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人物 > 正文

張愛萍天真的共產主義者 其子曝內幕與最高層激烈衝突

—一個兒子的札記

內戰時期共軍上將張愛萍在中共第一、二代領導人眼中是個「好犯上」「惹不起」的人物,張愛萍兒子則稱父親是:『一個天真的共產主義者。』為何得到如此評價?」張愛萍與這些領導人之間有什麼恩怨?張勝所著《從戰爭中走來——兩代軍人的對話,張愛萍人生記錄》這部回憶著作飽含深情地記錄了張愛萍的傳奇人生,也以一種較新的視角揭示出中共前高層人物。

1985年6月中央軍委擴大會議期間,鄧小平李先念徐向前、張愛萍在一起

作者張勝是張愛萍次子,上世紀80年代曾任總參謀部作戰部戰役局局長,在上級決定擢升其為作戰部副部長兼戰役局局長、戰略研究室主任之際,離開軍隊下海民間。

近日《領導者》雜誌25期刊登自由撰稿人沈大民的《讀後》一文,講述了這位「渾身是刺」的將軍與鄧小平、趙紫陽等人的衝突。

文中沈透露出自己通閱《從戰爭中走來——兩代軍人的對話,張愛萍人生記錄》(下文簡稱:《兩代軍人的對話》)一書中對史實的期待,筆間也不乏滲透出對作者張勝在文中言蔽間的體諒之情。沈以大量筆墨描述主人公國共內戰共軍上將張愛萍在中共高層眼中形象。

《兩代軍人的對話》中記錄的既是父親與兒子的對話,也是老一代上將與新一代大校的對話。張勝在書中講到張愛萍在許多歷史關頭的出色表現,「過五關,斬六將」也有避「走麥城」。講到老一代領導者在戰役決策上的分歧及其所造成的後果,也談到張愛萍與眾多國家領導人和高級將領們的關係和矛盾糾葛。

張愛萍頂撞國務院總理趙紫陽

這位「渾身是刺」的將軍張愛萍,曾與趙紫陽有過正面分歧。書中記載,二人交匯點是在他們分別擔任國務院副總理和總理的1981年。在一次國務院常務會議上,趙紫陽和張愛萍有以下對話(摘錄):

趙:最後一個議題,關於大亞灣核電站的問題。這件事已經討論了好幾次了,法國的總理也來了,是不是今天就定下來。

張:秦山(秦山核電站)怎麼辦?

趙:喔,愛萍同志有什麼具體意見嗎?

張:我的意見是秦山要儘快上馬。

趙:對秦山上還是不上,各個部門的意見不是不統一嗎?

張:上秦山,能夠帶動整個核工業的轉型,可以振奮精神,鼓舞士氣。我還是堅持這個意見,請紫陽同志考慮。再補充一點,也是主要的,如果全套引進,我們自己也供應不上核燃料。

趙:你們不是報告過核燃料過剩了嗎?

張:那是高濃鈾,用於原子彈的,過剩了;我現在指的是低濃鈾!核電需要的是低濃鈾!!燃料供不上,就要向人家買,這就必然受制於人。

趙:這件事都議過幾次了,臨到要做決定了,又是意見一大堆。這樣搞,工作還怎麼幹嘛!我在這裡再強調一下,以後討論重大問題時,不要老是請假。

張:凡和我有關的會,我都是參加了。(會場上另外有人拍了桌子:上次研究你就沒有參加嘛!)

張:你那個議程上有嗎?事先不通知,不打招呼,這樣大的事,臨時動議。你們幾個說了,就能算嗎?!(也拍了桌子)

(長時間的沉默。)

趙:就這樣決定了。說我賣國主義就賣國主義吧!

張:總理,如果你是這樣理解的話,那我從此就再不說話了!

半年後,國務院機構改革,原有13名副總理,保留了萬里、姚依林2人,余秋里、耿飈、方毅、谷牧、康世恩、陳慕華(女)、薄一波姬鵬飛、黃華9人改任國務委員,只有楊靜仁、張愛萍2人不再擔任國務委員。

張愛萍事先毫不知情。張勝對父親說:「肯定和那次核電站的爭執有關,恨上你了!」又過了半年,張愛萍被任命為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他作為軍方代表,再次頂撞國務院總理。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繼四(電子)、六(船舶)機部之後,將二(核)、三(航空)、五(兵器)、七(航天)4個工業部由國務院直接領導。

張愛萍說:「紫陽同志,這個手,我舉不起來。涉及到軍隊的事情,國務院單方面決定是不妥當的。」趙紫陽說:「也好,我們這次會議先不做決定,就請愛萍同志把這個方案帶到軍委去吧。」軍委召開的會議炸鍋了。「事情反映到了最高層,穩一穩也好,那就先緩一步吧,鄧小平說,分兩步走吧,核工業部和航天部暫時不動,其他兩個部,兵器和航空先劃拉過去。」最後,還是張愛萍向趙紫陽表示:「雖鄧主席提出『除二、七機部外』」,也可不必照辦。趙紫陽12月27日批示:「同意愛萍同志所批各點。」包括把二、七機部也一併划過去。

張愛萍:不是鄧小平的追隨者「這是對我的侮辱」

張勝在《兩代軍人的對話》中寫道:父親在總參主管我軍編制長達10年,他搞編制的主導思想是「作戰決定編制」。他說:「不先研究透戰爭,不對未來打什麼仗、和誰打、怎麼打,有個基本的思路,就談整編,談精簡,談編制,談裝備,那是天方夜譚!」「一上來就喊,給我減掉100萬。為什麼?減誰?為什麼不是120萬,也不是80萬?最後的結果,只能是平攤。」張愛萍這是在批評誰呢?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在批評鄧小平瞎指揮。難怪鄧說他「惹不起」。

張愛萍與鄧小平的關係頗有意思。兩個人是四川老鄉,歷史上交集不多。1975年鄧小平復出起用了張愛萍,被外界稱為鄧小平四大金剛之一,然而張愛萍並不認同,書中專門提到張愛萍的話:「說我是鄧小平派,是他手下的四大金剛,這是對我的侮辱!一個人怎麼能成為某一個人的工具、信徒呢?這是把自己的人格都貶低了。對的、正確的,我能跟著你,不對的、錯誤的,我怎麼能跟著你呢?」成為鄧小平派是「侮辱」,其中有對鄧小平極大不敬的成分。

張愛萍確實不是鄧小平的追隨者,很多方面是對著幹的。

張愛萍反對一切向錢看的改革,認為「一切向錢看不是共產黨人應該搞的改革」。他提出「不要以為什麼都是商品。市場經濟也不是唯一的,國防、環境、社會的公正與公平,就不是市場說了算的嘛!」張愛萍說「我不反對改革,我說的是改革步子大小的問題。」、「彎子太大、太猛了,多少年都捋不順。掉下來,再趕就難了。」

張愛萍反對軍隊搞生產的態度不僅見於張勝的文章,而且後來擔任國防部長遲浩田在回憶文章《為人頂天立豪氣逐風雲》中做了肯定。

文章說,他多次公開反對黨政軍辦公司,認為「軍隊一旦向錢看了,軍隊的光榮就完全玷污了,解放軍就再也不是人民軍隊了。這根本不是個方法問題,而是個立場問題。」他在1985年3月14日給國防科工委黨委寫信嚴厲指出:「有些人要去搞企業、公司經商,就讓他們離開軍隊或政府去搞好了!熱衷於經商,必然導致腐敗。尤其是國防科工委機關,不去向科學技術高峰攀登,而熱衷於賺錢,實在可悲!」、「不要把自己的人格也變成商品!

文章還強調張愛萍在一次軍委常務會議上說:「軍隊和政府經商,勢必導致官倒,官倒必然導致腐敗。穿著軍裝倒買倒賣,是軍隊的恥辱,國家的悲哀。提倡部隊做買賣賺錢,無異於自毀長城。」……可惜的是軍委不僅沒有接受意見,反而公開下文件鼓勵。

兩年之後,張愛萍退居二線,除了發發牢騷以外,更無法影響政策了。而高級將領公開提出反對軍隊搞生產經營的是1993年時任第三十九軍軍長的羅有禮少將,比張愛萍晚了八年。多年後張愛萍說:「允許軍隊經商,是中央政府嚴重的失職!」這裡面暗含對當時主政軍委和倡導軍隊生產領導層的批評和責任追溯。

張勝的《從戰爭中走來》篇末還記載了張愛萍對南街村的看法,基本道出張愛萍的政治堅持。他提筆留言:「我不反對致富,但要勤勞致富,守法致富。對共產黨員來說要老百姓富了自己再富。」、「共產黨是先鋒隊組織,是少數。入了黨,就要準備犧牲自己,一輩子為人民謀幸福,心甘情願地生活在中等偏下的水平線上。做不到,不願意,沒有這個信念和決心的,對不起,那就請你退出這個黨。」此話與當時中央提倡的共產黨員要先富起來然後帶動群眾致富的政策是多麼的不合拍。這是典型的對鄧小平推行改革的蔑視。

張愛萍晚年感慨地說:「什麼是社會主義?第一,人民有發言權;第二,共同富裕。這兩條,我們都沒有做好!」對於社會中出來的貧富懸殊和各種不良風氣,張愛萍說:「如果革命的結果就是這個樣子,我當初就不該參加革命。」。這些話顯然針對的是鄧小平式的改革開放,也透露出對那個時代政策的不滿。

張愛萍公開與鄧小平決裂很可能是因為1989年的那場政治風波。提出懲治腐敗及和平解決問題,他是傳說中十上將聯合上書者之一。他與曾經的恩人王震分道揚鑣也因為此。在歷史的重要關頭不能保持一致,說明張愛萍有政治堅持,而且表現出兩個人的不一致性。

張勝:兩代軍人對審查弊端的分歧

「一個天真的共產主義者」,是弘揚,還是微諷,是七分褒義、三分貶義,還是反過來,從張勝的字裡行間中卻找不到確切答案……

張勝說:「我相信父親所受的苦難,並不是最駭人聽聞的。肯定有人比父親遭受的折磨更加殘酷,肯定有比審訊父親的這個專案組更加罪惡的審案組織。這種做法,在黨的任何文件中都找不到依據,但它確實是真真切切地存在著。

1974年,張勝在福建見到和父親一起養病的羅瑞卿。書中寫道,經過『文革』非人的折磨,他昔日的光彩已蕩然無存。張勝請教這位前公安部長:這種毫無人性的審查潛規則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張勝在書中說:「我沒有得到明確的答案……這大概已經不能簡單地歸咎於哪個個人了……」

張勝還提到:「當我們和父親談到這種現象應該歸於體制的弊端時,他說:『什麼體制?是人!是用人上出了問題!不要一出了問題就全往體制上推,把自己開脫得乾乾淨淨!』」書中最後提到,弊端應當歸咎於某些壞人、小人還是歸咎於體制?這大概是兩代軍人「理念」上差異的集中體現。

張愛萍(1910-2003),四川達縣人,為已故前國務院副總理、國務委員、國防部長、中顧委常委、軍委副秘書長,副總參謀長及國防科委主任。

文革中,張愛萍遭到批判並被關押五年。鄧小平上台後張愛萍遂復出,對國防科技領域進行整頓。反擊右傾翻案風後,再次被打倒。1980年撥亂反正後,張愛萍任國務院副總理,中央軍委副秘書長,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部長。2003年7月5日張愛萍於北京去世,享年93歲。

阿波羅網李雨菡報導

阿波羅網編者註:歡迎轉載,請註明出處。超級蘋果網、外來客、八闕、有吧、蝸牛01轉載此文,把來源寫成自由亞洲。見截圖。請改正。

責任編輯: 王篤若  來源:阿波羅網李雨菡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5/1003/623181.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