學生和聲援學生的北京民眾,如果僅僅是為了對付學生和北京民眾,動用北京衛戍區的兩個警衛師和武裝警察部隊北京市總隊就足矣,根本不需要調動這麼龐大的野戰軍部隊進京。本文摘自《六四事件中的戒嚴部隊》,作者吳仁華。

六四戒嚴部隊

鄧小平、楊尚昆動用如此龐大的兵力,進行如此周密的部署,顯然不僅僅是為了對付和平請願的學生和聲援學生的北京民眾,同時也是為了防止中共黨內的「政變」和軍隊的「兵變」。如果僅僅是為了對付學生和北京民眾,動用北京衛戍區的兩個警衛師和武裝警察部隊北京市總隊就足矣,根本不需要調動這麼龐大的野戰軍部隊進京。鄧小平、楊尚昆等人當時的最大憂慮就是中共黨內的「政變」和軍隊的「兵變」。

在鄧小平、楊尚昆看來,有可能發動中共黨內「政變」的頭號危險人物當然是中共中央總書記趙紫陽,六四血腥事件後被撤職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胡啟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芮杏文、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共中央統戰部部長閻明復等人,自然被視為趙紫陽的同夥。

相比之下,兵變比政變更為可怕,也更難預料和控制。六四血腥鎮壓事件後不久,楊尚昆曾經說過這麼一段話:「(1989年)6月4日這天早晨,天安門廣場如果有一個班出問題,都不得了。但是我們的軍隊堅決扞衛黨,這個班是沒有的。」(見於《深刻理解我軍新世紀新階段歷史使命,推動國防和軍隊建設又快又好地發展》一文,作者:國防大學軍隊建設研究所所長劉明福,刊載於宜春國防教育網。)

前中共國家主席李先念女婿、現任解放軍空軍副政治委員的劉亞洲中將早就看到了這一點,他當年在擔任武漢軍區空軍政治委員的時候,曾在一次題為《道德與信念》的內部報告中以總結經驗教訓的口吻說,北京軍區的部隊不可靠,因為長期駐防京畿地帶,消息靈通,了解北京的學生運動情況,普遍同情學生,執行戒嚴令當然不力。幸虧鄧小平「英明」,除了調動北京軍區的部隊之外,還調動了大量其他軍區的部隊進京,要不非出大問題不可。

大量資料證明,鄧小平、楊尚昆確實對解放軍戒嚴部隊做了精心的調度安排,從中可以發現劉亞洲所說的鄧小平的「英明」之處,即調動多個軍區的部隊進京,相互監督制衡,彼此難以串聯,避免發生兵變事件。

中國共產黨歷來將「黨指揮槍」作為最重要的建軍原則,解放軍長期處在中國共產黨的絕對領導之下,是名副其實的「黨軍」。儘管如此,在1989年的學生運動普遍受到社會各界支持的情況下,鄧小平、楊尚昆對這支「黨的軍隊」仍不放心,因此對有關解放軍戒嚴部隊調度的每一個環節都經過了精心的考慮,做了周密安排。例如:1989年6月3日,在解放軍戒嚴部隊向天安門廣場挺進的時候,安排了解放軍中四個最尖銳的、不屬於同一個軍區的主力軍──陸軍第38集團軍、陸軍第39集團軍、陸軍第54集團軍和空降兵第15軍擔任主攻任務。從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兩條主要路線向天安門廣場開進的部隊,也都是各為兩個以上的集團軍。在1989年6月4日凌晨實施天安門廣場清場行動的時候,也是同時使用了陸軍第38集團軍、陸軍第54集團軍、空降兵第15軍等多支部隊,此外,安排陸軍第24集團軍、陸軍第27集團軍、陸軍第39集團軍、陸軍第63集團軍、陸軍第65集團軍、炮兵第14師等部隊擔任警戒任務,並由陸軍第27集團軍的一個「特緝分隊」負責搗毀保衛天安門廣場學生指揮部的任務。

在天安門廣場清場行動中,陸軍第38集團軍和空降兵第15軍雖然扮演主要角色,但也不被充分信任,在他們抵達天安門廣場之前,事先已在勞動人民文化宮、中山公園、中共公安部機關大院、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人民大會堂安排了多個集團軍,早已對天安門廣場形成了嚴密的包圍圈。在這個包圍圈的周邊,還部署了空軍部隊和炮兵部隊。空軍雖然沒有直接參與北京戒嚴行動,但也奉命進入戰備狀態,北京區域內的南苑軍用機場、西郊軍用機場、沙河軍用機場、三間房軍用機場,全都成了解放軍戒嚴部隊的軍營。北京軍區的炮兵部隊作為預備隊,也早已進入戰備狀態,除了炮兵第14師奉命緊急進入北京城,炮兵第16師、高射炮兵第61師、高射炮兵第67師、高射炮兵第68師都在駐地隨時待命。

提前進駐位於天安門廣場西側的人民大會堂待命的部隊,也是多個集團軍,包括陸軍第27集團軍和陸軍第65集團軍,外加陸軍第63集團軍的一個師。提前進駐位於天安門廣場東側的中共公安部機關大院的部隊,包括了陸軍第24集團軍。

作為第一主力部隊的陸軍第38集團軍,在沿著主要路線西長安街向天安門廣場進軍時,如同被「請君入甕」,不僅前面已經預設了一個包圍圈,連後路都已經被封死,陸軍第63集團軍的一個師緊隨其後,實際上起著「督戰隊」的作用。

這種精心而周密的部署,使得整個圍繞天安門廣場所進行的進軍過程以及隨後的清場行動,看上去更像是鄧小平、楊尚昆一場小心謹慎的對各解放軍部隊忠誠度的測試。如果當時陸軍第38集團軍部隊接受一些學生和民眾的呼籲,陣前倒戈,與堅守在天安門廣場的學生「勝利會師」的話,將立即在鄧小平、楊尚昆預設的包圍圈內遭到其他部隊的圍剿。

同樣的,任何一支解放軍戒嚴部隊如果輕舉妄動,發動「兵變」,也將遭到其他部隊的圍剿。除非有足夠的部隊事先達成共識,同時行動,但這對於遭到嚴密控制的「黨軍」而言,幾乎是不可能的,何況當時集聚北京的逾二十萬部隊來自於不同的軍區。因此,陸軍第38集團軍軍長徐勤先也好,陸軍第39集團軍步兵第116師師長許峰也罷,這些良知未泯的軍人,只能儘自己的努力,以各種消極的方式進行抵制,很難有進一步的積極行動。

補記:1989年6月4日凌晨,戒嚴部隊採用血腥手段初步完成了天安門廣場清場任務,但10多萬部隊擁擠在天安門廣場一帶,連天安門廣場附近的東、西長安街都未能控制。局勢的不明朗和部隊情況的混亂,讓鄧小平、楊尚昆等決策者深感不安,緊急命令南京軍區的陸軍第12集團軍,攜帶重裝備武器,於當天空運進京,駐紮在南苑機場,作為進京戒嚴部隊的總督戰隊。陸軍第12集團軍是鄧小平的嫡系部隊,在國共內戰時期隸屬解放軍第二野戰軍(司令員劉伯承、政委鄧小平)。詳情見拙作《六四事件中的戒嚴部隊》。

責任編輯: zhongkang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5/0704/579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