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華爾街日報:中共為什麼不該救市

中國股市周一暴跌8.5%,遭遇逾八年來最大單日跌幅。

中國股市周一創八年來最大單日跌幅,這是中國政府救市失敗的又一跡象。更有甚者,救市本身已經加劇中國股市的震盪走勢,長遠來看也將損害中國政府的公信力。

為了穩定股價,中國政府採取了多種手段,包括批准超過一半的A股停牌、禁止做空及大股東減持、延遲新股上市等。

中國股市需要更多的專業參與者。但如果政府可以控制機構是否以及何時可以減持,機構又有什麼理由買入呢?而且命令國企及券商借錢買入股票來支撐股價的做法只會強化市場被操縱的印象。

此類措施最終加大了風險水平並提高了股市的報酬率要求。畢竟,是政府鼓勵公眾融資買入股票,而在中國股市今夏下跌前槓桿資金已經推動股市上漲150%。

股市劇烈震盪帶給人們的教訓是,持續的經濟增長取決於持續的經濟結構調整,但無盡的官僚干預會損害經濟增長。經濟改革倒退是中國經濟持續發展的主要障礙。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13年3月就任時的兩個主要目標是,消除經濟中的腐敗之風,讓市場在資源配置過程中發揮決定性作用。他表示,這兩方面的進展將加快推進經濟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習近平認識到,太多的經濟活動為低效、腐敗和自滿的國企把控,應該鼓勵私有化(至少部份私有化)。如果獲得融資的能力受到市場力量制約,這些企業就會變得更有責任感,效率更高,國內的創新能力也會得到增強。出售地方政府所有企業的股份也能夠幫助負債纍纍的地方政府償還債務。

但削弱政府在經濟中的主導地位只能通過自由完善的資本市場來實現。不幸的是,近期的事件顯示出,中國政府有可能回到對金融市場採取命令加控制方式的老路。

順暢運行的股市能夠促使投資資本投向最有前途的領域,中共領導人對這一重要作用非常重視。完善的資本市場是美國成為效率和創新先鋒的重要因素之一。

但中國誤讀了美國成功的經驗。一個經濟體不能在控制資本市場的同時仍然認為市場能夠發出正確信號,促使資本配置向創新和新技術傾斜。

此外,政府想要永久性的影響證券價格的水平或結構是不可能的。從長遠看,政府行為很有可能加劇國內的股市動盪,同時降低市場在資源配置方面的有效性。

中國若要繼續推行經濟轉型,則迫切需要更為高效、更加完善的資本市場。這只能通過放開資本市場才能實現,而不能由操縱市場來實現。

習近平應當鼓勵世界各地的專業機構投資者自由買賣中國股票。不成熟的散戶投資者通常會過度地追漲殺跌,如果股市中超過90%的交易都是由散戶進行的,市場就不可能穩定。中國政府還需要在新興的中國債券市場允許跨境投資。

中國政府應當發揮的作用是消除會計欺詐,鼓勵完善企業管理和要求全面公正的信息披露。如果相對切實穩定的融資融券規定得以實施,市場的狀況會更好。槓桿交易歷來與更大的不穩定性息息相關。

中國的經濟「奇蹟」證明了放鬆管制和鼓勵市場激勵機制的優勢。面對股市動盪之際,在經濟改革方面倒退勢將給中國經濟帶來最大威脅。

從近期的市場動盪中得出的教訓是,未來的經濟增長無法通過小修小補的經濟改革和日漸加大的槓桿實現,而是要對效率低下的國有企業和運轉不良的資本市場實施痛苦的結構改革。

(本文作者為在線理財服務平台Wealthfront首席投資長,著有《漫步華爾街》(A Random Walk Down Wall Street)一書。)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華爾街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5/0728/590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