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工作職業 > 正文

你的人脈 就是這樣在微信上聊沒的

作為橫跨多個年齡層的主要通訊工具,微信早已消滅了簡訊,取代電話也只是時間問題。微信已經越來越不再像是一個「第二QQ」,而成為我們個人正式身份辨識的一部分。

因其通用和方便,微信也越來越多地用在職場中。微信群取代了原先的Email群發和抄送,成為上級布置任務、成員彼此協作、溝通處理事務、結識客戶、乃至職場撕逼的平台。

但是對於微信在職場的普及,很多人還沒有適應,思維還停留在私人聊天時代,非常不專業,進而出現了許多問題甚至因此吃了大虧。

1

天真以為聊天是兩個人的事

截圖功能對於今天大多數人已經是個爐火純青的技巧。A某人與B某人聊到某爆炸話題,B隨即截圖並發送給C某人,C興奮擴散。

這套流程是如此的普遍和隨處可見,已經在我們的人際關係中造成了無盡的麻煩和後患。在整個過程中,A與B都是欠謹慎的。

A被B泄漏的對話,在C的傳播中等於被廣而告之,可能被腦殘掛到朋友圈,也可能被好事者曬到公眾論壇。

這些C們其實根本不能信守不再傳播的諾言,C的傳播可能讓某位想要討好A的人將截圖圖片直接傳回A本人,不經意間A與B的關係就結下了深深的隔閡。

如果A與B的聊天涉及到對D的評論,就更麻煩。今天任何在背後議論人的聊天記錄,最終都會被擺到當事人D面前。

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沒有私密性的時代,所有的文字記錄都要作好被全世界審視的心理準備。

在職場中,若傳播內容屬於需要保密的信息,或是你不想讓其他人知道某段聊天的存在,建議撥打對方手機。(而不是座機,尤其對於部分金融機構從業者,座機自動錄音是監管機構的強制要求)手機被錄音的概率則要小的多。

大部分人手機中並無電話錄音功能,即使有,也未必能及時開啟。

2

以為所有人都喜歡用語音溝通

微信的語音功能實在是浪費時間的一大法寶,但由於方便順手,越來越多的懶人愛用。

其實文字已經是最有效率的表達方式。

給定同樣的內容,語音增加不了任何額外信息,反倒是會出現大量的前言不搭後語和口語廢話。

再加上些口音、打嗝、地鐵報站、嗯嗯啊啊什麼的時不時干擾一下信息讀取,溝通效率反而被拖累了。

那些動輒四五十秒的語音連著幾條過來,非要你停下手裡的事和在聽的音樂,從頭到尾聽完才知道是怎麼一回事。耳朵湊上去要是不夠快,還會變成免持,方圓十里都聽見了。

對了,當中還不能斷,一斷可太好了,從頭再來一遍。本來文字掃一眼0.5秒就明白的事情硬生生拖成五分鐘,要是來回個十幾輪還讓不讓人干別的事情了?

打字的過程本身就是個整理思路,優化表達的過程。

習慣使用語音的人,會給人一種只在乎自己方便,而不願意便利他人的印象。

遇到心胸狹隘,喜歡惡意揣測動機的人,更是會誤以為你怕被截圖對話,對他有所防備。

3

隨意拉人到微信群

我詢問過許多人,包括我在內,其實特別討厭有些根本和不熟的人沒經過允許,也沒有提前告知,就把自己加進某個微信群。

許多人忽視了微信群這個東西的重要性,其實微信群是我們除了朋友圈之外,跟特定目標對象的第二次公開連接,其一舉一動都可能成為和自己不熟悉的人評判自己的依據。

隨意將人拉進群,等於把對方放到一個被人審視的舞台上,那真是說話不好,不說也不好,讓被拉者非常為難。

此外,有些可利用資源的持有者(高官顯貴美女),原本就天天被人打探惦記,隨意拉人家入群,等於將對方暴露在個人微信泄露的騷擾風險之下,非常欠考慮。

情商不足的人,還會以為拉人入群是在為對方提供價值,卻不知給人帶來風險和困擾。

群中情商不足的人,會以為和某人在一個群里,就產生了某種微妙的連接,感覺自己就和對方「在一個圈子裡了」,甚至去微信點名,@對方出來回應自己。

卻不知,很多人之所以會有電話恐懼症,卻不怕簡訊,就是因為同一件事情,前者意味著未知、風險和速度,後者意味著調整、適應和緩和。

經常@別人來回應,是無形中給對方套上了時刻關注群內消息的義務,而這只是群內活躍人士的一廂情願罷了。

4

「在嗎?」「有時間嗎?」

「能麻煩你一下下嗎?」

問這種問題的人,實在是很讓人困擾。

職場使用微信的要義在於高效和迅速。

如果明明有事卻只跟我說一句「在嗎」卻沒有下文,就是一種信息不對等,承擔不對等風險的一方在被問者,這是非常讓人不快的事情。

那些請求,可能對被問者來說,是一份本可以不接的任務、可能會犧牲他的休息時間、可能需要他親力完成,不管怎樣,這種提問的方法,都無異於把壓力的皮球,踢到了對方腳下。

如果對方是無意義搭訕,人家點進去查看就要承擔回復他未知要求的風險,對被問者而言是一種心理壓力。

這種毫無信息量的、拐彎抹角的溝通,是一種對對方的困擾。他如果對你回應,那麼他就必須承擔接下來你要說的未知的信息的風險。

這是個效率至上的時代,別人不是你爹媽,不是你的追求者,不是你的閨蜜,沒有人願意聽和你多花一秒鐘扯淡。

想要幹嘛,第一句話就跟人家交代清楚,讓對方選擇是否回應你。

要是不願意理你,那就別再多問,說明人家是選擇了不為你付出時間或勞動。

5

以為截圖可以立此為證

在工作中使用微信,一定會出現牽涉到金錢往來和協議安排的情況,許多人以為截圖就可以立此存照,但其實不然。

單單一張微信截圖,既不能證明圖片本身是從手機直接截圖而來,而不是軟體生成;也不能證明文字沒有被刪減篡改;更無法證明對話對象不是用了同樣的暱稱和頭像的贗品。

為此我曾經專門提過一個問題,「要怎樣能夠證明一張微信聊天截圖圖片的真實性?」

根據網友的討論結論,技術派認為企鵝從理論上是可以給每條微信蓋一個PKI數字簽名的,沒有私鑰的人不可能偽造數字簽名。但也有人認為,企鵝本身不具備進行公證資質,只能作為證人出具相關證據。就目前而言,我們尚未聽說企鵝有這項業務,所以無法依賴企鵝進行驗證。

比較可行的選項,是讓公證處可以出具電子證據保存證明。但由於微信可以自行刪除對話中的一部分,所以公證處也只能證明對方說過某些話,而不能證明對話的完整,所以證明力是有限的。

如果涉及特別大的金額或事宜,根據業內人士的意見,甚至要及時讓公安機關或律師出具申請到司法鑑定所進行提取固定來保全證據。只憑自己手機那點截圖,是遠遠不夠的

6

在朋友圈裡轉載立場過於鮮明的觀點

一般來說,較為敏感的,一是政治話題,二是價值觀評判。

很多人並沒有意識到這類話題的爭議性。有人的地方自然就有左中右,轉載一些非常情緒化、立場過於鮮明乃至偏激的網上文章,屬於明顯的站隊行為,其觀點要麼得到支持,要麼被人在心裡默默拉黑。

無論是五毛美分,還是民國粉明粉清粉,都是存在著大量支持者和激烈的反對者的。

在微信朋友圈明確支持或反對某種特定政治觀點或是某特定價值觀,從人際經營的角度都是自殺行為。

如果理解不了這其中的道理的,屬於對社會人脈的運行規則尚存在認知障礙。

7

頻繁轉載惡俗低智商的信息

在朋友圈中我們覺得一個朋友低俗或腦殘,往往不是說人本身有問題,而是在於他傳播的分享的信息,由信息再反襯出人。

職場中的微信要用得謹慎,其實是一種克制自我表達欲望的讓步和妥協。

尤其當朋友圈裡人開始多起來以後,信息的傳播從個別特定的好友轉向不特定受眾,情況就會變得更加複雜。

作為一個信息發出點,在朋友圈裡發的東西,就已經體現了你本人對於不同信息的理解程度、態度立場、趣味偏好等。

這些東西是朋友圈中各路朋友對你構建印象的碎片。

當在朋友圈中發送類似於轉了將發財、轉運,不轉將會如何如何的內容時,這種帶有詛咒、迷信性質的東西會被人視為朋友圈中的信息垃圾。

這類信息如果頻繁的出現在你的朋友圈時間線上,會給人造成心理壓力和不適感,很容易讓人覺得你是個不能甄別垃圾信息,聽之信之的人,久而久之你在朋友心中的印象無意會因此大打折扣。

其實越是品味差的人越是致力於傳播。

因為存在感是一種基本生理需求,就和餓了渴了是一樣的。一部分人在生活中長期得不到存在感,只好在朋友圈用拍照,秀自拍,曬娃的方式找補。

朋友圈如果太過非主流,哥特,怨天尤人,暗示自己情傷難愈,需要關懷,次數多了,會給人以心智殘缺,不夠成熟的感覺,對職場形象頗為不利。

8

習慣性濫用個性化表情

我知道許多人愛用個性化表情,現在各個群里也經常有這類東西可以分享和下載。

但是我還是想提醒大家:不是每個上級和客戶都會真心欣賞得來這些花里胡哨的東西。

在職場中,在工作內容交談里濫用表情來溝通可以說是一個極容易被忽視的禁忌。

有一些年輕人之間能理解的,貌似打情罵俏的表情,在職場微信群里更是極為忌諱,這是因為這會讓原本嚴肅的工作任務和必須存在的權力感被弱化。

職場上的微信交流,必須要考慮到不同年齡、不同層次人的好惡。

最近我身邊一位好友就偷偷和我吐槽過,最近流行的以某明星脫口秀為素材的表情讓他十分厭惡。

我聽聞有些吃驚,結果一問周圍人,居然有很多人也表示對此感到反感,這些人基本以三十歲以上的直男管理層為主。

至於原因,大家應該都能猜到。

我們不從政治正確的角度去批判這些人,成年人的觀念根深蒂固恕難更改,我只問一句,如果這個人就是你的上司,這種反感會不會影響到你?

沒錯,我們都知道世界需要多元化。

但是大道理不解決實際問題,這個虧,還是要你自己來承受。

9

無意義灌水信噪比過高

微信群的信噪比已經是一個嚴重的問題。群里總有那麼一撥人天天灌水。

這種過多的雜音干擾了我們對於重要信息的篩選。可能很多人已經注意到了,有許多群逐漸變得不再活躍,從每天洗版變成了幾天才有個轉載或是偶爾才有別小廣告。

這種群就已經是「死群」。

微信的新建群默認是不保存到通訊錄的,一旦群里有人沒隨手保存,又懶得往回翻,就些人就會新建一個完全一樣的,然後所有新對話就轉移到那個群了。

我已經有無數組成員完全一樣的群了。

但現在更多的情況是,由於群內的發言質量,發言者的素質越來越不受控制,真正核心的成員不得不另外新建一個排除掉原群其他人的小群。

時間一久,那些上百人的大群就只剩下無意義的灌水,成為越來越多無人說話的死群。

濫用的「早安」、「晚安」、以及各種毫無意義卻又過於頻繁的關心和問候,其實很讓人厭煩,對方卻又因為現實中的交際,不得不花費時間與你維持客套性的對話。

這種噓寒問暖沒有給你們的對話和關係帶入任何新增的信息量,對於提升彼此的關係其實毫無裨益。

10

和同事、合作方、客戶交淺言深

職場微信之所以普及,是因為是微信這個平台可以幫助實現工作資訊流的高效和快捷的流通。

但依然不能忘記需要借微信投射出你積極,健康,嚴謹的工作態度。

特別是如果工作關係發生在上下級,甲方乙方之間,嘻嘻哈哈,滿嘴跑火車容易給人極其不靠譜的印象。

此外,因為表達信息成本更低,更要注意內容的謹慎和保密。因為不知道你所說的內容,會不會哪天一不小心成為了截圖的主角。

涉及國家機密,工作秘密,他人隱私等,雖然獵奇,容易引起對方並打開話匣子,但卻更應該謹慎嘴嚴,為了一時拉近距離,要考慮是否值得。

尤其交談雙方處於上下級或者任務強弱等對差關係,還需要考慮對方對於交談內容和任務的接受時間、方便程度、反饋情況,不能因為微信是新的交流工具就當成網聊玩具而目無尊長。

畢竟,不是所有的中年人都能明白語境中的調侃含義,他們也不懂網絡用詞的深意內涵。

不用社會語境的最大公約數來交流,因為字面最後惹出誤會很常見,我看也是題中應有之義。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微信易讀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5/1115/645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