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新聞 > 正文

美駐華使館:告訴你一個人們想問又不敢問的真相

「在(此處先省略7個字)一座很不起眼的大樓里,數以百計的工作人員在『網際網路研究機構』中不分晝夜地倒班,每班工作12小時。但與其名稱恰恰相反,這裡所從事的主要是造假而非研究……」

今天(6日)上午,美國駐華大使館在微博和博客上發布了一篇長文,題為「人們想問卻又不敢問的有關『網絡巨魔』的事實真相」。誰會被美國當成巨魔?別急,題目雖然隱晦,文章一開篇就點名道姓啦,俄羅斯

根據這篇文章,巨魔擁有如下總特徵:

青面獠牙、兇殘成性……「秘密地設置了數以千計的偽造的推特(Twitter)、臉書(Facebook)以及其他社交媒體帳戶,以蠱惑公眾輿論來反對西方。」

具體來講,「網絡巨魔平均每個工作日要對新聞報導跟貼50次。每個博客寫手都要開6個臉書帳戶,每天至少發三個帖,並且至少在群內進行兩次新聞討論……」

哦,原來美國大使館是想說「網絡水軍」?

文章深扒了這個網絡組織的營運模式,而組織暴露的原因之一也非常巧,一名「前雇員」離開了這個組織,向美國自由電台透露了一些情況。文章還介紹,巨魔的金主叫葉夫根尼·普利扎金,是「俄羅斯總統普京的『私人廚師』。」

對了,巨魔們還有畫像:

相較於平時幾十轉發量的正常成績,這篇文章已經成功吸引了中國網友的注意,目前已經獲得了約4000次轉發、3000條評論。網友們的態度也是涇渭分明:

看熱鬧不嫌事兒大的他們還沒忘一件事兒:

不過,截至觀察者網發稿,俄羅斯大使館官方微博還沒有作出回應。不過,使館微博的評論區已經漸漸熱鬧起來了……

下面是美國駐華大使館筆下的「網絡巨魔」。

人們想問卻又不敢問的有關「網絡巨魔」的事實真相

在俄羅斯聖彼得堡(St. Petersburg)一個(座)很不起眼的大樓里,數以百計的工作人員在「網際網路研究機構」(Internet Research Agency)中不分晝夜地倒班,每班工作12小時。但與其名稱恰恰相反,這裡所從事的主要是造假而非研究——在這裡,他們秘密地設置了數以千計的偽造的推特(Twitter)、臉書(Facebook)以及其他社交媒體帳戶,以蠱惑公眾輿論來反對西方。

現在,這個網絡巨魔(trolls)的巢穴早已成為頭條新聞。一位記者繪製了它的推特自動程序(Twitter-bots),而另一位則通過按照地理位置來研究谷歌的搜索字詞而發現了其他一些潛在的「工廠」。還有一位記者揭示了與該機構有關聯的網絡巨魔是如何編造複雜的網上騙局的,其中包括所謂化學品泄漏、伊波拉(Ebola)爆發以及在美國發生的謀殺案。最近,聖彼得堡的這家機構被一名前雇員起訴罰款一個盧布——她用這種象徵性的舉動來揭示這一惡行的存在。

據自由電台(Radio Liberty)報導,這一晝夜不停地運作的機構是通過一家由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的「私人廚師」葉夫根尼·普利扎金(Evgeny Prigozhin)掌管的控股公司資助的。它的目的究竟是什麼?

在BuzzFeed於2014年6月所報導的一份泄露的文件中,一位項目負責人寫道:「主要的問題是,俄羅斯的支持者和反對者在國外網際網路社區中的比例分別約為20/80。」

一些網絡巨魔站了出來並講了真話。前職業巨魔馬拉特·布克哈德(Marat Burkhard)在出於個人意願離開網際網路研究機構後,將他的一些經歷告訴了自由電台。他描述說,如果有新聞記者出現的話,大樓裡面的窗簾就會拉上。員工們被禁止上街。

任何員工遲到一分鐘就會被罰款500盧布(大約合9美元)。布克哈德說:「你必須坐在那兒不停地敲鍵盤,永無盡頭。」

培養網絡巨魔

以下是布克哈德和其他一些前網絡巨魔所講述的一些情況:

布克哈德說,該機構中的有些成員是「狂熱分子」,但大多數人「都是一些只是想要賺錢的年輕人」。他說,「他們在政治上是如此無知以至於普京和歐巴馬……對他們來說都沒有什麼區別」。

他們所申請的工作通常聽起來都是些正當職業,職稱包括社交媒體專員、網際網路操作員和撰稿人。

布克哈德說,「起初,他們會讓你寫一些比較中性的東西——像《素食主義:優點和缺點》之類」。然後,「為了加強政治內容,他們會派一個人來談談當天的主題,這樣至少會使員工對這個主題有一點背景方面的了解。但派來的人對主題的理解水平極低,所以一切看起來都很荒謬。」

他說,他們會用一些簡短的考試來考核員工的信念。「如果答錯幾道題的話就必須重考」,而且那些一直考得不好的員工會被解僱。

伎倆:「惡人,圖片,連結」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在一些社交媒體帳戶上,這些網絡巨魔經常扮作家庭主婦和「心懷不滿的美國公民」。但欺騙行為遠遠不止這些。布克哈德說,他的部門負責在俄羅斯社區論壇中對新聞發表評論,這個部門專事製造對話的錯覺。

他說:「我們的做法是分成三組,其中一個人充當『惡人』,他就是那個與論壇持不同意見並批評當局的人,這樣做是為了給我們的工作增加一種真實感。另外兩個人加入進來與他展開爭論——『不,你是錯的;這裡所有的一切都是完全正確的。』其中一個會提供某些與此相關的圖片或圖像,而另外一個則會發布一個連結,在那裡可以找到支持他觀點的一些內容。你明白了嗎?這就是惡人,圖片,連結。」

這種伎倆是對人們施加影響的一種綜合策略的一部分。政策專家安德魯·威爾遜(Andrew Wilson)曾寫道,克里姆林宮「習慣於各方通吃」。他說:「在俄羅斯,克里姆林宮試圖指揮政治棋盤上的所有棋子;黑白兩方都包括在內。而且它還對棋盤四邊強行管制,決定誰可以走棋,雖說借用了下棋這個比喻,但與真正的下棋規則相去甚遠。」

發送信息

柳德米拉·薩烏徹克(Lyudmila Savchuk)告訴法新社(Agence France Presse),「普京了不起」、「烏克蘭人是法西斯分子」,還有「歐洲腐朽墮落」,這些都是她被授意在網際網路論壇上散布的信息。「我們的工作是寫親政府的內容,以美化政府政策和普京個人形象的方式來對所有事件進行解釋。」

薩烏徹克控告這一神秘機構並要求處以一盧布罰款,以便引起人們對這一惡行的注意。她對《每日電訊報》(Telegraph)表示:「我希望讓它關閉」。她說:「這些人在使用宣傳機構摧毀客觀性,並使人們懷疑任何公民抗議的動機。最糟糕的是,他們假冒成我們——俄羅斯的公民——來這樣做。」雖然法庭以勝訴象徵性地判給了她一個盧布,但這個機構還在繼續運作。

帳戶多,定額高

布克哈德說,他大約每五分鐘必須至少寫一條200字以上的評論,即在每班12小時內寫出135條評論。每一個帖子都需要包括精確的關鍵字和標籤,以供搜尋引擎使用。

泄露的文件還揭示出一些其他要求:網絡巨魔平均每個工作日要對新聞報導跟貼50次。每個博客寫手都要開6個臉書帳戶,每天至少發三個帖,並且至少在群內進行兩次新聞討論。在工作人員上班後第一個月月底,每個人都應該有500個訂戶,並且每天的每一個帖子都應該至少有5個跟帖。博客寫手在推特上要至少管理10個帳戶,並且要每天發推50條信息。

一支「網絡巨魔軍團」

布克哈德說,網際網路研究機構的部門——其中包括新聞、視頻、「打壓人心」(demotivators)以及社區論壇——之間從不來往,但講英語的部門扮演著一個特殊的角色。那裡的人員「炮轟CNN和BBC的網站。他們有自己的目標——《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

BuzzFeed以及眾多媒體都已對這支百萬美金「網絡巨魔軍團」的設置進行了披露。網絡巨魔大軍的猖獗迫使許多俄羅斯報紙以及報導俄羅斯局勢的外語媒體關閉了他們的評論版塊。

數位化戰場

在利用網絡巨魔大軍的攻勢扶植海外不同政見的同時,俄羅斯卻在採取措施扼殺自己國家的網際網路自由。根據《紐約時報》2014年的報導,克里姆林宮已經屏蔽了反對派領袖的一些網站。

普京於去年表達了他對網際網路的疑慮,他將其稱為一個「中央情報局(CIA)的項目」,這一評論得到了《莫斯科時報》(Moscow Times)的報導。(全球資訊網(World Wide Web)的發明者在路透社(Reuters)發表文章糾正了他的說法。)

人權倡導人士帕維爾·契可夫(Pavel Chikov)對BuzzFeed表示:「網際網路已成為主要威脅——這不是一個由克里姆林宮控制的領域。這就是為什麼他們對此窮追不捨。」

微博截圖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美國駐華大使館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5/1108/6415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