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為何女性比男性長壽?太監更易長命百歲

一出生,命運就已註定我會比那個產科病房裡一半的嬰兒短命。什麼原因呢?我的性別。僅僅因為我是男性這一事實,預計我就會比同一天出生的女性壽命短三年左右。

作為男性,我可能就要比周圍的女性早死,這是為什麼?我是否能夠打破這個性別魔咒?雖然這一令人費解的區別幾十年前就為人所知,但我們也是最近才開始對其所以然有了一些答案。

早期的一種觀點是:男人們自己把自己早早送入墳墓。無論是在礦場工作還是在田間耕作,男人們在自己身上施加了過多的壓力,累積了生命晚期困擾他們的累累傷痕。果真如此,您就有望縮小壽命差距,因為男性和女性同樣可以從事久坐不動的工作。

「在每個國家每年,女性的生存優勢都是顯而易見的,這方面有可靠的記錄可循。」

事實上,即使經過巨大的社會變革,壽命差異依然存在。瑞典提供了最可靠的歷史數據。19世紀,人們的平均壽命女性為33歲,男性為31歲;如今,女性和男性的平均壽命分別為83.5歲和79.5歲。在這兩種情況下,女性比男性壽命長大約5%。正如最近的一篇文章所述:「在有可靠的出生和死亡記錄可循的每個國家的每一年,與男性相比,早年、晚年甚至整個一生,女性的生存優勢始終顯而易見。人體生物學中可能沒有比這更穩固的模式了。」

證明男性更加虐待自己的身體也並非易事。抽菸、喝酒以及暴飲暴食等因素可在一定程度上解釋為何各國之間不同性別的人壽命差異如此之大。例如,俄羅斯男性可能比女性壽命短13年,部分原因是由於男性比女性喝酒和抽菸更嚴重。但事實上在黑猩猩、大猩猩、猩猩和長臂猿中,雌性也比同類雄性壽命長,而且你也看不到猿類,無論雌雄,嘴裡叼著香菸、手裡持啤酒瓶。

答案似乎在於人類進化過程。「當然,社會因素和生活方式確實會有影響,但我們的生物機理的深層似乎有某種東西,」英國紐卡斯爾大學研究老化的生物原理的湯姆·科克伍德(Tom Kirkwood)說。

這裡有很多潛在的機制—從每個細胞內被稱為染色體的DNA開始。染色體成對出現,但女性有兩個X染色體,男性有一個X染色體和一個Y染色體。

「經期,女性的心跳加速,帶來如同適度運動一樣的好處。」

這種差異可能會使細胞老化方式產生微妙的變化。有了兩個X染色體,女性的每個基因都有一個備份,如果其中一個出現問題,另一個可以發揮作用。男性就沒有這種備用基因,。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細胞機能開始失常,使男性面臨更大的患病風險。

另一個觀點是「做慢跑運動的女性心臟」。這個觀點是說在生理周期後半期女性心跳加速,帶來的好處堪比適度運動,這就延遲了生命後期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或者,也可能只是體格大小的問題。個子高的人體內有更多的細胞,發生有害突變的可能性更大;較大的身軀也會消耗更多的能量,從而加大組織自身的損耗。由於男性往往比女性高,所以,他們面臨更多的長期損害。

「太監活到100歲的可能性要比其他人大130倍。即使養尊處優的國王也無法與之相比。」

但或許真正的原因在於睪丸素,它主宰著大多數男性特徵,從低沉的嗓音、多毛的胸部到禿頂。證據往往來自讓人意想不到的地方:朝鮮王朝時代的宮廷。韓國科學家朴漢南(Han-Nam Park)最近分析了19世紀以來宮廷生活的詳細記錄,包括81位在青春期以前被割去睪丸的太監的資料。分析顯示,這些太監活了大約70歲,而朝廷中其他男人的平均壽命只有50歲。總之,與當時生活在朝鮮的普通人相比,他們慶祝百歲生日的可能性要大130倍。即使國王,宮中最嬌貴的人,也無法與之相比。

雖然並非對於太監的其他研究都顯示出如此明顯的差異,但總體來看,沒有睪丸的人(和動物)活得更長。

男性和女性染色體的差異會影響細胞老化的方式(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儘管確切的原因捉摸不定,但倫敦大學學院的大衛·傑姆(David Gem)猜測:青春期結束之前,傷害可能已經形成。至於推測的依據,他舉了一些20世紀初美國精神病患者的悲慘例子。作為對其「療法」的一部分,一些人被強行閹割。同朝鮮王朝太監一樣,他們也比同院的一般病人壽命更長——但前提是他們在15歲之前就已絕育。雖然睪丸素短期內可使我們的身體更強壯,但這些變化同樣會增加我們在生命後期患上心臟病、傳染病和癌症的可能性。「例如,睪丸素會增加精液的產液量,引發前列腺癌;或者在生命早期提高性功能但晚期導致高血壓和動脈粥樣硬化,以這樣的方式改變心血管機能,」傑姆說道。

老化差異可能是由於睪丸素所致(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女性不僅避開了睪丸素的風險,還可能得益於自身的「青春靈藥」,這可以幫助她們癒合一些時間創傷。女性體內的雌性激素是一種「抗氧化劑」,可以清除導致細胞應激的有毒化學物質。在試驗中,缺乏雌激素的雌性動物往往沒有比未做過手術的動物長壽——與被閹雄性的命運正好相反。「如果切除齧齒動物的卵巢,細胞就無法很好地修復分子損傷,」科克伍德說。

「孩子一旦出生,雄性就變得更可支配。」

科克伍德和傑姆都認為這是一種進化中的補償機制,是男性和女性傳遞基因的最好機會。交配期間,雌性更願意找睪丸素滿滿的雄性領袖,但孩子出生後,雄性就變得可有可無,柯科伍德說。「子孫後代的幸福與母體密切相關。對孩子來說,母親而不是父親的身體處於良好狀態,這一點更為重要,這是底線。」

這絲毫無法使如今的男性感到寬慰。事實上,科學家們承認,我們需要繼續尋找明確的答案。「我們真的必需以豁達的心胸看待激素差異和其他因素所能解釋的差距,」科克伍德說。但是,我們希望知識最終能夠提供一些幫助,使我們活得更長一些。

責任編輯: 林億  來源:BBC中文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5/1013/628202.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