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外媒看中國 > 正文

英媒:從一次撞車意外看中國大陸未來

英國《金融時報》周二刊登報導,論及中美之間對不同理念的推崇從而導致兩國的分歧。

這篇由《金融時報》外交事務首席評論員吉迪恩-拉赫曼(Gideon Rachman)撰寫的文章寫道:「中美領導人不知道怎麼對話。他們就像是用不同作業系統的電腦……儘管雙方都強調習近平主席和歐巴馬總統上周的會談富建設性,我卻有所懷疑。因為中美之間的世界觀根本不同。我看到五個對立方面。」

文章提到的五個截然對立的方面是:

1)循環V線性:中國幾千年歷史,朝代興衰更迭。而美國建國不到250年,一直都朝一個方向發展:國家更強,人民更富。如此一來美國政客們認為歷史是線性朝前發展的——進步是自然規則。

2)普遍主義V特殊主義:美國人相信民主、自由等普世價值觀,而中國認為適合中國的不一定適合世界,反之亦然。

3)意識形態V族群性:美國建立在《獨立宣言》和憲法基礎上,數百萬人移居美國後很快就成為美國人並擁抱這樣的理念,但是移居中國卻不會讓自己或孩子成為中國人。

4)個人V集體:美國領導人強調個人權利,中共領導人強調集體利益。

5)權利V階級:對國家的不同態度導致中美對社會凝聚力截然不同的看法。

道路叢林

《泰晤士報》刊登英國天空新聞Sky News經濟事務編輯埃德•康韋(Ed Conway)文章——「從一次撞車意外看中國的未來」,講述他在英國財相奧斯本訪問上海時採訪途中的一次交通小意外:他乘坐的小巴與前面一輛小車追撞。

結果,小巴司機將車停在道路中間,下車後衝著前面被撞的小私家車司機大喊大叫了20分鐘。

康韋認為,這一小意外最讓人震驚之處,除了小巴司機讓交通癱瘓之外,還有警察來了之後也似乎站在小巴司機一邊,而依據不過是他開的這輛車更大。

「觀察一個國家的道路情況能讓你對一個國家的經濟有意想不到的了解。德國:快速、高效。義大利:混亂和不大守規矩。法國:抗議農民堵路。大家可能覺得中國的公路應該很有秩序、很受約束、很平等,符合共產主義和孔夫子的理念。實際上,(中國)道路管理卻有點類似於叢林法則:在食物鏈上位置越高,你就越能隨心所欲。」

在他看來,「最低的,當然是騎車者和行人。他們每次靠近馬路,都把命攥在手中。」

作者認為,如果中國經濟陷入困境,公平司法系統和社會保障系統的缺失可能將有災難性的後果。

責任編輯: 王篤若  來源:BBC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5/0930/6216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