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海外智庫:中國中產消費能力被跨國公司們高估

海外研究機構最新的報告顯示,中國中產階級的規模和消費能力可能被高估。

美國智庫「需求研究所」(Demand Institute)及其上級機構「世界大型企業聯合會」(Conference Board)昨日報告表示,「對中國過於樂觀的增長和消費預測誤導了外國投資者,大多數中國公民距離進入中產階層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按世界銀行(World Bank)定義的「中產階級」,應該是每天花銷有能力達到10~50美元,需求研究所認為這一區間定義下的中國中產階級規模過大。

該報告認為,跨國企業在中國的目標客戶群體,即所謂的中產階級,需要滿足兩個條件:既要有購買力,也要有網際網路訪問的能力。因為網際網路消費將來會貢獻中國消費95%的增長。

過即便這部分人可以被貼上中產階級的標籤,但消費能力也遠低於美國。在2010~2014年間,這類人群中只有12%家庭收入超過3.2萬美元/年,約合85美元/天。

而上述人群的「購買力」,預計將從2014年的收入的44%到2025年提升至60%。

他們的報告估計,未來10年中國的消費總額每年將增長5.2%,從2014年的3.7萬億美元擴大至2025年的6.4萬億美元。

屆時,年度人均消費總額應該從2014年的2669美元升至約4400美元——這已經是相當大幅度的增加,但絕對數仍遠低於最富裕國家,如美國的人均消費總額目前已達到3.2萬美元。

該報告主張,跨國公司需要調整自己的戰略,考慮不同地區之間和不同消費者的消費習慣之間日益擴大的差距。

他們拒絕按照「幾線」的概念來考慮中國各地的城市,並稱,對多數全球企業來說,中國只有大約40個城市有望提供現實的機遇。

這與在華經營的跨國企業普遍接受的正統觀念形成鮮明反差。

「企業正被告知,他們需要在中國各地設籍才能競爭,而未來在於進軍五線體系中的『三線』和『四線』城市,」需求研究所所長、報告作者之一Louise Keely表示。「這兩點都是錯誤觀念。」

根據該報告,跨國企業與本土競爭對手相比已經處於不利地位,至少在瞬息萬變的消費品行業是如此。

2014年,中國消費品行業整體的線下銷售總額同比增長5%,但跨國企業僅實現1%的增長,其本土競爭對手實現了7%的增長。

這部分人占2014年中國總人口的27%,占總消費額的44%,約合1.6萬億美元。

實際上中國目前網際網路滲透率為48%,意味著跨國企業在中國的目標客戶群體中,有幾億人他們是很難服務到的。

跨國公司們典型的目標客戶群體應該是小於49歲,受過良好的教育,並且居住在城市,擁有訪問網際網路的能力。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華爾街見聞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5/1119/647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