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鉤沉 > 正文

親歷者:京西賓館服務員美如天仙

—京西賓館,最低調的政治地標

京西賓館最具特色的是會場倒水、續水、送毛巾服務。服務員列隊進入會場,步調一致、速度相同、整體移動、操作輕盈,似仙女飄移,如彩虹落地,讓人嘆為觀止。本文摘自2015年第33期《Vista看天下》,原題為《京西賓館,最低調的政治地標》。

京西賓館坐落於北京西長安街延長線上的羊坊店路1號,從1960年代開始成為中央最高會議的召開地之一

從天安門沿著長安街一路向西,羊坊店路和復興路的交叉口,有一座掛著「羊坊店路1號」的大院,門口總有兩組持槍的衛兵相對而立。藍色琉璃圍牆內的建築,在路邊一排高大的樹木掩映下,靜謐而低調。

這裡就是京西賓館,《新聞聯播》畫面里的「常客」,中國政治生活最重要的見證者之一,頻繁與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習總書記等領導人「同框」出現在公眾視野。

比如最近的11月24日至26日,中央軍委改革工作會議在京舉行。新華社消息稱,24日上午9時許,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中央軍委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領導小組組長習總書記來到京西賓館會議樓前廳,親切接見會議代表,同大家合影留念,隨後出席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

不過,大多數普通中國人並不了解它真正的樣子。

當人民大會堂、釣魚台國賓館等國務活動重地先後對外開放的當下,京西賓館依然因其「內部性」而顯得獨特又神秘。

見證諸多軍政大事

對於《新聞聯播》的忠實觀眾,京西賓館的會議大廳是最常見的領導人出鏡背景之一。人民大會堂之外,黨和國家領導人會見「先進人士」、「代表人士」、「全體與會人員」,多半選在此地。

而對於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的主任編輯於向真,京西賓館是她連貫一生的溫暖記憶。於向真1958年隨父母進京時,就住在緊鄰京西賓館現址的一座淺黃色宿舍樓里。

「我家剛在北京設籍時,京西賓館還沒開始建。那裡的地名叫皇亭子,據說清朝皇帝向西出巡,每次都在這座鑲有黃色琉璃瓦的八角亭中休息。」於向真回憶道。

小學三年級時,於向真發現幽靜的小樹林突然被夷平,漂亮的鑲著明黃色琉璃瓦的八角亭消失了,變成了一座四平八穩方方正正的大樓。

根據《見證: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京西賓館那些年那些事》(下簡稱《京西賓館那些事》)作者夏瑋對賓館歷史的研考,京西賓館建設的初衷就是為軍隊最高統帥機關提供一個安全良好的開會場所。1958年籌建時,其被稱為「八一飯店」,實際是軍委的招待所。

之後,因為各種因素限制,建築項目兩次中斷,直到1964年9月14日才建成開館。當年6月,時任軍委秘書長羅瑞卿根據「八一飯店」所處的地理位置,將其定名為「京西賓館」——據說,這個名稱是受到了周恩來「軍隊在京西新建的飯店」之說的啟發。

當時,京西賓館的主樓(現稱西樓)共13層,為北京最高建築。1層為大堂,2至12層為客房,13層為包房和餐廳。會議樓莊嚴肅穆,部分會議室頂部裝飾有巨大的五角星,長長的過道鋪著厚厚的紅地毯。

而忽然毗鄰地標建築而居的於向真一家發現,「大樓蓋好後,里里外外滿是穿軍裝的人把守得嚴嚴實實,人們根本不得靠近。」

自投入使用後,京西賓館便一直是軍隊和國家高級別會議的重要會務地點。由於會議多、活動多,京西賓館也是中國最繁忙的賓館之一,被稱為「會場之王」。京西賓館一位原領導曾透露,賓館每年至少接待200場次以上的會議,幾乎天天有會。按照這位原領導的說法,安排會議的原則是先保中共中央會議,其次是國務院會議和軍隊會議。

京西賓館不僅承接歷年的全國人大、政協預備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共中央全會,還是會議期間軍隊代表駐地,以及一些地方高層領導到京的指定駐地。據夏瑋的統計,自1964到2014年,京西賓館完成了30多次全國人代會(包括台灣代表團在內的幾乎所有代表團都曾入駐過)、50餘次全國黨代會和中央全會以及數千次黨政軍重要會議及活動的接待任務。

也正因如此,共和國政治中的諸多決定性時刻都發生在這裡。

賓館三層的第一會議室里,曾召開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1978年,鄧小平和陳雲在這裡微笑著坐在一起拍下了一張黑白照片,見證了中國改革開放最重要的瞬間。

1979年8月,對林彪集團和江青集團的審判工作會議也是在此召開。1989年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上,江澤民在此開始掌握中共最高權力——從1968年的中共八屆十二中全會開始,歷屆中央全會絕大部分在這裡召開。

除了重要會議,京西賓館也會舉行一些特別活動。如2006年8月7日,解放軍總參謀部在京西賓館禮堂,為在黎巴嫩以色列空襲身亡的杜照宇烈士舉行悼念大會,解放軍官兵、烈士家屬等千餘人參加。

作為京西的「鄰居」,於向真一家有著特殊的生活體驗。「經常路過京西賓館,每次那一帶警戒森嚴時,大家心照不宣知道裡面有活動或是正在開會。」

「最難進」的賓館

在有著多年採訪「兩會」經驗的《浙江日報》記者俞佳友看來,京西賓館與其它商業化酒店渴望曝光度和注重自我宣傳截然不同,「安保嚴密」和「限制人員流動」是京西賓館的金字招牌。

京西賓館為軍隊編制,隸屬總參謀部管理保障部,管理單位為京西賓館管理局(原為總參謀部管理局京西賓館管理處),系軍隊事業單位,實行企業化管理。

在《京西賓館那些事》一書序言中,解放軍前副總參謀長張黎上將把自己曾經分管過的京西賓館,稱為北京「最難進」的賓館:安全保密措施最嚴格,定期進行保密安全檢查,任何危險品、竊聽設備都無法藏身;對人員出入檢查嚴格,沒有會議證,任何身份證、工作證都不准通行,只有會議保衛人員通知,會務組或賓館工作人員到門口迎領才能進入;它還是北京唯一不直接接待散客、外賓的賓館,散客或外賓入住必須報經上級部門或領導批准。

而據十一屆三中全會期間曾負責京西賓館保衛工作的警衛何訓祥介紹,保證首長乘坐的車輛到達京西賓館時及時開門、關門,是連隊訓練的重要科目之一。經過苦練,全連官兵們人人達到了「一口清、一眼明、一看準」的執勤標準。正常光線下,能在5米開外對證件進行準確識別。有的戰士即便用布蒙上眼睛,也能藉助證件上字體、圖案印製上的凹凸,分辨出不同證件的樣式。

就算進了大門,俞佳友發現同樣不能隨意自由行動,也不允許隨便拍照。圍牆內三棟高樓的每一個出入口,還是有衛兵嚴密守衛,而且「每層樓都有警衛巡邏執勤」。

「從未泄密」是京西賓館營業50多年來最重視的「紀錄」。為了不破這項紀錄,從賓館大門到代表活動區域,至少要經過3道身份檢驗和安全檢查。在賓館公共場所、首層大廳、主要出入口和周邊地界都裝配了安全監控設備。

不僅是賓館外圍的安保措施十分嚴密,在賓館內部,也有著嚴格的保密管理制度和措施。《小康》雜誌2014年的報導顯示,會議室還專門配備一系列保密設施,有的高級別保密會議室外有專門的手機儲櫃,會議室能夠屏蔽無線電信號,保證會議內容絕對不會外泄。樓層24小時值班,進行安全巡邏。每次重大會議前,保衛部門更是要多次拉網式排查。

「文革」期間,京西賓館同中南海、人民大會堂、釣魚台賓館一樣屬於重點保護單位,任何軍隊和地方組織不得衝擊。賓館接待室還安裝了一部直通周恩來總理辦公室的專線電話。

「在那個特殊年代,有關賓館的一切信息都是極其重要的秘密,都事關黨和國家命運前途,京西賓館經受住了考驗。」京西賓館一位原領導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回憶。

而據這位領導介紹,每次黨代會期間,賓館大門、地下室、樓道、會議室,一個崗哨按8鐘點工作制,輪班值勤。個別房間有專人值守,出入必須獲得中央警備局認可,就算是委員也不能隨意帶人進入。

「如何做好保密工作」是必修課

於向真小時候有幾次跟隨父母進入京西賓館的訪友經歷。

「每一次都是先在東門傳達室往裡面打電話,裡面的叔叔阿姨急匆匆出來,接上人,然後馬上進去。」於向真說,進入京西賓館的過程讓她至今記憶猶新。

「《羅馬之戰》《魂斷藍橋》《簡愛》……我都是在京西賓館禮堂看內部電影。那裡的皮沙發可舒服了,加上影片精彩,看很久都不累。」

更讓她津津樂道的是賓館裡那些身著統一制服,一見客人就立正行禮的美女服務員。

賓館成立之初,服務人員都是從瀋陽、北京等軍區和空軍、海軍等兵種抽調的。當年,京西第一批服務人員的抽調通知還留存在賓館的館史室內。「歷史清白,政治可靠,無複雜社會關係,思想正派,作風端正」,是選人標準最主要的內容。

儘管如今京西賓館的服務員和警衛主要來自社會招考,但仍舊門檻不低。招聘服務員時,各個學校先由學生報名,學校甄選,警局政審,市一級政府甄選,省領導親自指示,最後賓館來人面試。而警衛在政審時,本人及家屬檔案要全部提交,並且不允許工作人員和家屬有任何違紀違法行為記錄。

「相貌、身高以及皮膚,在面試服務員中是關鍵要素。」京西賓館一位原領導曾透露,上崗前每位工作人員都要經過兩個半月的培訓。其中既有部隊新戰士入伍後要訓練的所有科目,又有服務行業的專業知識,必不可少的還有館史教育。這位領導透露,京西賓館的服務員每三四年輪換一批,「如何做好賓館保密工作」是每屆新進人員必上的一堂課。

此外,賓館服務員也被要求充當安全員角色。上述領導介紹,工作人員不僅自己嚴守保密規定,還能協助提醒每一位與會人員,遵守保密規定。通常,在會議召開期間,按照規定,會議文件只能在會場或房間內閱讀,其他時間應該存放在房間的保險柜里。一次,一位領導同志手拿涉密文件剛走下電梯,服務員即迎上前:「首長,請您按照會議規定,將文件存放在保險柜里。」聽到這話,首長非常認真地答覆她:「我堅決聽從你的指揮。」

那些在京西賓館開過會的人,幾乎全都對賓館的服務陣仗印象深刻。夏瑋在書中將之稱為「京西服務」——

「一列、一行、一線」:會場布置和物品擺放採用「拉線法」,從桌、椅到桌面的茶具、文件和文具,縱看成列,橫看成行,斜看成線,整齊劃一。

「三個服務」:熱情服務、主動服務、針對性服務。

「一條龍」:車站、機場有人接,到了樓層有人迎,人至茶到方巾到。

三「美」:迎接賓客表情美、問候答話語言美、服務賓客形體美。

三「輕」:服務中說話輕、走路輕、操作輕。

四「勤」:服務中眼勤、嘴勤、手勤、腿勤。

四個一樣:首長和一般人員、熟人和生人、重要會議和一般會議、軍隊會議和地方會議一樣服務。

十主動:主動為賓客提行李,主動問候,主動介紹情況,主動照顧老弱病殘賓客,主動為賓客要電梯,見客人主動直立,主動為來訪賓客送水,主動徵求意見,主動為賓客做好事,主動為賓客送行。

「京西賓館最具特色的是會場倒水、續水、送毛巾服務。」夏瑋表示:「服務員列隊進入會場,步調一致、速度相同、整體移動、操作輕盈,似仙女飄移,如彩虹落地,讓人嘆為觀止。」

根據賓館規定,房間電話也只有在房客本人同意下才會轉接。因此京西賓館內擁有自己專門的電話管理隊伍——屬於「軍委一號台」的通訊女兵。無論是室內接電話還是室外爬樓架線均由她們完成。據說,重大會議期間,一個話務員一天要接轉上萬個電話,最高時達到15,000多個。每年「兩會」期間,京西賓館還承接代表團接待任務,因此她們都能夠辨別十幾種方言、並且可以聽音辨人。

作為京西賓館最老資格的服務員之一,十一屆三中全會時,張麗華在會議科服務二組工作。清晨5點,鬧鐘剛響兩聲,她就會起床,隨後和一幫姐妹趕往第一會議室布置會場——擺茶具、疊毛巾。

如此辛勤工作,也是有些隱形「福利」回報:能夠近距離接觸一些中國的最高層領導人。

在張麗華的眼中,十一屆三中全會時的鄧小平總是在思考的樣子。「他愛抽菸,出於健康的考慮,他的隨員已經限制他的煙量了,每天也就兩三根。」但是在會議休息室,張麗華卻看到,鄧小平、葉劍英李先念等中央領導卻避著隨員偷偷相互遞煙,「或許有助於思考吧」。

思考的鄧小平開會期間也愛喝水,當時規定兩小時的會議期間,每20分鐘續一次水,張麗華發現,每次給鄧小平續水的時候他的杯子都不是滿的,「他講話多,喝水自然要多一些」。

低調中的內里「功夫」

在一些曾經進入過京西賓館的客人描述中,這裡堪稱「復古」:賓館商店裡很難看到進口奢侈品牌商品,也缺乏其他四五星級酒店完善的娛樂休閒去處。

但這家賓館擁有中國「最高級」的待客標準。賓館每次接待重要會議,都有一套固定的程序。《京西賓館那些事》中寫道:

一是思想動員。召開常委會、黨委會、辦公會、幹部會、全體人員動員會,進行層層動員,深入發動,要求幹部骨幹普遍同群眾談心,明確做好會議服務工作的重要意義,樹立政治責任感。

二是明確責任。成立會議接待領導小組,對會前的準備、會中的服務進行分工,提出具體要求。實行崗位責任制,層層分解任務,做到事事有人抓,人人有事做,保證忙而不亂。

三是會前準備。參照多次接待重要會議的經驗,提前對生活用品、主副食品進行採購添置;清掃衛生,做到窗明几淨,館容館貌煥然一新;對缺員崗位進行補充調整,做到有崗有人;準備花草,美化環境;購買特需用品,滿足特別需求。

四是設備檢修。各科室、各班組、各工種提前對所有設備一項一項、一處一處進行嚴格檢修,按崗分工,明確責任,對重點部位重點檢查,對容易發生問題的部位反覆檢查,把水、電、煤氣、電梯、消防、擴音、上會車輛等作為重點檢查對象,堅持會前查、會中查,保證會議正常使用。

五是安全檢查。對全體人員特別是年輕職工進行全面政審,防止「燈下黑」,確保內部不出現問題。組織專門人員擔任食品衛生監督,嚴格食品採購、儲存、加工、製作和監督檢查。對食品堅持48小時留樣化驗制度,特別是對生冰品品必須化驗檢查後才能上桌。對餐具、茶具、小毛巾等實行消毒,對一線服務人員個人衛生進行檢查和不定時抽查,不合格者不准上崗。

六是組織迎送。把接站、送站、歡迎歡送視為接待服務工作的重要環節,主動與各代表團先遣人員和大會會務組進行協調聯繫,提前制訂接待計劃,及時了解代表到站、離館時間,主動匯報賓館接待組織機構、住房分配、就餐、會場、車輛、醫療、文娛活動等安排情況。迎送時,組織職工門前列隊,向代表團主要成員獻花等。

對賓館的重要客人,賓館還專門建立了服務檔案,記錄其個性化需求。細微到房間裡每一個杯子擺放順序、床上用品的安排、飲食習慣以及會議座位的安排等他們都為客人詳細記錄。

張麗華就曾說過:「我記得清清楚楚,(十一屆三中全會時)鄧小平是12號杯,葉劍英是3號杯,李先念是13號杯……」重要客人還配備專用茶具、臥具,為不習慣睡軟床的賓客準備硬床,對每天有洗腳習慣的賓客準備洗腳盆,對年老的賓客準備洗澡凳。

夏瑋介紹,賓館餐廳提供的自製酸奶,奶源由總參管理保障部自己的副食品生產基地提供,酸奶香淡味醇、口感獨特,是賓館一絕。京西賓館自製的各式小菜也享有盛譽。據說,前些年,香港特首夫人到京西賓館,品嘗了他們自製的霉豆腐後讚不絕口,臨走時特意購買了100罐帶回香港饋送親友。

京西賓館的理髮室,除了接待一般賓客,還擔負著為國家和軍隊領導同志服務的任務。

有領導理髮之後非常滿意,便固定「光顧」,甚至出國訪問也要帶上京西賓館的理髮師傅。

就算是那些普通的參會者,如果留心也能發現這家酒店的內在不俗。一位曾經居住於此的客人告訴記者:「因為裝修時要求不能太奢華,所以京西的『功夫』都在內里,裡面家具是桃木的,衛生間的鏡子都是自動加熱,房間內每幅畫都是各地成名的畫家為京西創作的真跡。」

中共十八大前夕,客房內原先的顯像管彩電全部都更新成了大屏液晶電視,但仍有諸多細節頑強地捍衛著這座「國家賓館」最初的政治傳統。在《京西賓館那些事》一書序言中,張黎上將透露,當年召開十一屆三中全會的第一會議室,從房間布局到門窗、立柱,從桌椅到喝茶的杯子仍保持著當年原樣,正面牆上仍然懸掛著毛澤東的手書體:自力更生,艱苦奮鬥。

再比如,在賓館客房和會議室內,至今保留著到高層領導用於批閱文件、如今市面上已不常見到的紅鉛筆。

雖然幾乎從不對外營業,但京西賓館的改造升級這些年間始終沒有間斷。如今除西樓外,賓館還擁有高97米的東大樓和一棟會議中心。

據公開報導,其改造費用一部分來自各省市政府的「援助」。天津市政府「支援」了近5,500萬元人民幣用於賓館東樓的修整;西樓和會議樓的抗震升級費用,則來自北京市政府的1.4億元人民幣援建。2004年,江蘇省曾援助2,500萬元人民幣購車款,使京西賓館會議車輛達到128輛。上海也曾多次投入京西賓館相關工程。上世紀90年代,上海市政府投資2.8億元人民幣援建賓館西樓和餐廳加固改造工程。2011年末,京西為迎接次年的中共十八大而進行的維護修繕二期(東樓)工程,即由上海建工集團總承包。

對地方而言,參與京西賓館相關的工程,是體現軍地合作的契機,也是重大政治任務。多個地方援建項目中,地方黨委書記或行政首長都會親自出任項目組長。

除了建設和裝修由軍委和各地政府撥款以外,京西賓館日常開支需自負盈虧。即使在遭遇非典的2003年,賓館營業收入也突破1億人民幣。其成立京西世紀之星廣告公司,將院內圍牆變成廣告欄,每年上交利潤近百萬元人民幣。

如今,在沒有重要黨政軍會議召開的時候,京西賓館也開始接待一些通過「組織介紹」的會務生意。根據賓館接待人員的介紹,京西共擁有1,300人的禮堂、700人的大會議室以及其他各類會場60餘個,客房1,011套,並且能提供派車服務。

不過根據賓館管理局的指示,京西賓館仍要恪守「斷了皇糧,不吃雜糧」的政治規矩。除了接待黨政軍會議,京西賓館接待的所有港澳台人士、外籍人士參加的會議,都要經過嚴格的審批和報備,並且「即便在接待量不飽和的情況下,也不能擅自接待社會團體會議」。

責任編輯: 東方白  來源:Vista看天下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5/1220/663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