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揭開人民幣新貨幣「籃子」的神秘面紗

上周五(12月11日),中國外匯交易中心首次發布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引發市場極大關注。

近日,人民幣持續下跌,新指數公布後,更是「一石激起千層浪」。截至上周五,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跌破6.56,刷新四年來新低。在岸人民幣六連跌,周跌幅創8月新匯改以來最大。

外資行的分析認為,新指數發布是為了讓人民幣與美元脫鉤,為人民幣貶值開路。

高盛認為,中國首次發布的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可能是監管層在為人民幣走軟開綠燈,使人民幣不再僅僅盯住美元,監管當局則更容易調整美元走強的影響。

凱投宏觀首席中國經濟學家Mark Williams則指出,此次CFETS人民幣指數宣布的時機很重要,正好處在可能推動美元走強的美聯儲或將加息時。如果在美元走強的背景下人民幣持續走弱,不應自動解讀為貶值。

那麼,相比國際清算銀行(BIS)貨幣籃子和SDR貨幣籃子,人民幣這一新「籃子」究竟有什麼不同,以及對人民幣走勢有何影響?對此,國金證券分析稱,在人民幣不具備長期貶值基礎的調控思路下,有效匯率升值1%大約對應於兌美元貶值5%、對日元貶值2%;對歐元升值6%。

通過詳細比較主流貨幣籃子的權重,國金證券分析稱,相較BIS人民幣有效匯率指數,CFETS國別相關性更高(貨幣種類:13 vs40),對美權重高(26 vs18)、對主要已開發國家(歐美日英66 vs54)權重高,同時東南亞(新馬泰)以及俄羅斯的權重也更高(16 vs8.8),南美中東等貨幣均不在其列;而SDR籃子則主要是已開發國家。國內的巨潮匯率指數實質上是BIS的翻版。

國金證券在研究報告中表示,CFETS人民幣有效匯率構成國別相關性高,既能體現對美貶值,也沒有擴大對資源商品國貨幣的升值。截至2015年11月底,CFETS、BIS、SDR權重下,人民幣有效匯率分別升值2.93、3.5、1.56,CFETS表現居中,因此較為客觀。

在人民幣不具備長期貶值基礎的調控思路下,有效匯率升值1%大約對應於兌美元貶值5%、對日元貶值2%;對歐元升值6%。

而參照2015年正是如此,人民幣對美元貶值5%至6.5左右,CFETS人民幣有效匯率仍然可以實現升值1%,其中對已開發國家升值0.5%、對開發中國家升值1.7%。而2015年對已開發國家的大體變化為:對美貶值5%,對日貶值2%,對歐洲升值6%。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華爾街見聞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5/1214/660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