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共動用10%GDP救市的真實代價

隨著上證綜指跳水和恐慌性拋售蔓延,北京花費了數十億美元來撫慰股民的情緒並試圖支撐股市。但是分析家說,中共可能最終將為改革延遲和一個扭曲的股市付出遠遠更高的代價。

《市場觀察》7月23日報導,眼下,北京當局驚慌失措抓救命稻草似的策略似乎起了作用。上證綜指周四收盤上漲2.4%,連續六天攀升,跟本月早先的過山車之旅形成鮮明對比。

在六月末和七月初之間,中共政府宣布了至少40項措施來支撐市場,包括央行降息和建立穩定基金直接收購股票。

動用GDP的10%救市

《市場觀察》報導說,北京當局估計一共動用了5萬億元人民幣,幾乎是GDP的10%,來制止恐慌性拋售。

但是這樣一個激烈的手段,雖然短期內有效,但是可能阻礙外國投資者參與中國股市,並損害了中國成為全球金融大國的願望。

德維爾集團執行長格林(Nigel Green)說:「我們知道中國想要開放它的資本市場給外國人,這將要求改善標準。」

河濱投資集團(RiverFront Investment Group)國際投資組合管理總監康斯坦丁(Chris Konstantinos)指出,中共全面干預市場的行動可能會觸犯「民主社會」的感情。

康斯坦丁說:「我不相信這對中共最近增加透明度的姿態以及想吸引更多全球股東到中國股市的企圖是一個好兆頭。」

國際對沖基金紛紛看跌中國

《市場觀察》報導說,本周早先,世界上最大的對沖基金橋水聯合警告它的投資者,中國的市場震盪將產生廣泛的影響,這是一個急劇的態度逆轉,它先前曾看漲中國。

橋水聯合加入越來越多的對沖基金經理行列,他們在最近幾周轉向看跌中國,包括艾略特管理公司的辛格(Paul Singer)和潘興廣場資本管理公司的阿克曼(Bill Ackman)。

德意志銀行分析師斯賓塞(Michael Spencer)在報告中說,過去一年市場的起伏可能說服許多投資者,中國市場不是一個可靠的投資工具。「很顯然,允許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的改革目標已經遭到挫敗。」

康斯坦丁說,由於中國市場前景如此不確定,只有對風險容忍度非常高的反向投資者才應該考慮購入中國股票,即便如此,他們也應該限制持有H股的數量。

H股指的是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的中國大陸公司股票。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大紀元記者秦雨霏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5/0725/589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