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動態 > 正文

美國巡邏南海人造島 中共如何接招?雙方都準備好了

楊建利:其實雙方對如何「表演」已經有了默契,關鍵是雙方都真的不願武力衝突。在經濟出現嚴重問題的時候,中共統治的另一個合法性支撐點--民族主義,將是中共宣傳上的最瘋狂著力點,這個事件最大看點將是中共將如何給國內民眾說,以及其可能引發的黨內角力的動態。

美國表示,將於近期在南中國海中國修建的人工島嶼附近巡邏,進入人工島嶼12海里內的範圍,以示拒絕承認中國對該區域的領土主權主張。對此中共外交部強硬表示「絕不允許任何國家侵犯中國領海」。美國過去幾年來一直避免接近中國在南中國海修建的島嶼,為何現在改變做法?美國行動勢在必行,中共表態不能退讓;在這樣的情況下,雙方各自會走多遠?

中共南海人造島示意圖

參加討論的四位嘉賓是:美國之音中文部軍事記者黎堡;人權組織「公民力量」創辦人楊建利;普林斯頓社會學博士,轉型問題學者程曉農;專欄作家,政治分析人士陳破空

陳破空認為,美國將派遣軍艦進入南海中國人造島12海里內巡航,是因習近平訪美、雙方在南海爭端上無法達成妥協的背景下。也是9月3日北京大閱兵當天,中國五艘軍艦穿越美國阿拉斯加12海里領海的後果之一。美國高調宣布,是一種心戰策略,希望中共停止改變南海現狀的行為,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效果。中共方面厲聲回應「絕不允許」,也是一種心戰策略,希望嚇退美國。但估計,最後,美國軍艦穿越而中共黯然收聲的可能性更大。由此形成「新常態」:美國軍艦照例巡航,中國人造島形同虛設。

黎堡表示,美國到南中國海巡邏,顯示雙方私下的溝通斡旋失敗,因此一待習近平訪美結束,美國就聲明立場。自從今年五月CNN記者乘軍方飛機到人造島嶼上空遭到中共軍方驅逐以來,美國意識到中國在南中國海動作之大之迅速,國會和軍方都在向白宮施加壓力,因為如果美國無所作為,就等於承認中國的主權。但他認為,美國巡邏沒有必要浩浩蕩蕩地大規模逼近,只要像白宮所說,一艘船,一架飛機進去,就能達到目的。一種可能性是,美國小規模進入,有照片視頻為證,中國做一個抗議姿態,事情然後不了了之,雙方都找到台階下。黎堡表示,他曾經在台灣參觀過國史館舉辦的南疆史料特展,裡面看到國民黨內政部1947年繪製的地圖,首次提出11段線的概念,目的是指導國軍收複線內被日本人占領的島嶼,但並沒有說線內都是中國的領海。所以中國有關南中國海「自古以來就屬於中國」之說是沒有歷史依據,最多只能追溯到1947年。他說,國際秩序對美國非常重要,是美國的核心利益。中國要挑戰國際秩序,一定要考慮自己願意付出什麼樣的代價,不僅對美國,也對周邊國家。

楊建利認為,美國將派軍艦在南中國海巡航的消息顯示,習近平上個月對美國事訪問期間所一再強調的中國在南海群島無軍事化意圖的承諾沒有取得美方的信任,美國斷定,中國具有明顯的軍事戰略意圖,不管國際法依據是什麼,搶先製造既成事實,然後迫使對方在新的對其有利條件下進行談判,討價還價。美國將要採取的行動意圖就是表明不承認中國最近製造的新事實而迫使中國回到以前的戰略平衡點上,這一點決心很大。這一舉動看似危險,其實雙方對如何「表演」已經有了默契,關鍵是雙方都真的不願武力衝突。在經濟出現嚴重問題的時候,中共統治的另一個合法性支撐點--民族主義,將是中共宣傳上的最瘋狂著力點,這個事件最大看點將是中共將如何給國內民眾說,以及其可能引發的黨內角力的動態。

程曉農表示,中國宣示的南海主權得不到國際海洋法公約承認。1947年中華民國內政部首次出版《南海諸島位置圖》,用未給定坐標數值的11段虛線圈了南海海域範圍;上世紀60年代中國把北部灣的白龍尾島送給越南,「11段線」變成了「9段線」。「9段線」的生命不到70年,並非「自古以來」。由於90年代世界各國(包括中國)簽訂的國際海洋法公約不承認過去中國用「9段線」圈定領海的說法,所以,當最近菲律賓把與中國在南海的領海糾紛告到國際法庭後,仲裁結果會不利於中國;中國政府怕丟臉,一方面不接受國際法庭的仲裁,一方面請求菲律賓政府撤訴。

程曉農說,雖然中共不敢到國際法庭依法力爭,但利用國際海洋法沒想到要禁止造人工島這一漏洞,設計了占領南海三部曲:先造島,再在人造島上建海上基地,最後從海上基地出發、實現對南海國際海域的控制。國際社會可以不承認其行動的正當性和合法性,但卻無法有效地阻止這個三部曲的實施。美國在南海地區沒有經濟利益,通過南海的貨船也幾乎和美國沒什麼直接關係,美國是被中國拖進南海問題當中去的。如果中國是個民主國家,也負責地遵守和維護國際秩序,美國也就不必花費巨額軍費、萬里迢迢到南海去承擔國際責任了。但中共在南海推行霸權主義,產生了越來越多的糾紛;中共越強硬,美國遇到的各國請託就越多,這個「帶頭大哥」不容易當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美國之音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5/1017/630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