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生態 > 正文

每個場景都觸目驚心:被貪婪毀掉的中國近海

作者:

肖建彤原本是做電器生意的,厭倦了客戶拖欠款,決定試著做海鮮生意。2002年開始,石斑魚養殖被外界說成是一夜暴富的行當。在海南島,最早養殖石斑魚的是一群福建人,他們現在光是在海南煙墩、三亞的養殖場就有上千畝。對於後來出手的投資人來說,首要是找個好地點。

養魚

海南島周邊的海域除了保護區和港口,適合養殖的地方基本都被占了。石斑魚養殖戶最集中的地區煙墩,幾十公里海岸線擠滿了大大小小養殖石斑魚的高位池,外來投資人很難介入。選准了地點對養殖戶來說是成功賺錢的第一步,因為海南島周邊的水質已經每況愈下,這主要來自工業排放和生活垃圾導致的海水優養化和重金屬污染。十年前的煙墩水質清澈見底,船往外開出幾十米,七八米深的地方都能見到海底遊動的魚群,但現在這裡的海水平時基本都是藍灰色的,養殖戶必須要等到漲潮的時候水才能夠清澈一點,不過就連煙墩這樣的地方也不算多見了。肖建彤在海南島做了20年生意,經朋友介紹在距離煙墩向北60公里的地方找到了合適建廠的地方。美柳村可以說是海南島陸地上的東北角。肉眼看上去,這裡的水比別處要藍一些。

水泵安裝在海底約4米深的地方,將海水通過管道抽上來,過濾後進入幾十個聯排的高位魚池,魚池與海平面的落差大約十米,新鮮海水進入蓄水池,養過魚的水排入海中,高位石斑魚池養殖就這樣循環。每個池子可以容納500條亞成體的石斑魚。

石斑魚屬於鱸形目,生活在溫帶和熱帶海域,多棲息在珊瑚礁和海底碎石的縫隙中,不作遠距離洄游。歷史上,廣東、海南、越南一帶的漁民利用傳統的粘網、拖網捕獲的都是馬交魚、鯛、海鰻、鯔魚,而深藏在海底珊瑚礁縫隙中的石斑魚卻很難捕獲,除非碰巧趕上外出捕食的個體被漁網捕獲。所謂名貴海產,一是數量稀少,第二就是難以捕獲,第三必須肉質鮮美彈牙,富含營養。石斑魚可以說是溫帶和熱帶海產中的天之驕子。

2012年5月3日,肖建彤建廠後第一批魚苗下塘,8000尾東星石斑魚的魚苗被均勻分散在16個魚池當中。

中國大陸第一批養殖石斑魚的是福建人,他們從台灣人手中學到技術然後來到海南三亞養殖,這裡無論是溫度,氣候還是水質都適合石斑魚生長,但是如何將這些原本在海洋中低密度生活的物種集約在高密度狀態下飼養,成了石斑魚養殖最核心的難題。

幼年石斑魚由於體型太小,還沒有能力吞噬飼料顆粒,只能餵一種小型甲殼類動物豐年蟲。豐年蟲的繁殖需要有發酵的海水環境、形成適宜生長的微生物群,但微生物群會攜帶各種寄生蟲,其中的車輪蟲往往會寄生在石斑魚幼魚腮部,導致幼魚腮部腫脹逐漸窒息死亡。初來乍到的肖建彤不知道這些,不到一周時間便把池裡的魚和海水放了個乾淨。第一批石斑魚養殖宣告失敗。周邊的養殖戶都開始自己繁殖車輪蟲,大量發酵過的廢水被直接排入海域,排放多的時候,沙灘衝上來的海水是淡黃色的,這樣的海水抽上去難免循環污染,而在水塘里高密度生活的石斑魚,病菌傳染更是迅速。

石斑魚從小養到大確實很難,一百個養殖戶成功一兩個就不錯了,這樣下去純屬自尋死路。一年後,肖建彤與台灣人阿傑合作開始‌‌「標‌‌」魚,就是引進成型的中型魚養大,這樣就避免了從幼魚開始養殖的風險。

然而剛剛看到希望的肖建彤又一次回到了現實。阿傑送來的石斑魚在半個月後集體出現潰爛,嚴重的個體甚至爛到了脊椎,短短3天時間內,每天的死亡數量從幾十條飆升到幾百條。魚池周圍散發出一股股惡臭,死魚和臭水都被直接排入海里,但排污口距離取水泵不足300米——海南島東北側海岸線分布著幾千個大大小小的排污口——抽上來的水也是不安全的。

阿傑知道此事後迅速從煙墩趕過來,他帶來一大包東西給魚治病:‌‌「這些東西千萬不要給別人看到,不然警察來了咱們可就要被封廠了。‌‌」這種給石斑魚治病的自製配方藥的主要成分是甲醛和金屬汞,可以有效消滅潛伏在水體和魚皮膚上的致病真菌,但對水體和魚的污染也是可想而知的。在連續一個星期的反覆浸泡治療後,只剩下了三分之二數量的石斑魚個體能繼續生長。

國家海洋局2014年對海南島周邊近海污染情況的調查報告中顯示,從陵水內灣海水成分分析,這裡主要污染因子是無機氮和活性磷酸鹽,成因除了萬泉河和陵水城市生活污水入海灣外,海水養殖也是不容忽視的問題,而且占很大比例。以養石斑魚為例,陵水養殖戶每天都會有30%的餌料未被攝食,殘餌溶生的氮、磷等營養物質是鄰近淺海的主要污染源。同時由於網箱多集中在淺海區域,水流不暢,海洋物質交換緩慢,導致養魚網箱附近的海水污濁不堪,底部海域幾乎成了‌‌「不毛之地‌‌」,海藻和其他生物根本無法生存,這也導致一些危害魚體的菌群大量繁殖,導致陵水海灣酷似死海。

農工黨海南委員會調查發現,2000年以來,海南島近岸海域赤潮發生的頻率增加,有報導的赤潮已有二十多起。海南島1528公里海岸線上共有大小68個海灣,其中14個海灣為‌‌「赤潮‌‌」易發區,包括海口灣及近岸海域、文昌近岸海域、博鰲近岸海域、陵水新村灣、三亞亞龍灣、大東海及紅沙港等,這些海灣也是海南石斑魚養殖的重點集約區域。石斑魚養殖所使用的高位池無序排放,大量殘渣餌料被任意排放入海,是多次發生赤潮的主要原因。赤潮的頻繁出現導致了近海海域環境品質的下降,也給養殖戶帶來了更大的損失,但這也會激發養殖戶使用污染性更高的重金屬藥物維繫下去。

短短一年時間,肖建彤就虧損了160萬元,這是海南島上石斑魚養殖戶的普遍情況。面對上萬條因各種疾病而苟延殘喘的石斑魚,肖建彤決定撤資,他將這些石斑魚用卡車拉到了海邊,全部放入了大海。肖建彤開始信佛,準備把這件事放下,將這些魚放歸自然。事實上,病魚被放歸大海後會游向深海,有80%的個體會恢復自育,在自然環境中健康生活。這種神奇的現象還沒有得到科學上的解釋,唯一能夠判斷改變它們環境的就是低密度和深海優質的環境

炸魚

海南省臨高縣馬裊港和往常一樣,青灰色的海水伴隨著漲潮的涌浪敲打著港口防護堤,港灣內停放著十幾艘破舊的木製漁船,幾個臨高崽蹲在船頭,手拿一根細長的魚線釣魚,不一會便拉上一條不足橘葉大小的泥猛魚。護堤上擺著漁民打上來的雜魚爛蟹,大的不足半斤,小的不足五分硬幣大小。旁邊堆放著由三層(大中小)網眼組成的絕戶網。一位從海口趕來的青年在護堤上守著幾根垂釣的重擊海杆,不時向我吹噓他曾在這裡鉤上來4斤多的青背石斑魚,但不管他說了多少曾經的輝煌戰績,在我到來的幾個小時內,他的魚竿紋絲未動。

海面上不時有漁船在慢吞吞地撒網。突然,不遠的海面上傳來一聲巨響,隨後腳下的護堤一震,海面掀起了一縷縷波浪,有人在用雷管和炸藥炸魚。一個身穿黑色襯衫的漁民開著一艘小船,在投放炸藥的海面來回搜索,尋找被震碎內臟浮上水面的大魚,他不時用網撈起一兩條黑鯛或是橡皮魚。隨後,他和他的小船隨著釣魚者的謾罵聲消失得無影無蹤。如今,東南沿海這種‌‌「夫妻‌‌」漁船很多,他們其實沒有固定的經濟來源,每天依靠撒網在家門口抓些小魚,魚越來越少,使用毒藥和炸藥,可以獲取躲藏在海底的魚。

瓊州海峽和北部灣一帶都有漁民這麼做,廣東湛江漁民會使用一種特殊的裝置捕捉躲藏在海底的石斑魚和蘇梅,他們先將麻藥灌進瓶子,然後在瓶子外面綁好炸藥和重物,在特定海域點燃導火線投入海底,這個裝置下沉到海底後便會爆炸,毒藥散開,中毒的石斑魚和蘇梅就會浮出水面。

在廣東深圳,炸魚一度成為旅遊項目,有漁民收費帶遊客出海炸魚。廣東、廣西、海南近海,炸魚其實早已屢見不鮮,那裡的漁民靠打魚為生,但生活非常貧寒,他們有的甚至沒有陸地上的家,就住在小船上。一位年邁的老漁民曾經告訴我,他小時候,常趁著夜色到沙灘上看海龜下蛋,下到兩三米深的海底去摳龍蝦,出海後有時魚多得網都拖不動。後來知道珊瑚礁可以賣錢,就開始用炸藥炸珊瑚,這樣持續了很多年,魚越來越少,幾個星期也很難打到大魚。由於漁網不能伸到海底,所以有的人會用毒藥來抓藏在海底的石斑魚、青衣、蘇梅。老人的話語映射出中國近海面臨的共同問題。有專家預測,由於過度捕撈和工業污染,瓊州海峽和北部灣將很快成為世界上第二個死海。

過度捕撈,超標排放,圍海養殖,填海造田,石油開採……各大近海漁場的資源瀕臨枯竭,瓊州海峽和北部灣也許成為世界上第二個死海,中國的近海已經不堪重負,富饒的海洋已經漸漸遠去。浙江溫嶺的一位漁民出海多日才捕到一條較大的鯊魚。由於近海資源枯竭,一些漁民不得不鋌而走險,前往他國海域捕魚。

海南島周邊的海域除了保護區和港口,適合養殖的地方基本都被占了。石斑魚養殖戶最集中的地區煙墩,幾十公里海岸線擠滿了大大小小養殖石斑魚的高位池,外來投資人很難介入。選准了地點對養殖戶來說是成功賺錢的第一步,因為海南島周邊的水質已經每況愈下,這主要來自工業排放和生活垃圾導致的海水優養化和重金屬污染。十年前的煙墩水質清澈見底,船往外開出幾十米,七八米深的地方都能見到海底遊動的魚群,但現在這裡的海水平時基本都是藍灰色的,養殖戶必須要等到漲潮的時候水才能夠清澈一點,不過就連煙墩這樣的地方也不算多見了。2002年開始,石斑魚養殖被外界說成是一夜暴富的行當。在海南島,最早養殖石斑魚的是一群福建人,他們現在光是在海南煙墩、三亞的養殖場就有上千畝。圖為海南陵水,一個超級大的網箱內,密密麻麻地養著巨大的金錢石斑魚。

水泵安裝在海底約4米深的地方,將海水通過管道抽上來,過濾後進入幾十個聯排的高位魚池,魚池與海平面的落差大約十米,新鮮海水進入蓄水池,養過魚的水排入海中,高位石斑魚池養殖就這樣循環。每個池子可以容納500條亞成體的石斑魚。石斑魚屬於鱸形目,生活在溫帶和熱帶海域,多棲息在珊瑚礁和海底碎石的縫隙中,不作遠距離洄游。歷史上,廣東、海南、越南一帶的漁民利用傳統的粘網、拖網捕獲的都是馬交魚、鯛、海鰻、鯔魚,而深藏在海底珊瑚礁縫隙中的石斑魚卻很難捕獲,除非碰巧趕上外出捕食的個體被漁網捕獲。所謂名貴海產,一是數量稀少,第二就是難以捕獲,第三必須肉質鮮美彈牙,富含營養。石斑魚可以說是溫帶和熱帶海產中的天之驕子。圖為浙江象山的開漁節上,漁民扮夜叉參加花燈遊行。

2012年5月3日,肖建彤建廠後第一批魚苗下塘,8000尾東星石斑魚的魚苗被均勻分散在16個魚池當中。中國大陸第一批養殖石斑魚的是福建人,他們從台灣學到技術然後來到海南三亞養殖,這裡無論是溫度,氣候還是水質都適合石斑魚生長,但是如何將這些原本在海洋中低密度生活的物種集約在高密度狀態下飼養,成了石斑魚養殖最核心的難題。幼年石斑魚由於體型太小,還沒有能力吞噬飼料顆粒,只能餵一種小型甲殼類動物豐年蟲。豐年蟲的繁殖需要有發酵的海水環境、形成適宜生長的微生物群,但微生物群會攜帶各種寄生蟲,其中的車輪蟲往往會寄生在石斑魚幼魚腮部,導致幼魚腮部腫脹逐漸窒息死亡。養殖戶都開始自己繁殖車輪蟲,大量發酵過的廢水被直接排入海域,排放多的時候,沙灘衝上來的海水是淡黃色的,這樣的海水抽上去難免循環污染,而在水塘里高密度生活的石斑魚,病菌傳染更是迅速。圖為數月休漁之後,浙江象山的漁船駛出漁港開始新的捕撈作業。近年來浙江漁民自發要求延長休漁期‌‌「救海‌‌」,當地政府亦提出‌‌「保護海洋,就是保護人類自己‌‌」口號,得到漁民響應。

石斑魚從小養到大確實很難,一百個養殖戶成功一兩個就不錯了,這樣下去純屬自尋死路。一年後,肖建彤與台灣人阿傑合作開始‌‌「標‌‌」魚,就是引進成型的中型魚養大,這樣就避免了從幼魚開始養殖的風險。然而剛剛看到希望的肖建彤又一次回到了現實。阿傑送來的石斑魚在半個月後集體出現潰爛,嚴重的個體甚至爛到了脊椎,短短3天時間內,每天的死亡數量從幾十條飆升到幾百條。魚池周圍散發出一股股惡臭,死魚和臭水都被直接排入海里,但排污口距離取水泵不足300米――海南島東北側海岸線分布著幾千個大大小小的排污口――抽上來的水也是不安全的。圖為兩位廣西防城港的漁民在用炸藥炸魚,這在廣東、廣西、海南近海早已屢見不鮮,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捕到躲藏在海底的魚。

阿傑知道此事後迅速從煙墩趕過來,他帶來一大包東西給魚治病:‌‌「這些東西千萬不要給別人看到,不然警察來了咱們可就要被封廠了。‌‌」這種給石斑魚治病的自製配方藥的主要成分是甲醛和金屬汞,可以有效消滅潛伏在水體和魚皮膚上的致病真菌,但對水體和魚的污染也是可想而知的。在連續一個星期的反覆浸泡治療後,只剩下了三分之二數量的石斑魚個體能繼續生長。圖為海南陵水海內只有平潮時水質較好,但漁民還是會把換掉的柴油直接倒入大海。

國家海洋局2014年對海南島周邊近海污染情況的調查報告中顯示,從陵水內灣海水成分分析,這裡主要污染因子是無機氮和活性磷酸鹽,成因除了萬泉河和陵水城市生活污水入海灣外,海水養殖也是不容忽視的問題,而且占很大比例。以養石斑魚為例,陵水養殖戶每天都會有30%的餌料未被攝食,殘餌溶生的氮、磷等營養物質是鄰近淺海的主要污染源。同時由於網箱多集中在淺海區域,水流不暢,海洋物質交換緩慢,導致養魚網箱附近的海水污濁不堪,底部海域幾乎成了‌‌「不毛之地‌‌」,海藻和其他生物根本無法生存,這也導致一些危害魚體的菌群大量繁殖,導致陵水海灣酷似死海。圖為海南東寨港附近的海岸邊有許多這樣的垃圾。生活垃圾、工業廢料、廢水大量入海,導致許多近海生物因喪失棲息環境而大量滅絕,海洋食物鏈出現斷層,近海漁業資源枯竭。

2000年以來,海南島近岸海域赤潮發生的頻率增加,有報導的赤潮已有二十多起。海南島1528公里海岸線上共有大小68個海灣,其中14個海灣為‌‌「赤潮‌‌」易發區,包括海口灣及近岸海域、文昌近岸海域、博鰲近岸海域、陵水新村灣、三亞亞龍灣、大東海及紅沙港等,這些海灣也是海南石斑魚養殖的重點集約區域。石斑魚養殖所使用的高位池無序排放,大量殘渣餌料被任意排放入海,是多次發生赤潮的主要原因。赤潮的頻繁出現導致了近海海域環境品質的下降,也給養殖戶帶來了更大的損失,但這也會激發養殖戶使用污染性更高的重金屬藥物維繫下去。圖為在北京某酒店內為食客準備的海鮮,主要是石斑魚和紅鯛魚,這些全部是人工養殖的品種。

短短一年時間,肖建彤就虧損了160萬元,這是海南島上石斑魚養殖戶的普遍情況。面對上萬條因各種疾病而苟延殘喘的石斑魚,肖建彤決定撤資,他將這些石斑魚用卡車拉到了海邊,全部放入了大海。肖建彤開始信佛,準備把這件事放下,將這些魚放歸自然。事實上,病魚被放歸大海後會游向深海,有80%的個體會恢復自育,在自然環境中健康生活。這種神奇的現象還沒有得到科學上的解釋,唯一能夠判斷改變它們環境的就是低密度和深海優質的環境。圖為海南海口的一個海鮮市場內,海產品的種類寥寥可數,其中經濟價值較高的對蝦,大多來自越南。

海南省臨高縣馬裊港和往常一樣,青灰色的海水伴隨著漲潮的涌浪敲打著港口防護堤,港灣內停放著十幾艘破舊的木製漁船,幾個臨高崽蹲在船頭,手拿一根細長的魚線釣魚,不一會便拉上一條不足橘葉大小的泥猛魚。護堤上擺著漁民打上來的雜魚爛蟹,大的不足半斤,小的不足五分硬幣大小。旁邊堆放著由三層(大中小)網眼組成的絕戶網。一位從海口趕來的青年在護堤上守著幾根垂釣的重擊海杆,不時向我吹噓他曾在這裡鉤上來4斤多的青背石斑魚,但不管他說了多少曾經的輝煌戰績,在我到來的幾個小時內,他的魚竿紋絲未動。圖為海南瓊海,很多漁民依靠近海養殖養家餬口,由於網箱多集中在淺海區,水流不暢,海洋物質交換緩慢,導致附近的海水污濁不堪,危害魚體的菌群大量繁殖,養殖魚的死亡率很高。

海面上不時有漁船在慢吞吞地撒網。突然,不遠的海面上傳來一聲巨響,隨後腳下的護堤一震,海面掀起了一縷縷波浪,有人在用雷管和炸藥炸魚。一個身穿黑色襯衫的漁民開著一艘小船,在投放炸藥的海面來回搜索,尋找被震碎內臟浮上水面的大魚,他不時用網撈起一兩條黑鯛或是橡皮魚。隨後,他和他的小船隨著釣魚者的謾罵聲消失得無影無蹤。如今,東南沿海這種‌‌「夫妻‌‌」漁船很多,他們其實沒有固定的經濟來源,每天依靠撒網在家門口抓些小魚,魚越來越少,使用毒藥和炸藥,可以獲取躲藏在海底的魚。圖為工業排放和生活垃圾導致海水優養化和重金屬污染,海南島周邊水質已經每況愈下。由於高密度的養殖,大量餌料未被攝食,殘餌溶生的氮、磷等營養物質使海水污染嚴重,海南文昌海底珊瑚礁大量枯死,底部海域幾乎成不毛之地。

瓊州海峽和北部灣一帶都有漁民這麼做,廣東湛江漁民會使用一種特殊的裝置捕捉躲藏在海底的石斑魚和蘇梅,他們先將麻藥灌進瓶子,然後在瓶子外面綁好炸藥和重物,在特定海域點燃導火線投入海底,這個裝置下沉到海底後便會爆炸,毒藥散開,中毒的石斑魚和蘇梅就會浮出水面。在廣東深圳,炸魚一度成為旅遊項目,有漁民收費帶遊客出海炸魚。一位年邁的老漁民曾經告訴我,他小時候,常趁著夜色到沙灘上看海龜下蛋,下到兩三米深的海底去摳龍蝦,出海後有時魚多得網都拖不動。後來知道珊瑚礁可以賣錢,就開始用炸藥炸珊瑚,這樣持續了很多年,魚越來越少,幾個星期也很難打到大魚。由於漁網不能伸到海底,所以有的人會用毒藥來抓藏在海底的石斑魚、青衣、蘇梅。老人的話語映射出中國近海面臨的共同問題。有專家預測,由於過度捕撈和工業污染,瓊州海峽和北部灣將很快成為世界上第二個死海。海南譚門的漁民原本可以不用雷達導航就直接前往南沙捕魚,但現在這裡的許多年輕人已經放棄了到遠海捕魚,他們寧願帶一些遊客到近海去抓抓小魚,掙些外快。

責任編輯: 白梅  來源:國家地理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5/1221/663706.html